望江南(温庭筠)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的内容,领会词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2、掌握欣赏词的技巧和方法。
3、了解作者及花间派词的特点。
4、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何炅李湘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掌握欣赏词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欣赏一首歌曲,请大家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注意留意一下它的歌词,
这首歌词的作者啊是一位精通音律、擅长诗词的晚唐才子。请大家欣赏。
播放音乐温庭筠的《菩萨蛮》。
师问:你们知道了这位晚唐才子是谁吗?生:·······
师:这首歌词的作者就是温庭筠。请同学们看屏幕,注意“筠”字的读音。
播放资料,学生看屏幕
温庭筠“筠”字现有“yún”和“jūn”两个读音,读“yún”指竹子的青皮,也借指竹子;
读“jūn”用于地名。但是据查,“筠”字在《说文解字》中还没有,在宋朝《广韵》中出现
了“筠”,只有“为赟切”(yún)这一个读音。也就是说,宋朝的字典上,“筠”字还没有“j ūn”这个读音。唐朝还早于宋朝,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唐朝的“筠”字读作“为赟切”(yún)。师:那么温庭筠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才子呢?
播放资料。
xxx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
温庭筠,字飞卿,,晚唐诗人、词人、精通音律。
诗: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温庭筠才思敏捷,八叉手而成八韵(律诗),有“温八叉”之称。诗歌《商山早行》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词的文人,词的成就,可以说后
有来者,前无古人,内容多为“闺怨”,开创了“花间派”,被后人尊为“花间鼻祖”。
定位空格画面,师问:现在大家对温庭筠有了哪些了解呢?谁来说一说?生答·····
师:好,让我们进一步走进温庭筠,去领略这位晚唐才子的才情,下面请听他的经典词作《望江南》,注意体会它表达的的情感。
二、朗读感知,了解大意。
1、听读:
播放配乐朗读。(音乐画面屏显)
师:古人常说:诗言志,词言情!听完了刚才的配乐朗读,你感觉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
生答:······相思师:你觉得刚才的配乐朗读充分表达出了这种情感吗?
2、散读
师:那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词中的情感读出来。开始: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师:哪位同学乐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学生个别展示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1:好师问:在好哪里?生:字音准确···
师:对,字音读得准,脉脉(mòmò),即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也用以形容水或
阳光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还可以读mài,指血管,或是像血管一样的成系统的
东西
生2:不好,没有情感师问: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能否挑战一下?
生2读师:大家说,读得好不好?若没有读出来,追问他本人“你觉得读出来了没有?”师:那大家说说看,如何才能读出词的情感呢?
生:····要把握好节奏,重音,还要内心充满深情。
4、师:好,结合这些经验,请同学们再去尝试一下。生读。
三、品读赏析,领会意境。
播放幻灯片:诗言志,词言情志、情——内心的情感、愿望
师:“诗言志,词言情”,这首词哪些地方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呢?请同学们再次用心朗
读、用心体会。
学生朗读。
师:谁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处抒发出了内心的情感?
1、词语赏析
lol符文页怎么增加
生1:独——道出了独自守望的情景,孤独寂寞的心情。
师:你是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体会的,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呢?
生2:梳洗——写出了满怀希望、喜悦的心情
师:这一动作是一个生活细节,把抽象的情感化为了具体行动。
“梳洗”即梳妆打扮,这是自古以来女子常有的生活细节,人们常说“女为悦己者容”,那么,今日女子梳洗时的心情会有不同吗?好!请大家看屏幕。
播放资料
对比阅读: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菩萨蛮》
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心灰意懒)
梳洗罢——温庭筠《望江南》
师:前两处也是写女子梳洗,这两句的“梳洗”与“梳洗罢.”时的心情有不同吗?生:有师:有什么不同?生:前两处是心灰意懒,而梳洗罢是满怀希望和喜悦的心情。
师:你是从哪里读出不同的?生:从这个罢.······
师:哦,看来抓生动传神的动词的时候,千万不要忽略动词前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诸如
“梳洗罢.”中“罢”一类表达语气的词,它往往也会留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师: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读出这种情感?生:——语气轻快、满怀希望和喜悦
师:谁来示范一下?学生示范
师:还有能抒发情感的动作吗?
生3:倚师:“倚”字能读出什么情感?生3:倚就是在凭栏远望、等候······
师:词中的的“望”是动作吗?生:·····
生:“望江南”是词牌,望江楼是地点,这两处的“望”不是..动词。a股和b股的区别
师::哦,看来望这个动作字面虽没有,其实隐含其中。
2、意象赏析:
师:大家还可从哪些地方读出情感?生:千帆
师:你为什么能从“千帆”读出来?
生:千,虚指,形容多;帆,借代,指船;千帆可见过往船只之多,女子凝望之久。
师:对,千帆可见过往船只之多,女子凝望之久。看来“望”这个动作一直贯穿在诗中。
师:女子想望的是帆吗?
生:不是,我觉得望的应该是人······
师:女子望的本是帆中人,结果“过尽千帆”“皆不是”,你还能体味到什么情感?
生: 失望落寞、相思之苦······
师:直至船尽江空,不见人归,热烈的希望遇到的是冰冷的现实,可见千帆还反衬了女子
失望之深、相思之苦!。
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种失望之情读出来呢?生:“皆/不/是”一字一顿,语气逐渐低缓
老师展示,学生评价,之后学生自己试读。
师:还有哪些景物也能表现情感?
生:斜晖
问:斜晖是什么时后的太阳?生:····你还知道哪些写斜阳的诗句?生:····
播放资料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唐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宋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殊?北宋《踏莎行》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师:诗词中的斜阳往往与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抓住黑体字)生:孤独、惆怅···师:那“斜晖脉脉”蕴含了什么情感?生:·····你怎么读出来的?生:······
生1:女子从早晨梳洗罢到斜阳将逝都在盼望,斜阳也写出了等待之久
生2:脉脉,还写出了斜阳好像深含感情,迟迟不愿离去的样子,但最终也无可奈何,这与欧美魔幻电影
等待的女子心情极其相似!
师:对,“斜阳脉脉”与等待的女子心情极何相似!除了斜阳,还有什么景物?
生:还有江水
师:水有什么特点?生:悠悠师:“悠悠”写出了江水什么特点?这里传达了什么情感?
生:“悠悠”二字写出了江水缓缓流逝、绵绵不绝的特点,这就像女子绵绵不绝的愁绪。
师:那么古人常把江水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呢?你知道哪些借水表达感情的诗句呢?
崔颢: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师:你看,正如古人常把月与思乡联系在一起,古人也常把
水与离愁别恨联系在一起)。
想象意境:师:好,由此可见,这里的千帆、斜阳、江水都是融入了情感的意象。现在我
们来一起组合这些意象、闭上眼,想象一下词中描绘的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下,江天极目,上,天际空旷,浩瀚天地之间,只望见斜阳、江水,远逝的
千帆。老师补充:千帆过尽不见归人,落寞之情、相思之苦,意境全出!看来,一切景语
皆情语。
3、典故赏析师:还可以从哪里读出情感?生:肠断
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肠断”?生:马致远《天净沙》中的“断肠人在天涯”
师:肠断是什么感受?生:伤心、绝望、痛苦
师:这是一个典故,请同学们看屏幕
梦见上课播放资料:出“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
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师: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典故?生:典故就是书中的历史人物及故事。
师:你能举一句含有典故的诗句吗?生:······师:这里的典故有什么意思?生:·····
师:很好,诗词中常用典故来借古喻今、抒情言志,这样既典雅含蓄,又言简意赅。这里
借“肠断”这个典故就把伤心绝望的痛苦心情形容到了极致。读的时候一定要深寒感情。
一起试一下!学生齐读——老师示范——学生再齐读。
小结:(深情地)
读罢《望江南》,我们不免感觉到,一个望眼欲穿、苦苦期盼的形象,一段由盼望、失望
到绝望的心理历程,透过短短27字,刻画得淋漓尽致。
4、师:这首词中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是作者吗?生:不是····
一位男性作者为什么能把一个女子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淋漓尽致呢?
播放资料师: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读一读:
在中国古代,才思敏捷者有七步成诗的曹植,但像温庭筠这样能八叉手而成八韵(律诗)者,极为罕见。这样一位奇才,却因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故屡举进士不第。后
来落得客游江淮间,纵酒放浪,坎坷潦倒一生。
师:你们现在还认为这首词仅仅在写女子的相思吗?
生:不是,也写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思想共鸣·····
解冻保证金
师:对,也写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思想共鸣。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是天下读书人
的理想,而才思敏捷的温庭筠,却因恃才不羁,屡试不第,终生不得志。不过正是在这种境
遇下,他多了与下层苦命女子接触的机会,引起了同被社会遗弃的身世之感,思想共鸣,开
创了专门描写女性闺怨离愁的“花间派”词,成为晚唐第一个大量写词的诗人。
师:了解了作者,我们便能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这就是古人说的知人论世(即了解了作
者所处的社会时代、生活经历、性情爱好)。
四、归纳欣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师: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品读古诗词的方法呢?
1、品析词语:形容词、动词、叠词、语气词等富有表现力的词。
2、领会意象:联想画面——体会意境。谨记:“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常“寓情于景”。
3、熟悉典故:要有丰富的阅读积累,知道典故的出处和本意,再领会借古喻今之意。
4、知人论世:了解了作者(社会时代、生活经历、性情爱好)。
五、师:词可以朗读,也可以吟唱,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古人是怎样通过唱这首词来倾诉
情感的。大家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跟着唱,争取熟记这首词。
播放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