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新教学:创建层级进阶的语文课堂:以《乌鸦喝水》为例
【摘 要】层级进阶的语文课堂是基于课文教学解读而创设的结构化、序列化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一般把课文教学解读为三个层级:释义层、解码层和评鉴层。基于三层解读进行三个层级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为阅读教学铺设“打好基础”“抓住关键”“走向深度”三个台阶,让学生亲历逐层提升的进阶学习过程,切实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生成和发展,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关键词】层级进阶;语文课堂;教学解读;《乌鸦喝水》
培育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既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然而,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有效落实到课堂上,仍然有待理论探讨和实践尝试。开展“层级进阶”阅读教学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进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中的常用概念,如在“阶段性评价建议”中强调要“关注内容之间的进阶关系”。新课程标准前后5次使用了“进阶”这一概念,可见对其重视程度。“进阶”的内涵较为丰富,在此不作系统阐释,在本
文中是指学生的学业水平由低到高的升级和核心素养由浅层到高层的递增过程。“层级”把进阶的过程加以阶段化、序列化,进而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指明递增的变量和其学业表现水平。据此,“层级进阶”就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与重建,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变得层次分明而又前后关联,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水平呈现出逐步升阶的形态和过程。这样的教学不仅目标清晰、内容明确,且效果可测,做到了“教—学—评”的一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其核心素养发展的路径更清晰,阶段性目标更明确,教学效果也更好评价,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真正得以生成和培育。
“层级进阶”阅读教学已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验证,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教学效果,适用于素养本位的语文课堂教学。这里仅以《乌鸦喝水》一文的解读和教学为例,谈谈层级进阶阅读教学的操作要领。
一、《乌鸦喝水》教学解读的三个层级
乌鸦喝水还有什么办法能喝到水
所谓教学解读,就是对课文或用于教学的文章作品进行解读,这种解读不同于通常读者的日常性阅读或文艺理论家的研究性解读,它是基于教学、为了教学、用于教学的对于课文
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文章作品的独特解读。我们把这种教学解读分为三个层级: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释义层就是要求读懂文章的内容、主题、情感;解码层就是到这篇文章(课文)的“文眼诗心”或文本奥妙之处;评鉴层是对课文进行理性审视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批判反思,进而实现情境化迁移。
1. 释义层
《乌鸦喝水》是小学一年级的课文,要读懂它难度并不大。就其内容而言,它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水喝,到了一个装有一点儿水的瓶子,但瓶口小,喝不到水,乌鸦便将旁边的小石子放进瓶子,水面上升,它最终喝到了水。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这个故事的了解上,阅读教学也不能局限于对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学中的释义还强调一点:阅读方法的指导。对于这篇课文,小学生有可能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读懂了,但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呢?这正是阅读教学区别于一般阅读的地方。
通常,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利用文中插图、抓关键词、加强朗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这些方法无疑是对的、不可缺失的。但是,引导学生阅读时若能帮助其形成完整的故事链,其价值会更大。要形成完整的故事链,就不仅仅是到关键词,而且要把关键词串联起来,
如“乌鸦口渴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到处水喝”(乌鸦怎么做的?)→“有水”“喝不着”(到了吗?喝着了吗?为什么喝不着?)→“发现小石子”“把小石子放进瓶里”(乌鸦怎么做的?)→“水升高了”“喝着水了”(结果怎么样?)。引导学生完整地感知故事的过程,特别要仔细体会“乌鸦喝水”的思与行。概言之,要把《乌鸦喝水》读成“故事”,而故事是有主角、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尽管可以不讲述这些关于故事展开的术语,但教学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读出“故事味”。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字词的认读、书写很重要,但在阅读方法上也千万不可缺失指导。就这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要引导学生把文字表达的内容转化为脑海中的形象,再把脑海中的形象联结成连续的、流动的画面,这样学生才能进入故事情境并在情境中体会到趣味。
除了上述所说的“用读故事的方法读故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感知故事后读懂课文的主旨。《乌鸦喝水》不是一个纯粹的故事,它是寓言故事,是有寓意的,主旨“寓”在故事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读出课文的主旨,许多教师大多运用反复朗读的方式。但阅读教学还是要教“阅读方法”的,帮助学生执简驭繁,提高阅读效率。要想读懂文章的主旨,还要回到文章的文体上来。《乌鸦喝水》是一则故事,这里要强调它是寓言。凡是寓言故事,不是讲“笑话”,而是讲道理。由此引导学生通过读故事来想道理。为了降低难度,可以
从两个方面来提问:(1)请你站在作者的角度想一想,你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别人什么?你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后想一想,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文中的乌鸦哪里最值得你学习,学了这一课你受到什么启发,等等。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渐渐学会往深处思考。
2. 解码层
“解码”是课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读懂了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和文章主旨之后,我们要进一步追问:它为何能传达这样的主题?它是如何传达这样的主题的?它为何这么有趣巧妙地传达了这样的主题?这三个问题都指向课文的解码,即解开它为何这么写(表达的技巧)、何以这么写(表达的章法结构、语言修辞)的奥秘。
具体到《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追问:(1)《乌鸦喝水》为什么要表达“遇到困难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办法加努力就可以克服困难”这个主题呢?(2)课文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达这个主题的?(3)为什么不直接说道理?用这些方式来说道理,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魅力、有什么好处)?
针对第1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乌鸦前后两次遇到困难(口渴、喝不着),两次困难都被乌鸦用相应的办法克服了(口渴→到处水→到了水,喝不着→用小石子填→喝着了水)。乌鸦不断遇到困难,但困难一次次被化解。文章就是围绕“遇困”“解困”这一主线来写的,每一次解困都重点写了两个方面:第一次困难(口渴而无水),写了乌鸦“到处”,“”字体现了乌鸦面对困难积极行动,“到处”又表明乌鸦水的过程实属不易;第二次困难(有水但喝不着),乌鸦仍然没有放弃,而是想办法,衔起小石子放进瓶子里,让水面升高。由此可见,本文不仅主线清晰,而且重点突出(“”“想”“放”),主线和重点都指向乌鸦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又如何克服了困难。针对第2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把乌鸦拟人化了,这样不仅使乌鸦形象可爱有趣,而且便于写出这是一个“智慧的乌鸦”;文章运用了“故事法”,即设计故事情节且情节有起伏,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同时也突出了主题。针对第3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这个故事,我们首先感到有趣,在有趣中玩味,觉得还挺有意思,在有意思中引发我们深入思考并受到启迪。可以说,通过故事讲道理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