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南北方习俗差异
    冬至,又名冬节、大冬、亚岁、小年、履长节。以冬至为界点,古代节气开始新的轮回,《淮南子》记载:“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下面是我收集推举的冬至时节南北方风俗差异,仅供参考。
   
    名目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时节南北方风俗差异

    冬至风俗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假如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阴历的日期则不愿定,但大抵不超过阴历的十一月。在《尚书》“尧典”中称冬至为“日短”,因为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来线,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后,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来愈长,黑夜愈来愈短。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返回名目

    冬至时节南北方风俗差异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风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北方多吃水饺或馄饨,南方多吃汤圆。中国南方大部分都有冬至扫墓的风俗。从上海、苏州、杭州、南昌、莆田,到昆明、海南和潮汕地区。冬至扫墓,现代的祖坟一般是兄弟、堂兄弟几个人喊齐了就上山去;祭品也是各带各的,谁家有什么东西就
带什么东西。
    在北方大家都习惯吃水饺,要说这是为什么,其实和我国着名“医圣”张仲景的有关。北方人在冬至都是吃水饺度过的,如今假如有小伴侣不吃的话,家长还会恐吓小伴侣说“冬至不吃水饺,耳朵会掉哦。”
    南方人在冬至则习惯吃汤圆,因为汤圆有圆满、团聚的寓意,大家在这一天都会自己做或者在市场上买汤圆来吃,希望自己的家庭美妙美满。在一年中最冷的这一天,没有什么比喝上一口热汤和吃上汤圆更美妙的事了。
    返回名目

    冬至风俗
    北方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风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娇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仿照做着吃,形成了风俗。
    南方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风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风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如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确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聚的意思。每逢冬至早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菜、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事实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风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返回名目

   

    冬至时节南北方风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