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在佛教中有什么意义
  小年在佛教中的意义
  佛家认为,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小年的意义是护法安僧、清净内心、赞叹他人。
  护法安僧
  小年的时候,民间都要祭灶,灶王在佛教里,指的是监斋菩萨紧那罗王。紧那罗王是“天龙八部之一”,据《河南府志》上说,元代末年,少林寺有位行者,蓬头裸背跣足,手中常提烧火棍,在厨房做杂务,尽职尽责,十分勤劳。由于地位不高,寺中无人知其姓名和法号。
  后来,刘福通带领红巾军突然围攻少林寺,危急关头,这位行者冲出山门,身体忽然长高数十丈,站立山峰之上,大叫“吾乃紧那罗王也”。红巾军惊恐万状,到处逃邃,少林寺免遭大劫,但这位行者也随后圆寂。从此监斋使者受到供奉,并建立了紧那罗殿。
  监斋菩萨一般供奉在“大寮”,又称“香积厨”,办造饮食的地方,叫做“大寮”,在《维摩诘经·
香积佛品》里提到,香积佛国的香气为十方三界第一,他们会用香饭供养诸佛菩萨,因此佛门的大寮又被称为“香积寮”。
  如今佛弟子纪念监斋菩萨,就是要学习他老人家不畏一切困难,护持寺院,护持常住,当寺院有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使灾难化解。护持三宝,是第一个佛弟子的责任。监斋使者,火部威神,调和百味荐唯馨;灾耗永无侵。护法安僧,清众永蒙恩。
  扫尘净心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而在佛教中,扫尘的意义在于,扫除自己内心的尘垢,“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拭,未使惹尘埃”。佛世时的圣弟子周利槃陀伽尊者,就是以持诵“扫尘除垢”四字,而成大阿罗汉的。
  周利盘陀伽禀赋甚钝,记忆奇差,也欲出家。兄长摩贺盘陀伽尊者教他念四句偈。周利盘陀伽学了三个月之久也未能学会。兄欲用呵斥的方法教导,故责令他回家,但他涕泣不愿走。佛陀得知后,教其扫尘除垢,替精舍做清洁工作,周利盘陀伽非常努力地去作清洁洒扫工作,由于他依教奉行勤奋清洁洒扫,其业障由此得以清净消除。
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为什么不是一天  此后,周利盘陀伽努力静虑思维修习这些偈颂文义,最终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佛法中的扫尘的意义,即是要扫除自己内心贪尘痴慢疑等尘土,从而内心清净,努力修行,而证道果。
  爱语利生
  过小年的时候,民间要吃甜食,叫灶糖,以灶糖奉行给灶王,是希望他到天上去多给天帝讲好话,以便降福人间。看似迷信,但换一种角度来理解,在佛教中,就对应着教人说柔和语赞叹别人,不要说粗恶语伤害别人。
  所以佛弟子不要忘记,在小年吃灶糖的同时,不是希望灶王替人讲好话,而是人在生活中要时时赞叹别人,说“爱语”称扬别人,如是,人际关系自然通达,随之而来的,也就是福报了。福不是上天赐的,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小年意味着年的开始?
  根据《天津通志》等史料记载,天津民间春节活动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为正年。天津人过春节的许多习俗、讲究保留至今,“小年”意味着要开始祭灶、扫尘、置办年货、贴吊钱春联等一系列辞旧迎新的活动。
  有首《北平年谣》流传较广:“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满香斗;三十日,黑夜坐一宵;大年初一出来扭一扭。”天津民间也有首类似古谣,同样描写过年期间的民俗风情:“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倒九(贴春联);大年三十,合家团圆捏扁食(包饺子)。”
  为什么要祭灶王爷?
  天津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过小年”和“祭灶”。相传灶君“白人间善恶于玉帝,以行赏罚”,为了不让灶君“打小报告”、说坏话,“置糖炉口,则口粘,不复能语”,也就是说,二十三日,人们在锅台边,摆上糖果、年糕等供品,用糖封住灶君的嘴,民间祭灶焚神纸时,“必祝曰,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祭灶完毕,糖果与家人食之,此后,便预备过年了。民间祭灶还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史料记载,宋代时供品还增加酒,人们想用酒把灶王灌醉灌倒,使他上天告不了状。不过,要注意的是,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昔日天津,从阴历腊月十五开始,大街小巷的油盐店、杂货铺、南纸店、百货摊都代卖“灶王爷”。这种要木版水印的神像,大多来自华北的“版画之乡”天津杨柳青。那和蔼、肃穆、善静的灶王爷、灶王奶奶盛装端坐,给人们以庄重的感觉。
 
 
  小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