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根据各院校的有关安全及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意义
1.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学府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频繁爆发,将影响或阻碍着社会和谐的后方,不得大意,应正视其严重性,减少、遏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2.维护高校的稳定
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高校的和谐稳定,是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最重要的变量之一。高校的和谐稳定主要是大学生体的和谐稳定问题,突发事件的后果之严重、影响力之大,急需高校积极应对,将大事化小事,或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避免事态严重化及避免个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3.保证家庭的完整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如今“421”的家庭结构中,大学生是家族里所有希望的寄托。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如不幸,伴有死、伤、残,对家庭而言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其将一个完整的家庭最核心的因素打破了,故此,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需有关部门、教师等的紧急处理,务必将伤害降到最低。
4.促进学生的成长
突发事件的主体——当代大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引发了突发事件,事件的后果是其始料不及的,如能得到及时的遏止或妥善的处理,将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更甚者能挽救大学生的生命、避免悲剧的上演,让大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生命的不易,从而懂得珍惜、感恩。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应遵守“一个中心三个必须”原则,“一个中心”即以生为本,“三个必须”即必须及时、必须谨慎、必须妥善。
1.一个中心——以生为本
在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时,必须围绕“以生为本”这个中心来开展。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求在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时以保障大学生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进而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如保护个人隐私等,
尽量避免因善后处理工作不妥而导致学生的二次伤害,如对事件做相关责任承担时,可本着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着想,依法依据酌情处理。“以生为本”,应完整地指大学生的身心,以身体发肤为本的同时,应加强对其思想的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处理时应首要考虑大学生主体的受伤害程度,第一时间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务必排除一切客观存在的困难将大学生的身、心挽救回来,注重后期的思想引导,使其逐步摆脱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系列不良影响。
2.三个必须——“须及时”、“须谨慎”、“须妥善”
(1)“须及时”: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后,必须及时处理,如不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则容易贻误时机使事态进一步扩大、恶化,从而难以控制突发事件、使其难以处理。相关人员如辅导员、班主任等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控制局面,及时将受到伤害的大学生送至医疗机构做紧急处理,及时将事件汇报领导,及时疏散围观体,及时召集相关知情人士了解事情的始末,及时把握好事件的全局,以便处理。
(2)“须谨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爆发,事件的始末牵扯多方因素,在处理时须意识到此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环节均要小心谨慎处理,如大意处理,不仅处理不好事件,反而会导致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始末,仔细认真分析,出突发事件的关键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谨慎处理。(3)“须妥善”;此“妥善”意为善后工作的妥善处理,使之“合情、合法、合理”。大学生突发
事件的善后工作不容忽视,如能稳妥、完善的处理好突发事件,则能降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更甚者将事件引至好的一面。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可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考虑法律的严谨性,也要考虑文化教育
的特殊性;既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也要考虑学生及家属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在法律的基础上到合理的支点,以“稳妥”降下帷幕。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1.建立信息渠道,完善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是指由能灵敏、准确地昭示风险前兆,并能及时提供警示的机构、制度、网络、举措等构成的预警系统,其作用在于超前反馈、及时布置、防患于未然,打信息安全的主动仗。完善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前提在于建立好信息渠道。大学生突发事件虽然猝不及防,但其产生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其处于量变的阶段,会有一些征兆通过言行举止呈现出来,此时可以通过在大学生体中建立的信息渠道有效的运行呈报。各学院可建立组织多层次预警体系,在各班选出信息员,班干部、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分管学生领导、监管领导组成畅通的信息网络,及时反映各类突发性事件信息;强化管理、增强责任心,各级管理人员加强检查力度,规范检查内容,及时发现、处理隐患。
大学生突发事件主体是大学生,其最直接、最首要的发现者应是与其学习、生活均在一起的大学生体,建立此信息渠道,能第一时间发觉征兆,能第一时间得到一手可能爆发的信息,使相关教师、领导能及时的把握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预警对象的心理状况,对其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将可能爆发的突发事件扼杀在萌芽状态。此信息渠道的有效运行,能对突发事件起到最直接的预防作用,力争将事件最小化或消除。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阳光心态
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工程的灵魂和核心,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大学生自尊自强、乐观进取、健康积极的阳光心态,有效的预防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高等教育较之初、高中教育,在时间安排上有其宽裕性,加上大学生走过“黑六月”后,全副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此时如高校没能提供相关的平台,则大学生容易颓废、懒散,思想上松懈,各种各样的荒唐、无聊的念头充斥头脑,容易滋生各种不良思绪从而易导致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大学生们逐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困难与压力。
首先,优化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高校要规划好校园建设,尤其是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其次,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型校
园文化活动,组织活动时突出一个“精”字,多组织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教育意义深远的活动,打造校园品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抓好网络建设。网络已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好其“双刃剑”的利,抓好网络平台的宣传、教育,亦能打造好高校后方的和谐文化。
3.加强队伍培训,打造业务精的团队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务必使处理突发事件的团队素质高、业务精。此相关人员具体而言有两类,一类是高校德育工作相关教师尤其是学生工作一线的教辅教师,另一类是学生(信息渠道的相关学生干部),培训的主题为心理健康和危机干预的基本知识。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了解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征兆及应急处理原则,在突发事件爆发前能够适时进行正确的干预、辅导,或突发事件爆发后能有条不紊地处理。许多大学生突发事件常发生于疏忽中,如能多一份留意、多一份关心、多一份提醒,则会少一份损失,少一个悲剧。
4.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421事件是什么意思
高校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以活动为契机,开展系列心理健康引导,增强学生心理调节和缓解压力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首先,广撒“安全网”。构建大学生心理测评机制,当大一新生入学后,即可进行心理健康测试、评估,为每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广撒“心理安全网”,旨在于摸底、排查,及早发现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以便进行心理干预辅导,做到有备无患、
有的放矢;另外,当发现、确定了预警对象后,必须进行心理干预、辅导。高校应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业务过硬的心理专业教师对预警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使其走出灰霾走向阳光。
5.完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有条不紊处理突发事件
建立、完善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意义在于能及时的防范和妥善的处理事件,这是快速、高效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基本保障,应结合各高效实际情况来制订的科学、细致、可操作的系列应急处理预案。首先,建立组织有力的应急指挥体系。在中心办的领导下,各教育中心教务主管,院校教务主管分别
担任组长、副组长,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及学生干部骨干为组员;其次,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具体内容包括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职责、处理原则、工作部署、预防措施及工作要求等,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相关人员能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地开展处理、善后工作。
6.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各种突发性事件教育。增强师生处理突发性事件处理的意识及能力
班级管理;
(1)建立主题班会制:,2次/月,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做好各
种宣传性教育工作,树立典型,强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校园活动: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及讲座,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团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去接受熏陶,锻炼自我,提高能力。
(3)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制定学生干部培养计划。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培养学生干部,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4)班级教室卫生管理:采取班级自查和学生会卫生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措施。学生会卫生部在例行检查时发现班级卫生存在问题,及时向院系反馈。辅导员应明确职责,落实奖惩。
(5)班级考勤方面,严格上课、早晚自习纪律考勤检查及请假、销假制度:班级干部轮流做好班级考勤工作,考勤表需任课老师及辅导员签字,辅导员对考勤情况不定期地进行抽查。班长做好每周考勤统计并上交辅导员处,考勤结果将作为学生个人综合测评的依据。
宿舍管理
(1)开展宿舍文化主题活动:将公德意识,环保节约意识,责任意识渗透给广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宿
舍环境,引导及教育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品行。
(2)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的管理制度:实行辅导员每周不定期走访宿舍,了解宿舍舍友相处情况及卫生状况,查看宿舍内是否张贴宿舍管理规定,提醒学生严禁使用违章电器。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消除安全隐患,努力创建和谐宿舍,平安宿舍,处分展示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