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斯宾塞的《仙后》的创作及欧洲文学贡献
郝利钢 李昕 秦皇岛外国语职业学院
摘要:《仙后》是英国著名诗人埃德门·斯宾塞未完成的杰作,是一部英国资产阶级的"民族史诗"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打破了自乔以来欧洲文学的萧条局面为完善民族语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宏篇巨著《仙后》从诞生之日到今天一直被公认为是英国诗史上独一无二的传奇寓言史诗,他的诗歌创作技巧更是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无愧于“诗人的诗人”之美誉。
关键词:斯宾塞 仙后 斯宾塞体 诗歌
《仙后》是诗人埃德门·斯宾塞(15521599)未完成的杰作,它以亚瑟王追求仙后葛罗丽亚娜(象征伊丽莎白女王)为线索,串组了一系列冒险故事。长诗的目的是要"塑造一个有道德和教养的高尚的人",所以诗人赋予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长诗中的尚武精神,爱国主义,以及它对现实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都有人文主义的重要内容,显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长诗的艺术风格,尤其是"斯宾塞诗体",深受后世诗人推崇。
一、斯宾塞的《仙后》创作背景探析
16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很多文学家、艺术家创作素材都来自于有关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古典文学,斯宾塞不仅从荷马、维吉尔那获得艺术的营养,对阿里奥斯托和塔索的研究和模仿使得他迅速在文学上走向成熟。
埃德蒙·斯宾塞被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尔兰多》中难分难解的故事结构深深吸引,常常整段整段的抄写里面感人的诗行。他一边欣赏着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尔兰多》的不朽的魅力,一边想着如何写就一篇英雄长诗,来和阿里奥斯托的《疯狂的奥尔兰多》一比高下,甚至于超越它。《疯狂的奥尔兰多》中所描述的中世纪骑士传奇故事中恋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其生动的描写和富于想象的思索,启发了斯宾塞,使他在主题的选择和对主题的把握驾驭方面显得非常机智和审慎,尽力去寻一个适合自己的有价值的主题,来勇敢的面对自己理想主义表达的挑战,以超越《疯狂的奥尔兰多》。另一部先于《仙后》问世的伟大史诗是意大利诗人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这部结构严谨、格调肃穆、感情真挚、文风朴实的史诗给斯宾塞很大的启发。他认为《仙后》的情节应该更加注重以道德目的为灵魂和主线。他把阿里奥斯托的汪洋恣肆和塔索的气质揉为一体,通过描述这
些年他所经历的乡村风光、无时无刻不在的困难和危险以及他所经历的人和事,运用白描式的写实,将理想和现实揉为一体,极富浪漫主义彩的把亚里斯多德关于人的十二种优秀品质继荷马、维吉尔、阿里奥斯托和塔索之后走进《仙后》。斯宾塞综合利用了前辈大师的文学遗产,以服务于自己的创作,使得《仙后》成为一部具有深远寓言性质的史诗
通过宗教改革,伊丽莎白女王取得王位,她在位期间,通过圈地运动、立法和海外掠夺等措施使的英国生产不断增长,经济逐步走向繁荣,英国空前强盛。这样的政治形势为斯宾塞《仙后》的创作提供了内在契机,尽管他写作的目的是讨好、歌颂伟大的女王,但他在诗歌中着眼于人,体现了资产阶级兴起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渊源,欧洲多国的宗教改革,英国内部王位的争夺等因素的合力作用才催生了《仙后》这一部伟大的史诗。
二、《仙后》的作品特点
《仙后》是斯宾塞最重要的诗歌作品,也是英国诗歌中少有的长篇诗作。不完美的她尚武原计划写12卷,每卷12章,结果成了6卷又两章就去世了。斯宾塞写《仙后》的用意是歌颂伊丽莎白女王,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的这种创作倾向看作是对统治集团的阿谀奉承,趋炎附
势。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如此长的诗体没有任何表现手法的失误和诗韵的破绽,无论哪一章节的音韵节律都完美无暇,经得起任何检验,堪称文艺复兴英国诗歌的经典之作。
《仙后》是“一首连续的寓言”,因为这里既有伊丽莎白时代的现实,也有柏拉图式和斯宾塞自己关于仙境的虚构。但其结构和用意是很清晰的,作者在卷前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明“本书的总目标乃是要形容刻画一位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从形式上看,斯宾塞是在模仿意大利诗人,他们都曾用长诗来赞美意大利,斯宾塞也通过如此的鸿篇巨制来歌颂赞美英国。《仙后》采取中世纪常用的讽喻传奇的形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宗教、政治史诗。
《仙后》的宗旨遵循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表达十二种基本品德,从而“用美德和善行来塑造并锻炼高贵和纯洁的人”。青年王子亚瑟,在梦里遇见仙后格罗丽亚娜(伊丽莎白一世的象征,意为光辉),他醒来之后就去寻她。而仙后格罗丽亚娜也正在天上举行一年一度的12天宴会,每天派一名骑士到人间除暴安良,每一名骑士都代表一种品德和力量。而亚瑟
王子和这些骑士每每相遇,共同战妖魔、除怪兽,他的身上集中了骑士的所有美德,成为最高品德的化身。
《仙后》依据骑士英雄追寻主题模式铺设叙事路线。追寻叙事一般要涉及两个基本因素。一是英雄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踏上追寻之路,并通常要在追寻之途中完成道德方面的成长;二是要追寻或者索回某种神圣或者完美的事物或者人物,并且这个事物或者人物对英雄本人或者他所属的部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追寻是西方古典史诗普遍采用的叙事形式。荷马史诗《伊里亚特》的希腊人力图追寻并索回被特洛伊人掳掠的海伦;塔索的《被解放的耶路撒冷》叙述了欧洲十字军追寻耶路撒冷的历险经历。《圣经》故事大多也是追寻故事。亚伯拉罕听从上帝的召唤,追寻允许之地;摩西带领以列人出埃及、渡红海、过荒野,追寻着美好的家园。
《仙后》的时间属性是圣经式的,而非现实性的。不仅是一部寓言,也是一部历史的虚构。虚构使得《仙后》可以摆脱现实时空属性的约束,并与寓言手法一道,打造起《仙后》的多重隐喻含义。《仙后》没有完全写实英国生机勃发的英雄时代,而是转回到中世纪骑士时代,用不拘时空《仙后》中的时间属性是较为模糊的,叙述者没有告诉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背景,也没有提供每位主要骑士完成追寻历险的时间量信息。
《仙后》性质说是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流行很广的教育手册,是为培养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新贵族这一目的服务的。在宗教上他坚决反对天主教,在第一章里作为反面人物的妖魔就象征天主教;在政治上要主持"正义"与法律;在道德修养上要克制各种情欲,包括政治野心,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诗中的内容当然远不止此,十分丰富。从思想内容说,它既有人文主义者对生活的热爱,也有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思想,还带有清教徒的伦理宗教观念和强烈的资产阶级爱国情绪。
三、《仙后》对欧洲文学的贡献
爱德蒙·斯宾塞是英国乔叟时代和莎士比亚时代之间最杰出的诗人,被誉为“诗人的诗人”。他的诗作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歌《仙后》更是英国诗史上仅有的一部传奇寓言史诗。《仙后》植根于英国中古诗歌土壤,作为寓言,它从英国中古寓言文学作品中借鉴了表现形式;作为史诗,它从英国中古诗人那里继承了诗艺技巧。艾略特曾经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说斯宾塞具有一种“历史意识”:“这种历史意识迫使一个人写作时不仅对他自己一代了若指掌”,而且迫使他“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传统”
在诗歌语言上斯宾塞追求古雅,他从古书中寻词藻,并自造词汇;在格律上,在前人实
践的基础上采用重音-音节诗行(accentual-syllabic verse),创造了著名的斯宾塞诗节(Spenserian stanza)。
《仙后》正是用这种格律写成的。斯宾塞诗节每节9行,押ababbcbcc的韵;前8行每行10个音节最后1行12个音节。因为9行内要换3个重复多次的韵脚,如此之高的要求,被很多英国诗人看作是写诗技巧运用的考验。
斯宾塞过人的诗歌创作技巧对于同时期和后世的诗人,包括马洛、弥尔顿、雪莱、拜伦、济慈等人的诗歌创作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自《仙后》前3卷问世后,就有很多诗人进行引用和模仿,其中就有著名的戏剧诗人克里斯托弗·马洛,他的两部重要作品和《海洛与勒安得耳》。17世纪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和《复乐园》也大量采用了《仙后》的创作手法。
《仙后》对欧洲文学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了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济慈等都纷纷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斯宾塞所独创的“斯宾塞诗节”。雪莱的《阿多尼斯》、拜伦的《恰尔罗德游记》、济慈的《圣亚尼节前夕》等诗作也都是用“斯宾塞诗节”诗体写成。这些后世诗人当中,以济慈受斯宾塞影响最大,正是《仙后》中优美动人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济慈,才使他
萌发了对诗歌的热爱,正是由于此他才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从而造就了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济慈早期的诗作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模仿斯宾塞诗体风格的痕迹。而他发表于1820年的叙事长诗《圣亚尼节前夕》更是“宾塞诗节”写成。
作为一位诗歌语言大师,斯宾塞的艺术成就甚至超过了他所崇拜的乔叟,他的作品有划时代的意义,他打破了乔叟以来英国文学的萧条局面,为英文的民族语言做出了巨大共享。自《仙后》问世以来一直被公认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杰作,这部史诗中所展现的卓越的诗歌创作技巧更是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他无愧于“诗人的诗人”之美誉。二十世纪之前的英国文学一直都为摆脱斯宾塞的影响,甚至于在二十世纪的奇幻巨著《魔戒》都仍然有《仙后》影子。
参考文献:
1、 刘立辉. 宇宙时间和斯宾塞《仙后》的叙事时间[J]. 外国文学评论, 2006, (03) .
2、 代小兵,王海燕. 《仙后》——缔造斯宾塞传奇的神来之作[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
3、熊云甫. 《仙后》第一卷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 名作欣赏, 2008, (18) .
4、 刘立辉. “末世论”与斯宾塞诗歌中的宇宙时间观[J]. 外国文学研究, 2007, (03) .
5、 刘立辉. 斯宾塞《仙后》与西方史诗玄幻的叙事传统[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8, (06) .
6、 段良亮. 斯宾塞的长篇史诗《仙后》第一章的表现手法及其启示<英文>[J]. 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1995年第1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