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绝学“烧⼭⽕”“透天凉”的18种操作⽅法最后⼀种最关键
烧⼭⽕、透天凉作为针灸专业学⽣最为膜拜的针刺⼿法没有之⼀,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息,掌握热补凉泻⼿法往往成为⾼⼿的象征。
学⽣时代,很多同学都曾经勤学苦练过烧⼭⽕、透天凉,但是成功者寥寥,真的那么难吗?还是⽅法没有掌握?
当医⽣若⼲年后,再次重温经典,学习先贤的经验,拜明师,访益友,终于掌握热补凉泻的也⼤有⼈在。
可见,并不是⼿法太难,⽽是⼤学中教习烧⼭⽕、透天凉的⽼师都没有掌握,如何教会学⽣?
下⾯搜集了17家烧⼭⽕透天凉的操作⽅法,如果还学不会,那就请看最后⾯的关键⼀招了。
⼀、烧⼭⽕、透天凉⼿法概述
1.烧⼭⽕
烧⼭⽕⼿法属于常⽤复式补泻⼿法之⼀,是热补法的代表性⼿法。最早在《素问·针解》篇中记载:“黄帝
问⽈: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实乃热也。”在《灵枢·终始》篇中也记载:“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可见当时已有虚实补泻和针刺取热的概念。其后,⾦代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有“推内进搓,随济左⽽补暖”的论述,成为后世热补⼿法的要点。烧⼭⽕⼿法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徐凤的《针灸⼤全》所载《⾦针赋》中:“考夫治病之法有⼋。⼀⽈烧⼭⽕,治顽⿇冷痹,先浅后深,⽤九阳⽽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皆细细搓之。祛病准绳。”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成·三衢杨⽒补泻》中⽈:“烧⼭⽕能除寒,三进⼀退热涌涌……凡⽤针之时,须捻运⼊五分之中,⾏九阳之数……渐渐运⼊⼀⼨之内,三出三⼊,慢提紧按。若觉针头沉紧,其针插之时,热⽓复⽣,冷⽓⾃除。未效,依前法再施也。”对烧⼭⽕⼿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其后的历代医家虽根据各⾃的临床体会和经验⼿法各有侧重,但皆以《⾦针赋》、《针灸⼤成》中所载针刺⼿法为准绳。
当前,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准的经典烧⼭⽕术式操作⽅法是将⽳位的可刺深度分为浅、中、深三层(天、⼈、地三部),先浅后深,每层各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浅层,称为⼀度。如此反复操作数度,再将针插⾄深层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补法,出针时按压针孔。该术式操作⼿法主要是参考《⾦针赋》“烧⼭⽕”⼿法⽽定,但语⾔过于简练,对具体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没有详细阐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使⼈存在诸多疑惑,所以深⼊研究“烧⼭⽕”⼿法的术式操作过程是必要的。
2.透天凉
“透天凉”⼿法属于传统复式补泻⼿法之⼀,是凉泻法的代表性⼿法。该⼿法源于《黄帝内经》,原书未提出“透天凉”的概念,但寓含了针刺补泻的思想,如《素问·针解》记载:“满⽽泄之者,针下寒也。⽓虚乃寒也。“初步阐述了凉泻法的应⽤与效应。
“透天凉”⼿法的名称⾸见于泉⽯⼼的《⾦针赋》:“⼆⽈透天凉,治肌热⾻蒸,先深后浅,⽤六阴⽽三出三⼊,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祛病准绳。”明代杨继洲在《针灸⼤成·三街杨⽒补泻》中⽈:“‘透天凉’能除热,三退⼀进冷冰冰,⼝吸⽓⼀⼝,⿐出五⼝。凡⽤针时,进⼀⼨内,⾏六阴之数,其五分者,即先深后浅也。若得⽓,便退⽽伸之,退⾄五分之中,三⼊三出,紧提慢按,觉针头沉紧,徐徐举之,则凉⽓⾃⽣,热病⾃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混似⽕来烧,不住之时热上潮,若能加⼊清凉法,须臾热毒⾃然消”。对“透天凉”⼿法的操作和主治范围进⾏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其后的历代医家虽然各有发挥,但皆以《⾦针赋》《针灸⼤成》中所载“透天凉”⼿法为根基。
此外,《奇效良⽅》记载:“‘透天凉’属性,夫⽤针时,先进⼊分⼨之内,⾏六阴之数。若得⽓便进伸,渐退⾄五分之中,三慢⼊,三紧出,其针⾃紧,徐徐举之,得冷⽓渐⾄,其热⾃愈,不效再施。”该书所载“透天凉”⼿法⼀改《⾦针赋》分三层操作的⽅法,简化为两层操作,为后世“透天凉”⼿法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17家烧⼭⽕、透天凉的操作⽅法
1.《黄帝内经》的烧⼭⽕、透天凉
黄帝问⽈: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实乃热也。满⽽泄之者,针下寒也,⽓
凉生最后和谁在一起了黄帝问⽈: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实乃热也。满⽽泄之者,针下寒也,⽓虚乃寒也。
2.《⾦针赋》的烧⼭⽕、透天凉
⼀⽈烧⼭⽕:治顽⿇冷痹,先浅后深,凡九阳⽽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透天凉:治肌热⾻蒸,先深后浅,⽤六阴⽽三出三⼊,紧提慢按,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皆细细搓之,去病准绳。
3.焦勉斋的烧⼭⽕、透天凉——《针术⼿法》
烧⼭⽕:进针⽓⾄后,先将针上提⾄浅部,⽤紧按慢提,三进⼀退的⼿法(不限于三⼀之数,以进多
出少为原则,透天凉则以少进多出为原则)配合医者之呼吸运⽓,向下插针时,⽤紧按法,⼝⿐呼⽓;向上退针时⽤慢提法,微微吸⽓,这样提插进退配合,约5分钟即有热感。
透天凉:进针⽓⾄后,先将针插⾄深部,⽤紧提慢按,配合医者呼吸运⽓⽽施术,向上提针时,医者吸⽓并⽤⼒捻转针柄,向下插针时徐徐⼝⿐呼⽓,进退提插配合,约5分钟即有凉感。
4.陆瘦燕的烧⼭⽕、透天凉——《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
烧⼭⽕:先进针⾄天部(腧⽳深度的上1/3处),慢提紧按九次,按针时左转;次进⾄⼈部(腧⽳深度的中1/3处),提插、捻转如前数;再进⾄地部(腧⽳深度的下1/3处),施术同前;然后从地部⼀次退⾄天部,这样为⼀度。反复三度,倘热⾄,出针揉闭孔⽳;如⽆热感,可反复再施,直到热⾄。
透天凉:进针直⾄地部,在该部紧提慢按六次,提针时右转;次退⾄⼈部,同前提插、捻转六次;再退⾄天部,亦同前法施术;这样⼀进三退,称为⼀度。操作三度,若凉⽣,则可出针,出针前摇⼤其孔,不闭其⽳。如⽆凉感,应反复再施,直⾄凉⽣。
5.周树东、周楣声的烧⼭⽕、透天凉——《⾦针梅花诗抄》
烧⼭⽕:烧⼭⽕可补虚寒,法取三才逐步探,三按拇前呼始⼊,⼀提拇后吸相关,由浅渐深天⾄地,慢提紧按九成三,疾以出针当疾扪,热⽣针下效⾮凡。有歌⽈:“烧⼭之⽕能除寒,⼀退三飞病⾃安。始是五分终⼀⼨,三番出⼊慢提看。”
分天、地、⼈三部徐徐进针。初进针时可将针直⼊⾄适当深度,得⽓后将针向上提⾄天部,随即⽤紧按慢提,三进⼀退。因患者之呼吸⽽运⽤⼿法,⽬视患者,⼿不离针。当患者呼⽓时向下三次进针为主,吸⽓时⼀次退针为辅。呼⽓时⼝唇微闭,如吹风状,三次从⼝呼出。吸⽓时即闭合其⼝,⼀次由
⿐吸⼊。向下进针时⽤紧按法,拇前⾷后⾏九阳数。停针时要⽤⼒按针不动。向上退针时是⽤慢提法,⾷前拇后,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进吸退;热⽣以后将针从⼈部再⾄地部时,也同样⾏之。患者即感有针下发热,并能沿经传布,上下周流。当针深⼊地部后,将针再提⾄⼈部,如此反复⾏之。最后⼀次出针⾄天部,少停再尽出针,疾扪其⽳。
透天凉:透天凉可除烦热,直针⾄地徐后撤,紧提随吸⾷指前,慢按随呼⾷后说,针下凉⽣再上提,三退⼀进热⾃夺,退针⾄天再⼊深,如此反复同前撤。有歌⽈:“透天凉法退热烧,⼀进三飞冷风飘。先针⼀⼨退五分,三出三⼊紧提消”。
先⼀次进针⾄应有深度,再先深后浅,分地、⼈、天三部徐徐退针。直针⼊地得⽓后,注视患者呼吸,紧提慢按,三退⼀进,⽬视患者,⼿不离针。当患者吸⽓时向上三次提针为主,并⽤⾷前拇后稍向右捻,⾏六阴数。呼⽓时⼀次按针为辅,同时拇前⾷后稍向左捻。吸⽓时⼝唇微开,三次⽤⼝吸⼊。呼⽓时即闭其⼝,⼀次⽤⿐呼出。当针下发凉时,即退针⾄⼈部,施术如前。能使凉⽓循经传导,最后遍体清凉。出针时不按针孔。所谓⼀进三飞或⼀退三飞者,意即连续前进三次或后退三次,轻巧快捷,犹如鸟之飞翔也。
6.彭静⼭的烧⼭⽕、透天凉——《针灸秘验》
烧⼭⽕补法:适⽤于虚寒症。选好⽳位,针刺得⽓以后,这时拇指⽤⼒向前作龙眼推旋,当拇指向前
推旋完毕,左⼿拇、⾷两指⽤⼒夹住针柄上端,不使针向回松劲,急⽤右⼿拇指指甲,从上向下刮动针柄。这时病⼈酸⿇的感觉,就变为热的感觉。这种热由针⽳局部向远处传导。
透天凉泻法:适⽤于实热症。选好⽳位,针刺得⽓后,拇指⽤⼒以凤眼法向后拉捻,急⽤左⼿拇、⾷⼆指夹住针柄上端,夹的紧点,固定针柄,不使它向回松劲,然后⽤右⼿⼩指指甲,从下向上刮动针柄。这时病⼈已产⽣的酸⿇感觉,就会变成凉的感觉。其凉从内向外,直透出来,颇感愉快。
7.吴倬仙的烧⼭⽕、透天凉——《⼦午流注说难》
灵枢经云:“刺诸热者如以⼿探汤。刺寒清者如⼈不欲⾏。”此即继起者⽤透天凉烧⼭⽕之两⼿法。
针灸家师承有云:提针为热。插针为寒。内转为泻。外转为补。补泻之法。可停针侯⽓。迟迟转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盖尽量插之。⽽⾄于⾻。则不可再插。尽量提之。⽽针以外出。则不能再⽤。
故定为三提⼀插。提针呼⽓。插针吸⽓。为烧⼭⽕。盖提数多。则⽓之出于卫分者多振振恶寒之证。⽤此⼿法。阳⽇⽤偶数。阴⽇⽤奇数。必能使之发热。
反⾔之。三插⼀提。插针吸⽓。提针呼⽓。为透天凉。盖插数多。则⽓之⼊于营分者多蒸蒸发热之证。⽤此⼿法。阳⽇⽤奇数。阴⽇⽤偶数。必能使其退热。
除寒退热。乃针灸家必要之⼿法。故灵枢经列于第⼀篇九针⼗⼆原之末。等于冠诸本腧篇之⾸也。
以上所⾔烧⼭⽕透天凉之正法。乃男⽤于午前。⼥⽤于午后。如男⼦午后。有⼤寒证⼤热证。当⽤烧⼭⽕透天凉者。则反⽽⽤之。如⼥⼦午前有⼤寒证⼤热证。当⽤烧⼭⽕透天凉者。以反⽽⽤之。歌⽈:三插⼀提透天凉。三提⼀插⽕烧⼭。提针吹⽓插针吸。⼥午后兮男午前。
8.刘炳权的烧⼭⽕、透天凉——《针灸疗法与实例经验荟萃》
烧⼭⽕
烧⼭⽕(热补法)是指施术后病⼈⾃觉⽳位针下有热感。此法常⽤于寒证、虚证。它将⽳位分天、⼈、地三部分进⾏操作,表层为天,中间为⼈,深层为地。⽅法是进针得⽓后浅层为天部,操作拇指向前单⽅向捻转(顺时针),捻转
⾏操作,表层为天,中间为⼈,深层为地。⽅法是进针得⽓后浅层为天部,操作拇指向前单⽅向捻转(顺时针),捻转度为120度,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要重,提时⽤⼒要轻,称重按轻提。天部捻转提插9次,完毕,然后将针进⼊⼈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进⼊地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提⾄天部可重复上述操作3-4次,直⾄病⼈有热感,每隔5-7分钟⾏针⼀次。
透天凉
透天凉(凉泻法)是指施术后病⼈⽳位针下⾃觉凉感,常⽤于热证、实证。它亦是将⽳位分天、⼈、地三部进⾏,但此法与烧⼭⽕操作相反,由深层即地部开始,操作拇指向后单⽅向捻转(逆时针),捻转度为140度左右,频率每分钟60-80次,捻转同时将针提插,插时⽤⼒要轻,提时⽤⼒要重,称轻按重提。地部捻转提插6次,完毕,然后将针退⾄⼈部,同法施术完毕,再将针退⾄天部,同法施术,完毕后将针进⼊地部,可重复上述操作,直⾄病⼈有凉感,每隔5-7分钟⾏针⼀次。
9.罗逸仙、张鹳⼀的烧⼭⽕、透天凉——《张鹳⼀医案医话集》
罗⽼先⽣烧⼭⽕:拇指与中指夹针,成兰花式,待病⼈呼⽓时进针天部(应刺深度的上1/3处),左捻九数;再呼,再进⼊⼈部(应刺深度的中1/3处),⾏九数;再呼,再进⼊地部(下1/3处),⾏九数。侯病⼈吸⽓时,将针⼀次提⾄天部,反复⾏之,共九九⼋⼗⼀捻,则病⼈⾃觉热⽓内⽣矣。
⾏此法须注意四点:⼀是适宜于虚证、寒证,凡⽕证、实证均禁⽤之;⼆是⾏针时,聚精会神,细⼼观察病⼈呼吸与捻转节律,不可紊乱;三是捻⼒轻徐均衡,不可忽轻忽重,忽快忽慢;四是吸⽓提针时,以净⼱掩病⼈⼝⿐。
透天凉:拇指与⾷指持针,成展翅式,待病⼈吸⽓时,将针⼀次进⼊地部,右捻六数,呼⽓时将针慢提⾄⼈部,⾏六数;再呼,再提⾄天部,⾏六数。如此再吸再插,反复⾏之,六六三⼗六数,则病⼈⾃觉寒冷内⽣矣。
⾏此法亦须注意四点:⼀是适⽤于⽕证、实证;⼆要聚精会神,捻转合拍;三要捻重、提慢、插快,指⼒均衡;四令病⼈以⿐呼⽓,以⼝吸⽓。
10.楼百层的烧⼭⽕、透天凉
烧⼭⽕:将针刺⼊应针深度的1/2时,⾏左右捻转⼿法9次以侯⽓,若觉针下沉紧,再刺⼊应刺深度,急⾏三出三⼊,慢提紧按的提插捻转⼿法,⼀般可使针下产⽣热感。
透天凉:将针刺⼊应针深度,即⾏左右捻转⼿法6次以侯⽓,若觉针下沉紧,再将针提起1/2,急⾏三⼊三出,紧提慢按的提插捻转⼿法,⼀般能使针下产⽣凉感。
11.管正斋的烧⼭⽕、透天凉——《管⽒针灸经验集》
烧⼭⽕
(1)⾏降阴法:⽤左⼿押准⽳位,右⼿持针刺⼊⽳内。针分3次渐次的下降,先进⾄⽪下天部,次进⾄⼈部,再进⾄地部,最后再由地部直接提出于⽪肤外⾯。此法的要点是先浅后深,使针⼒着重于深部,徐内疾出。
(2)在酸⿇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向下,将针向左⽅向捻转,每次180-360度,即将针刺的右⼿(刺⼿)拇指向前进、⾷指后退的捻转⽅向,反复⾏之,有的患者即可产⽣热的感觉。
(3)紧按慢提,此“紧”字的涵义作“重”字解。“慢”字的涵义作“轻”字解。进针在天⼈地部提插针时,要⽤重插轻提。
(4)⾏九阳数:(周易:单数、奇数为阳,九数为⽼阳,七数为少阳。)进针在天⼈地部捻转(或提插)3次,三三得九,为九阳数(亦可在每部各⾏九阳数)可少停,反复⾏之。管⽼在⾏九阳数时,强调实效,不泥于古数,注重病⼈体质、敏感程度等客观情况,所以有时仅⽤三三得九,有时⽤三九⼆
⼗七……灵活运⽤。
(5)随⽽济之:随顺其经⽓的流⾏⽽补其⽓,如⼿之三阴经及⾜之三阳经,是从上⽽下,于刺针后捻插时,使⿇酸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的去路相顺。管⽼不仅重视针刺⽅向顺⾏经⽓,更强调针感顺应经⽓,并且巧妙地应⽤押⼿、循经、阻压等辅助⼿法屡能达到针感顺经之⽬的。
(6)⾏震刮术:先⽤左⼿指固定针体,再⽤右⼿拇指向下震刮针柄,或右⼿⾷指做固定,右⼿拇指向下震刮针柄,震
(6)⾏震刮术:先⽤左⼿指固定针体,再⽤右⼿拇指向下震刮针柄,或右⼿⾷指做固定,右⼿拇指向下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热的感觉。
(7)乘病⼈呼⽓进针,吸⽓出针。
(8)出针后,⽴即以指(或棉球)按揉针孔,以扶正⽓,使真⽓存留,不任已⼊之阳⽓外逸。
透天凉
(1)⾏升阳法:押⼿及刺⼿式,同烧⼭⽕。不同之点是,将针直刺⼊地部,然后分3次,作阶梯状,经⼈部天部提出于⽪肤外。此法的要点是先深后浅,使针⼒着重于浅层,疾内徐出。
(2)在酸⿇胀重感觉的基础上捻针时,使指⼒向上,将针向右⽅向捻转,每次90-180度,即将持针的右⼿(刺⼿)拇指退后、⾷指前进的捻转⽅向,反复⾏之,有的患者即可产⽣凉的感觉。
(3)紧提慢按,退针在地⼈天部提插针时,⽤重提轻插。
(4)⾏六阴数:(周易:双数、偶数为阴,六数为⽼阴,⼋数为少阴。)退针在地⼈天部捻转(或提插)时,针尖向上提起,使⼒在针体,每部各捻转(或提插)2次,⼆三得六,为六阴数(亦可在每部各⾏六阴数)可少停,反复⾏之。
(5)迎⽽夺之:与经络循⾏的来源去路相反,如⼿之三阳及⾜之三阴经,是从下向上,于刺针捻插时,使酸⿇胀重感觉向下传达,与经⽓的来路相逆。
(6)⾏震刮术:先⽤左⼿拇指固定针体,再⽤右⼿⾷指(或拇指)向上震刮针柄,或以右⼿⾷指固定,右⼿拇指向上震刮针柄,震刮30-60次,每可产⽣凉的感觉。
(7)乘病⼈吸⽓进针,呼⽓出针。
(8)出针时,将针摇动,使针孔扩⼤,去针后不揉针孔,以泻散其邪⽓。
12.杜晓⼭⽼中医的烧⼭⽕,透天凉的简单操作⽅法
烧⼭⽕:在进针得⽓的基础上,将针向下插⼊1-2分左右,⾏重插轻提多次,侯针下有沉紧感时紧握针柄,勿令⽓散(不使针下脱离针感,意在守⽓)使针下持续沉紧,直⾄产⽣温热感,⼀次不效,可再重复数次,出针时以拇指轻轻向后捻退约1-2次(以防滞针)最后将针轻轻退出⽪肤,速闭其孔。此法有温阳调⽓作⽤,常⽤于顽⿇冷痹等虚寒性疾病,效果确实较⼀般常⽤补泻⼿法为好。
透天凉:在进针得⽓的基础上,将针上提1-2分,⾏重提轻插多次,再以拇指向后、⾷指向前,单向捻转多次,此时守住针下之⽓,紧提针柄,使针下或全⾝产⽣凉感,出针时摇⼤针孔,急速拔针,不按或慢按针孔。此法有泻热作⽤,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