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
    25.(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陵峡
    孙原湘
    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①碧从帆底尽,楚台②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②楚台:古代楚国地名。在今湖北秭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
    _________
    26.(2015·贵州省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凉生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1)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
    (2)①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②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之情。
    _________
    2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①
    此马非凡马,房星②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①李贺:祖先为唐皇室后裔,后家道衰落。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科考。②房星:天马之星,是天上的星宿。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马”的形象特征:①出身高贵(或:非同寻常)(“非凡马”“房星”)。②怀才不遇(或:境遇不好)(“瘦骨”)。③素质一流(“铜声”)。
    (2)(示例一)托物言志。借素质一流却境遇不好的“马”的形象来抒发自己才华超却不被重用的怨愤之情。
    (示例二)虚实结合。“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化虚为实,将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恰似这匹瘦马般虽才情卓绝却景况凄凉的现状。
    (示例三)夸张。“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一句中,马虽“瘦骨”却“带铜声”,用夸张的手法着力表现马的剽悍无比,素质超。这匹马也是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诗人的写照。
    _________
    2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阮郎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栖。
    (1)首句的点明时已“春半”,上阕是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_________(2)结合下阕简要分析末句“画堂双燕栖”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1)游人踏青,春风和煦,梅子初长,柳条抽叶,白昼变长,蝴蝶纷飞。
    (2)天渐晚,主人公踏青归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乏,欲解衣小憩,抬头见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然感到自己的孤单,心生怅惘,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_________
    29.(2015·河北省新课标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山村
    戴复古①
    山崦②谁家绿树中,短墙半露石榴红。
    萧然门巷无人到,三两孙随白发翁。
    万竹梢头云气生,西风吹雨又吹晴。
    题诗未了下山去,一路吟声杂水声。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②山崦,山的西面。
    (1)诗的前三联分别描绘了三幅山村风情画。这些画面各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
    _________(2)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绿树红花图,充满盎然生机。绿树和红花相互映衬,彩鲜明。②祖孙相随图,怡然温馨,其乐融融;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③烟云缭绕图,烘托了山村的幽静恬淡;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云聚云散风起云开的景象。
    (2)山村美景让诗人陶醉,丰富的审美感受急于与人分享;吟哦之声与潺潺水声构成和谐的变奏。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恬静的山村风情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_________
    3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人影窗纱
    (宋)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①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②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注]①从他:听任他。②檐牙:高高翘起的屋角。
    (1)词中的说话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2)请简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1)形象:①性格温和(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具体分析);②善良(可结合“折则从他折去”“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具体分析);③“细心”或“细腻”(可结合“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具体分析);④“爱美”或“品味高雅”(可结合“须插向,鬓边斜”等句子具体分析)。
    (2)语言特点:朴素自然。如“是谁来折花”“知折去,向谁家”“折时高折些”等,都是口语化的语句,明白晓畅。
    _________
    31.(2014·上海市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浪淘沙
    邓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
    (1)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2)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
    【参考答案】:(1)①用典,“客身”句化用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的词句,写出自身的飘零之况;“新亭”句,运用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的哀叹和相慰,写出亡国之痛。②融情于景“井桐一叶做秋声”,秋叶飘落暗含着盛极而衰的哲理;“月淡潮平”,暗含心境的凄怆。
    (2)①秋天到来,客观气候的转凉;②自身被俘,被押北上的凄凉身世;③家国沦亡的悲凉。
    _________
    32.(2015·吉林省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别离
    陆龟蒙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
    蝮蛇一螫①手,壮士即解腕②。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注]①螫:毒蛇咬人。②解腕:斩断手腕,以保全性命。
    (1)请指出诗歌颔联所运用的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一是:直抒胸臆。抒写了壮士持剑壮别奔赴战场,不愿做游子那样满脸离愁,表达了作者对壮士情怀的赞美。二是:反衬手法。用离愁满面的游子之态,衬托持剑豪饮赴战场的壮士,突出壮士立志报国的豪迈之情。或:对比手法。将游子与壮士进行对比,表达出壮士应当持剑而去建功立业,不应该做一个浪荡游子而无为。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壮士的赞美之情。
    (2)诗歌中塑造的是一位仗剑为功名的壮士(大丈夫)形象:有泪不轻易流出,更不会在离别之际洒泪,是刚毅坚强的写照;愿持剑豪饮,慷慨作别,要去建功立业,胸怀远大抱负;不惜斩断手腕,以去毒患,也要实现理想,为了理想不怕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