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5
台州市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何丽琼徐家栋肖楠蒋军辉
(台州市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浙江台州318000)
引言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长三角经济区的南翼,北邻宁波、绍兴,南连温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新兴的组合式港口城市。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管辖海域6910平方公里,海岸线漫长,港湾众多。
台州市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岸线滩涂、海域海岛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临港工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养殖业和沿海能源产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全市海洋经济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占全市GDP比重的13%左右,已然成为台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推动台州新一轮大发展的一大突破口。但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不小,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突出,如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赤潮频发、滨海湿地生态功能遭受破坏等[1-2]。
1海洋资源及利用现状
1.1港口航道资源
市域内港口统一冠名为台州港,是浙江省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台州港共拥有生产性泊位179个(含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个),港口货物吞吐量6771万吨、16万吨EU。目前的基础设施主要集中在椒江内的海门港区和南部的大麦屿港区,头门港区已建成5万吨级深水泊位1个,并有2个5万吨级泊位在建。1.2海洋渔业资源
台州海域自然分布鱼类达428种,常见的有132种。全市实现渔业产值258亿元左右,水产品加工总产出85亿元左右,水产品总产量165万吨左右,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14万吨左右,远洋渔业产量2万吨左右,海水养殖产量44万吨左右。三门青蟹、缢蛏、大陈黄鱼享誉全国。
1.3滨海旅游资源
主要景点有桃渚、方山—长屿硐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漩门湾国家湿地公园以及椒江大陈岛、温岭石塘半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等。其中,长屿硐天、大鹿岛、蛇蟠岛、漩门湾农业观光园等属于国家4A级旅游区,千年曙光园属于国家3A级旅游区。
1.4海涂资源
台州市滩涂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成片,处于缓慢淤涨状态,滩涂总面积约460平方千米,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20.13%。主要集中分布在台州湾开敞的河口两侧及三门湾、乐清湾等半封闭海湾内,单片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滩涂有蛇蟠涂、北洋涂、隘顽湾、漩门湾等,合计400平方千米左右。
1.5海洋能源
台州拥有丰富的海洋能源。椒江大陈岛主要有风能和海洋能源,属于全国风能最富集地区之一,被列为“全国海岛新能源开发示范岛”。同时,大陈海域也属著名的沿海大浪区,浪通门的巨浪堪称世界之最,波浪能源密度居浙江省海岛之冠。此外,乐清湾、雀儿岙岛等属于强潮海湾,拥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乐清湾目前已建成海山潮汐电站。台州沿海风能和潮汐能装机容量共达7万千瓦左右,海洋电力业总产出达5亿元左右,增加值达3亿元左右。
2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状况
2.1排海污染尚未稳定达标
陆域污染负荷仍然较大,入海河流水质仍不能符合功能区要求,工业园区仍是重点风险单位,近岸分散式陆源污染问题未得到改善,海水养殖模式仍然落后。外源性污染负荷存在一定比例,长江是浙江近岸海域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和贡献者,对台州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2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统筹水平有待提升
海洋生态保护有待加强,滩涂围垦围海造地使沿海地区滨海滩涂湿地大量丧失,海岸生态敏感区丧失,削弱了海岸生物多样性、海岸水产资源及滩涂湿地生态价值。同时,不适当的围海造地改变了局部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加速了海湾淤积,进而加重了局部海域环境污染。海岛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海岛水土流失,自然景观、原始地貌和地质遗迹破坏,海岛植被和鸟类等生物多样性降低,同时影响岛礁海洋生物资源。
2.3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对象、监测要素的涵盖面不够广泛。环境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分散式陆源污染和海域污染源面广量大,海洋环境保护队伍和能力建设相对滞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针对赤潮、海上溢油等重大海洋污染事件和海洋灾害的快速监测和预警预报技术手段仍较为落后,应急设施和物资储备仍不充分。
台州景点
3保护对策
3.1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严格项目准入,(“三线一单”)为依据,从源头控制和清理污染项目。优化沿海产业布局,探索建立综合、统一、精细的湾区岸线管理体制,推进“多规合一”,统一配置各类要素和公共资源,从决策源头上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规模等进行优化调整。调整沿海产业结构,积极支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的临港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一般项目靠挖潜、有限容量保重点”的环境容量优化配置总体原
(下转第35页)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