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与地理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和民族风情
  第一节  我国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我国服饰纷繁多样、绚丽多采,它不仅是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也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服饰受气候、人们的经济活动、民族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
一、服饰与气候
服饰有抵御寒暑、日晒、风雨、虫咬等基本作用,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服饰是不同的。如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人们在室外必需戴皮帽、穿皮衣或棉衣,戴皮手套、蹬皮靴,喜欢穿吸热的深衣服。而终年温暖的海南及台湾、云南、两广南部的人们无需准备厚的冬装,绝大多数时间着浅的轻薄夏装,出门戴各种凉帽。多雨的东部地区,人们需备雨哈萨克族服饰
衣、雨伞,而西北干旱地区,则无需雨具。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 带,四季气温变化明显,各族人民都有按季节换衣服的习俗。如达斡尔族所穿的传统皮衣,多用狍皮制成,但各季选用的狍皮不同①。藏族的袍子有长袖、腰肥、大襟、无兜的特点,夏季时人们只穿左袖,或左右袖子都不穿,把双袖束于腰间,冬季两袖都穿上。藏袍适应了青藏高原长冬无夏、春去秋来的高原气候特点。
二、服饰与经济活动
服饰的质料与式样与人们的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北方以游牧、渔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多以兽皮、鱼皮或毛织物为衣料。如居住在东北三江平原的赫哲族人民,长期以来以渔猎为生,他们的传统服饰除用狍皮、鹿皮制作外,大多用鱼皮剪裁缝制成鱼皮长衫、套裤、靰鞡、手套、裹腿等。鄂伦春族以狩猎为业,他们喜欢戴用去骨肉的完整的狍头皮鞣制的狍头帽,这种帽子不仅保暖,而且在狩猎时也起到伪装和诱惑猎物的作用。在我国东部农业地区,盛产棉、麻、丝等,因此人们的衣料以棉、麻、丝织物为主,苏绣、湘绣、蜀绣等中国名绣都出自丝绸之乡。
三、服饰与民族文化
服饰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此各民族的服饰,都打上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如我国古代汉族有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后来又有占星术的五方观念,黄为土,象征中央,青、红、白、黑分别象征东、南、西、北四方,故以青、红、黑、白、黄五服饰为正,只有帝王,官员才能穿;平民百姓只能穿这些颜调配出来的间服饰。
满族人民有尚白的习俗,认为白象征纯洁、吉祥,男女老少都喜欢白服饰。这种尚白习俗与其祖先生活的环境、原始图腾、信仰等因素有关,他们生活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为生,生活中以流水、白雪、白云为伴,因此产生了尚白的习俗。此外,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也盛行穿白衣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四、服饰与社会生活
服饰也受社会生活需要的制约,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身份的人们,在服饰上也有较大的差别。
人们早期的服饰无男女之别,为上衣下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产生,服饰才渐趋多样化。男子为适应户外生产、狩猎、骑马作战的需要,穿裙子很为不便,逐渐被裤子所替代、而女子主要是室内劳动,保留了穿裙子的习俗。为显示女性体态优美,女子爱穿束腰的服饰。各种饰物也逐渐讲究起来。
随着审美观念的增强,服饰与年龄渐趋协调,产生了不同年龄人们服饰上的差异。如东乡族妇女的盖头有绿、黑、白三种颜,少女和新娘戴绿盖头,中年妇女戴黑盖头,而老年妇女戴白盖头。
从服饰上也可以区分人们的婚姻状况。如鄂尔多斯蒙古族已婚妇女穿特有的坎肩,用鲜艳的绸缎缝成,再镶上彩花边。维吾尔族3岁至15岁的女孩头发梳成无数条小辫,婚后才拆散,辫成两条大辫子。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婚前多穿腓红大襟短衫,下穿长裤;婚后改穿对襟短衫,着黑统裙。此外,不同职业人们的服装也不同。
五、服饰与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对服装也有较大的影响,如佛教僧人穿袈裟,道士穿道袍,回族阿訇和各族穆斯林多穿与大衣长度相当的、封闭式制服领口的准白
六、服饰与文化交流
在国内外各族人民的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一些国外服饰在我国流行;同时,各民族服饰相互融合,形成新的款式。如清朝末年,我国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归来,使西服开始在我国流行。1979年以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服再次风靡全国,其影响之广远远超过以往。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响,双排扣、束腰带的列宁装曾流行全国,被称为干部服,苏联妇女普遍穿着连身裙——布拉基,也已成为我国妇女常见的夏装。
西服传入我国后,我国人民取西服之轻便、中式服装之舒适的长处,在日本学生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深爱广大人民喜爱的中山装。我国妇女在吸收各族服饰优点的基础上,改变清代旗袍复杂僵直的轮廓,形成了风格独特、线条明快、穿着舒适的新旗袍款式,并在旗袍外加套西装或背心、绒线衫等。
 
立冬前后至春节前的隆冬,人们穿毛长而密实的狍皮衣;清明前后的早春,穿掉毛轻暖的皮衣;夏季用脱毛完毕的狍皮作衣服;秋季穿长新毛的狍皮衣服。
第二节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民族服饰
一、青藏高寒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青藏高寒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到 1% ,在这因新构造运动大幅度的差别上升造成地势高峻,地貌复杂的山原上,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日照强,高原形成了气温低、日温差大,干温季分明,干季多大风,湿季多夜雨的特点。
为了适应这样的高寒气候,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利用高原牧区丰富的动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用防寒,同时,在皮袍的制作上多采用开胸、长袖连接下身摆裙,以应付高原地区温度变化大,天气变化异常的恶劣气候,以藏族男子为例:袍内着布衣或袒胸,中午炎热时褪下缠于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藏袍适应了青藏高原长冬无夏、春去秋来的高原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为方便放牧抵御猛兽,他们的服饰设计上采用腰带短、长刀、火石等饰品,由于深受佛教影响,藏族和门巴族服饰上多戴佛珠,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少数民族腰间挂有银饰和铜饰的品种形式繁多,走动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二、西北干旱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西北干旱区是广阔的欧亚大陆草原、荒漠区的一部分,地处内陆四周多山,夏季风的影响微弱,气候属于半干旱、干旱和极干旱,气候 长期干燥,冬夏气温变化剧烈,大陆性气候显著。
本区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这一地区服饰的共同特点在于服装在样式上设计简洁,服装饰品少,服装面料多采用适于夏季高温干燥天气的绸子和冬季保暖性能好的土布,女装多为裙装,自胸间捏多褶,下裳宽大,男装多为长裤、长筒革靴 ( 回族除外 ) 裤腿扎进长筒靴,有防寒的功效。
西北地区多信奉伊斯兰教,根据伊期兰教的礼节,如果到室外头不戴遮盖物就是对天的亵渎,所以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头戴的一般是最轻最小的圆帽或一块头巾。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男子多配长袍,女子多配各种绣花、坎肩,这种服装既适宜昼夜温差大的变化,又能在空气湿度极为干燥高温的夏季充当鼓风机的作用,而内蒙古高原地区生活的蒙古族,男女服装均大襟长袍,腰间束带,同新疆地区相比无钮扣对襟长袍更容易抵御北方的寒风侵袭。
三、西南季风区少数民族服饰与地理环境
西南地区深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西南季风活跃西部,干湿季节交换明显,东南季风活跃东部,气候终年湿润、湿度大,冬雨多,因处于三大板块相对运动的地区,山地高原多,河流纵横交错,地貌类型多样,这里聚居生活着的少数民族较多有黎族、壮族、瑶族、苗族、布依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紧身、轻巧、利落,便于平时农业繁忙时提高劳动效率;其次无领、赤脚、裸露部位多,戴斗笠或缠包头可以适应湿润、降水多的气候环境,最具代表性的是男子的服装,各民族几近一致,变化较少;再次服饰在用料上采用自织布或彩绸、运用矿物和植物染料工艺加绣自己熟悉的山水、花鸟、树木等图案,明显体现出山乡的苍翠与水乡的秀美。
当然这些民族服饰也有不同,象彝族的披风擦尔瓦,蹲着休息时自然形成小围帐,可以遮风和避雨防寒,还有羌族,因为祖先是以畜牧业为主,所以男女皆穿毛皮朝里的羊皮坎肩,其肩部与前襟下摆等处均露出长的羊毛,敞开搭在肩上,这可以看成是羌族古代服装
的衍化物,除此之外还有基诺族的尖顶帽等明显反应了西南少数民族在服装上的个性。
在饰品的选择上,有的民族比较简洁,有的民族非常重视,如佤族所居住的沧源和西盟地区,蕴藏着金、银、石英、云母等矿藏,女子习惯在小腿和腰间绕藤圈,上臂及手腕处戴银饰,项间还要戴上银项圈、项珠,有的挂上多串彩珠,此外景颇族的银饰,苗族的银凤冠都表现出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一个民族因散居几处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居山里者,裙略短,便于攀登,居平原者,裙略长,踏草行垅,居水边者,衣简洁,适于洗涤。
三、东北冷湿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与地理环境
东北地区从自然地理条件上看是我国比较完整的地域单元,由于纬度较高,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冻土广布、森林资源相当丰富,野生动物种类多,这里主要生活的少数民族,有满、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
居住偏北的少数民族,由于气候条件上与青藏高原地区有相似之处,其服饰上也有就地取
材,脚下踩靴,用皮毛制服装,宽大遮体,以求御寒的共性,如鄂伦春族头顶的狐皮大帽,能遮住半个身体、适宜零下 40ºC 的寒冷天气,还有赫哲族,由于久居江原野以捕鱼为生,穿的是鱼皮长衫,脚下踩鱼皮靰鞡。不同的是由于东北地区昼夜温差不大,没有藏族制皮袍将一袖褪下缠于腰间的习惯。
居住位置偏南的少数民族,如朝鲜、满族服饰的线条明确多用绸缎和土布,冬夏服装分明,衣着比较宽大。在饰品上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除了配戴银饰外、源于渔猎部落的爱以羽毛、兽头作饰品显示其勇猛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