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管理制度5篇
第一篇:治未病科管理制度
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管理制度
治未病科管理的主要重点是抓好体质辨识、干预、护理工作以及质量管理和科室建设。
一、诊断工作
提高诊断质量的关键要素是:
1.必须有准确完整的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这些内科诊断的三大重要依据,因此要医师详细倾听、询问病史工作,认真不漏地进行体格检查,及时全面地完成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做到资料可靠、完整、及时,以便作为辨识、诊断的线索和依据;
2.必须保证体格检查的准确性,而且这种检查和观察决不能只是病人入院时一次性的,而应该是反复的、全过程的、连续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疾病的发展规律和过程,提高
诊断准确率,也是提高医生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必须熟练掌握中西医基础理论,包括基础医学(例如病理、生理、微生物、免疫、生化等以及内科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操作例如各种穿刺等诊断方法),不但要熟练掌握操作,而且要熟知并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
4.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治未病门诊医师要特别强调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来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5.必须具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切实可行有效的诊疗常规,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和技术,把治未病科医师培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严格严密和不断追求质量的良好的作风。
二、干预、工作
1.要从整体观念出发,抓住中的主要矛盾并兼顾全面,灵活掌握和应用病因、对症、综合、预防等不同的方法,要充分考虑药物的作用,同时重视病人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不能忽视精神因素、营养、护理等辅助。
2.要重视对慢性病的干预,尤其是一些病因与病理机制不明,又缺乏特殊手段的疾病。要努力提高病人的信心,防止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和残疾的发生。
三、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的好坏和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治未病科的医疗质量,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从整体功能出发,抓好分级护理,及时、准确、可靠地完成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这是治未病科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四、质量评定工作
1.要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评定,包括诊断是否及时、正确、全面,是否及时、有效、彻底,护理是否体贴、周到、优良。
2.要动态地观察和分析治未病科的主要医疗指标,例如辨识、诊断符合率、干预好转率、有条件的要进行逐年逐月对比分析,进行病种单项详尽分析评定。
3.要特别强调规章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注意医疗事故的防范。
五、科室建设工作
治未病科管理一方面要抓好科室的硬件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改善医疗条件,装备相应的先进仪器设备,另一方面要抓好科室的软件建设,包括重点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科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二篇: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
健康门诊流程指引
挂号
周一至周五全天应诊,一楼大厅挂号
门诊二楼名医堂
咨询者填写问卷,专家接诊,望闻问切,体质辨识 (如有必要,请遵专家建议到体检中心体检) 专家开出调养指导处方(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必要时 推荐适合您的中药保健精品和非药物干预方法
交费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一楼大厅收费处缴费
干预
医院分设治未病科和贵细药材专柜 治未病科负责针灸、火罐、推拿、沐足、熏蒸等特理疗 贵细药材专柜负责进补膏方的熬制和养生保健精品的领取
专科介入 如若您的健康可能存在明显问题,名医堂专家会 帮您联系各临床专科医生,指导您进行专科
第三篇: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
治未病科指的是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个体人健康状态,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目的的科室。
什么是治未病?
“上医治未病”语出《黄帝内经》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通俗的来说,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
在中医中,治未病的主要思想在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治未病科的功能定位及服务特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门对治未病科颁布的《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其中就明确指出,现阶段治未病科的主要功能定位在于“未病先防、瘥后防复”。
治未病科的服务特点应以人的健康状态的辨识、评估和干预为主,而非着眼于疾病;突出非药物方法的运用,注重整体调节,求得整体效果;重视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并充分发挥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求得长远效果。治未病科目前的工作内容
1.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
2.治未病中心主要日常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干预内容分别提供膏方、贴敷、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熏蒸、刮痧、沐足、砭石等干预服务。3.组织院内中医专家,以轮流坐诊的形式,首先对就诊人进行未病和已病的体质辨识,对体质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化并制定具体的预防保健方案以及未病人辨其体质平和与偏颇制定出改善体质的综合方案。4.
进行健康养生教育,采用体质辨识诊室“一对一”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接受者信赖中医自然的养生保健功能,在心理上更加接近中医的自然和谐。5.开展“夏病冬治”及“冬病夏治”的工作。治未病中心在“三伏”“三九”之时,联合康复科开展了“夏病冬治”“冬病夏至”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采取中药帖敷、埋线等手段,减少病人疾病的复发。6.开展中医特,主要是采用传统康复的优势,开展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防治。治未病科的起步
早在 2007年1月11日中医药工作会上,时任吴仪副总理从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加强中医‘治未病’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贯彻落实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构建中医特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战略任务,从试点单位建设到全国范围内展开,经过七年的“治未病”服务建设探索和实践,已证明“治未病”服务是卓有成效的。
2008年1月25日至26日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于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出席,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同志主持论坛开幕式和“‘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卫生部部长陈竺同志致辞,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发表论坛主旨讲话并在论坛总结时发表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
长吴刚同志作总结讲话。为治未病科的发展前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后,第二届、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的持续开展,为治未病科的立足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012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开始在二级以上中医院试行治未病科,经过两年的时间,在2014年正式发布《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修订版)》,为治未病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助力。治未病科的现状
第一、力量薄弱
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议政司司长许志仁说,为了打造中医预防保健的服务提供平台,要求全部二级以上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服务。但是事实上,近两年来治未病科发展并不如预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关于治未病科的发展现状,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择了500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治未病”服务能力,并选择了100个地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配备设施设备,加强技术指导与
人员培训,开展非医疗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试点,但是,治未病科地区发展不平衡依旧是其发展的一大障碍,乡镇、小医院相对发展滞后,很少设立专门的治未病科,实际上来说,乡村地区对疾病防控的需求非常巨大,由于条件、发展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治未病”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仍举步维艰,却无力改变。
第二、手段有限的
治未病中心主要日常工作是根据服务对象需要的干预内容分别提供膏方、贴敷、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熏蒸、刮痧、沐足、砭石等干预服务。因此,就目前手段而言,治未病科只能为来治未病科的人服务,事实上,到治未病科就诊的人数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健康人以及亚健康人,并不会主动参与到其中,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将服务延伸到院外的人中去。
第三,发展模式不清晰的。
现在治未病科从业者的共同困惑是治未病科发展模式不清晰。医院的其他常规科室例如急诊、外科等功能科室其发展思路和模式清晰,可以为目标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治未
病科现有的模式就无法向其目标人即社会上大量的健康人或亚健康提供健康养生服务。也就无法实现国家中医管局所要求的“连续、动态、全程的管理”以及合“现代健康管理手段和方法,系统维护和提升个体人整体功能状态,管理个体人健康状态风险,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