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第一篇: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步伐,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众的健康水平,根据《康保县“十二五”规划调研提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农村卫生为重点的基本思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
1.卫生资源进一步得到优化。2009年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6个,其中县级医疗
卫生单位6个,乡镇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326个,诊所48个。初步建立起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卫生室为基础,其它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信息网络体系基本完善。建起了覆盖全县的传染病直报网络,传染病监控能力不断增强。
3.医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2009年门诊诊疗974212人次,出院病人50940人次,医院病床使用率达82.05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7.5天。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等甲级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基础内涵建设不断加强,中医特专科建设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通过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加大医疗投入,全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增强,医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措施逐步到位,环节质量得到重视,医疗纠纷大幅下降,医疗环境、技术设备不断优化,诊断水平全面提升,卫生系统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
4.医疗体制改革逐渐深入。将原集体所有制的乡镇卫生院转为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按编制数内的实有人员工资总额60%的口径预算卫生事业费,乡镇卫生院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机构统一管理,稳定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县级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镇卫生院的院长实行委任制,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院(所)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年度目标考核制和离任审计制。
5.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06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9年开始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0年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32%,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二、指导思想、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基于若干意见》(国发
〔2009〕3号)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原则,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以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高效、经济的卫生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维护全体公民的健康权
益。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着力解决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坚持改革创新的发展机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推进城乡统筹,促进我县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
(二)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机制,结合康保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公平的原则。要以保障人民众健康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中心,
以解决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突破口,探索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及措施。
2.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统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协调改革,统筹区域内卫生资源网络体系架构合理布局,兼顾供方和需方利益,兼顾近期重点与长远发展。
3.坚持立足实现,适度超前的原则。卫生事业参与生产力的完善和劳动力的修复,为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卫生事业发展必须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
4.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充分发挥政府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弱势体救助等方面的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竞争和满足医疗卫生多样化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使卫生资源的配置趋向于预防为主、强化基础、城乡统筹、重心下移。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基本实现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主要工作目标
1.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孕产妇死亡率稳定控制在50/10万;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5%,采取重点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考核圈内先进水平,基本达到主城区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满足居民需求。逐步建立供需平衡、布局合理、流程科学、品质优良,公平性和可及性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实行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众基本用药和安全用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达75%以上。
4.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实用高效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5.加大卫生投入,不断完善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力争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8%以上,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标准达标率达到95%以上,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以上。
三、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准备、事件处置和事后评估。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和医疗救治队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机制;开展卫生应急能力培训和演练,提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护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二)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完善重大疾病的防治规划、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健全疾病监测网络,强化社区的网底功能;加强对人禽流感、非典型肺炎手口足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抓好监测和预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严防大范围的流行,落实对艾滋病、乙肝、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干预措施,切实落实艾滋病人“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防治二代传播;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宣传,落实国家制定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务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患者。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强对慢性病高危人的筛
查和社区规范化管理,初步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坚持心理卫生工作向社区延伸,开展重点人心理行为干预,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疾患防治知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体系、保障机制和技术体系,提高对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重大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防控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设,提高对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预警能力、检验检测技术保障能力和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能力。提高卫生检测仪器的装备水平和使用效率,到201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标准达到国家规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