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篇1)
  作为一个天才女作家,萧红注定了要和张爱玲一起被谈论的。
  张爱玲18岁的时候发表《我的天才梦》,对自己除了文学天赋外一无所有的人生进行了深刻反省,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
  “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早早的意识到自己除了天才梦之外,有的只是天才的乖癖缺点,世人不会原谅她,
所以她选择了避世隐居。晚年的张爱玲深居简出,连作品获奖,也没有去领,只是拍了一张照片寄过去,照片上有非常醒目的“金日成昨猝逝”字样。半年后,张爱玲收拾好自己的一切,躺在寓所的行军床上安静去世,几天后才被发现。
  张爱玲真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她走完了贵族般气定神闲的一生。用后人亦舒的话来说:吃相好看。
  上面的这些话是我在看完《黄金时代》之后领悟的。
  因为萧红,实在有违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基本修养。她的一生,缺少自省和克制,只活了短短_年,却处处碰壁,吃相难看。
  萧红短短的一生经历了4个男人,都以遇人不淑黯淡收场。第一个是陆哲舜——萧红的表哥,萧红和他私奔的时候他已结婚,很快他们就受不了没有经济****的日子,各自回家。表哥回到老婆那里,大概没怎么受罪就被接纳,萧红却回到自己的未婚夫汪恩甲那里!只得到7个月的收留,最后挺着大肚子被遗弃在旅馆里,欠下巨额债务。这时候的萧红才20岁。
  张爱玲当年错爱胡兰成,也是青春年少,不过24岁。张爱玲最后也被胡兰成抛弃,并且为
他背负了骂名。但是,人们怜惜张爱玲,觉得她是“无瑕白玉遭泥污”,是胡兰成配不上张爱玲。因为张爱玲心高气傲,胡兰成是她从成千上万人中挑选出来的才子,他懂她,欣赏她,也给过她神仙眷侣般的日子,所以后来胡兰成落魄后,张爱玲还愿意接济他,而后优雅地转身离开。
  萧红后来又遇萧军和端木蕻良,她总是饥不择食,飞蛾扑火,不愿意反省自己的人生,所以每段感情都是遇人不淑,草草收场,这也极大地消耗了她生命的能量,使她过早地凋谢。
  电影《黄金时代》还有一个细节:萧红认识鲁迅后,经常到鲁迅家里去,有时候仅仅因为自己心情不好,一坐就是半天。鲁迅身体不好需要静养,许广平家务繁杂无暇招呼她,她就那样一个人在鲁迅家转悠,许广平心里不舒服又不好说什么。
  这个细节,交待了萧红被人讨厌的根本原因。
  你年轻,你有才华,你会写点东西,你长得还算漂亮,你就觉得别人帮助你是理所应当的吗?
  许广平难道不曾是文艺女青年?为什么她在剧中忙着柴米油盐,忙碌得像个邻家大婶?今天的人们很尊敬许广平,因为感激她温暖了鲁迅人生中最后的十年,鲁迅死后她也一直寄钱给朱安。曾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女文青甘心为了鲁迅洗手作羹汤,系着围裙,择着菜,哄着孩子,放下了琴棋书画酒诗花,一心惦记柴米油盐酱醋茶。她的爱掷地有声,有如黄土般朴实厚重,是让人敬重的。
  作为一个伪文青,我一直认同林语堂的一句话:“我看人行径,不看人*”。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或者饥寒交迫的年代,我们写点文字,记录一段人生,暂时蝉蜕于浊世,更厉害一点的变成一个作家,以文字为生,但这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才能。世上有多种才能,会做饭,会养花,会弹琴,会下棋,会摄影……写字不过是其中一种,实在没必要抬得太高。无论是否愉悦大众,我们都有更要紧的事情去做,那就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不要变成他人的负累。
  生活才是目的。一个人可能不会写*、不会美术、不会音乐,这都不妨碍他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努力生活,克制反省,一样可以活得有尊严,活得有底气,活得有滋有味。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篇2)
许鞍华
  看完盛女的黄金时代,无数次的落泪,伤心,刺痛,感动,祝福,感恩,无数种情感交集于心,无声的哭,激动的哭,感动的哭,幸福的哭……。电视剧的故事情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是却是生活!
  在我看来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与经济基础,综合素质也要相对优秀,这样即便已经错过可以随意选择的年龄,仍然可以学会轻松和智慧的对待感情。自信、大方、真诚、爽朗、又够朋友,生活中如果有如此这般女子,我想大家一定都会很喜欢。
  对待感情真诚又不乏理智,拿得起,放得下,分析事情思路清晰头脑冷静,对待心仪对象举止得体,极有分寸。至于外表就更不用说了,漂亮到耀目!生活又很朴实,公立医院吃着大锅饭,住着七十平米的公寓,连钟点工都没请一个,想开私家诊所都要老爹谈判签合约。我喜欢这种努力踏实自食其力平淡真实的李医生。
  看到盛女黄金时代中梁爽与李好的爱情,梁爽对李好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女朋友可以再,而父母只有一个,我们不能,不是因为不爱你,是因为太爱你,而不能让你为难,有时放弃也是一种承担责任的做法。庆幸最后父母终于明白了,她是用牺牲爱情而为他们唯一的儿子选择了这份责任,而这样的善待这份爱!这胜于一切,成全幸福!天下的父母都是爱
自已的孩子,爱是没有对与错的,只是如果可以那么美好,请给孩子们一份真正可以选择爱的权利与自由吧,因为你们都是希望他们幸福,那么请不要因为除了爱以外的其它因素让他们在责任与爱情中作出选择,没有人能割舍其中任何一种,但是理解可以让问题变得有法可解,有心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我相信没有比看着他们幸福更能让父母放心开心的!那么请成全真爱,成全幸福!
  幸福的结局,美好而让人感动,带着无数祝福看完,伴着左边右边的音乐,也带着无数期待回到我的现实生活中!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篇3)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里面让我最上心的电影因素有两点:配乐和调。
  一、配乐
  一部节奏如此慢的电影,竟然演了好一会儿了还不见配乐,让我怀疑导演是不是想整部电影都不用配乐,幸好后来证明是我猜错了。
  第一次出现配乐大概是在萧红和萧军相遇那一段,是一段比较浪漫的慢节奏音乐,因为一直在注意这个东西,所以当时实在让我激动了一把;第二次出现是发洪水、萧红要从旅馆逃生的时候,配乐是很轻快的,预示着萧红的命运开始转折了(在这部电影里),从这点来说的话,这段音乐用的还是很成功的。
  根据我的记忆,电影中正儿八经的配乐总共出现了四次,前两次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后面两次记不太清楚了。除了正式的配乐之外,电影里还出现过例如“有人在弹钢琴”之类的音乐,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影的单调(不过形成这部电影的独特风格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单调”),但是导演更进一步的意图我是猜不到了。
  二、调
  这部电影调基本是偏冷的,这跟电影中多是冬天有关,但是我猜想,导演大概也是在暗示主人公们所面对的严峻的生存环境吧。在我的印象中,电影的调有一个分界点,大概就是在发洪水的那时候起(大片的黄,暖调)电影的调不再是单纯的白,而是加入了很多暖调进,就算是在大雪里,也要有黄的墙出现,或者是黄的太阳光,这时候正是二萧热恋的时候,这种调跟前面的单调的纯白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我觉得是用的比
较成功的。
  到后面,调基本上也是一直在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毕竟没有前面明显和令人印象深刻了。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另一个尝试——像采访一样的拍摄,这点是更大胆的一个尝试,因为它很容易把观众从”戏“里面打出来,而不是带进,这当然跟它是一部传记片有关系,但是毕竟这样一来观众是不容易”入戏“的,不过我觉得自己还是看进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比较成功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拍出了导演自己的风格,而且将萧红的一生基本上讲清楚了,电影中用了很多打乱时间顺序的手法,可能对萧红不了解的观众看起来会有些吃力,但是没什么大问题。
  最后,其实看这部电影,让我想到另一部——《南海十三郎》,也是一部传记类型的电影,我觉得可能在风格上这部《黄金时代》更加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好看”上说的话,这部可能还比不上那一部。
  黄金时代观后感作文(篇4)
  如果说,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那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日子便全都是自己的选择。
  电影《黄金时代》曾选取过《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和《她认出了风暴》这两个片名。最后导演许鞍华还是用了萧红写给萧军信中的一句话:“这不正是我的黄金时代吗?”将电影更名为《黄金时代》。从片名的几度更改中,不难看出导演许鞍华在和在影片的创作中投入的大量心血。导演_年的执着,最终成就了《黄金时代》这样一部兼具文艺感与世界观的记传电影。影片很好的还原了主人公萧红所生活的年代,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香烟火柴。这一切都归功于全组工作人员对影片的每一个细节的尽力还原,使我们能透过屏幕去到那个动荡的民国时代。编剧李樯在剧本创作阶段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读遍了民国左派作家们的所有作品、传记、回忆录等文字资料,才有了最后观众所看到的这个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