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画1000幅——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东汉灭亡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的局⾯。三国⿍⽴持续了50年左右,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西晋,280年灭吴,统⼀全国。后北⽅少数民族南下⼊侵中原,西晋317年灭亡,中原世族南逃,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建⽴东晋,随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与北⽅由少数民族建⽴的政权划淮对峙,史称南朝。
317年西晋灭亡后,中原出现了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连年混战、社会动荡,历史上称为“五胡⼗六国”。439年拓跋珪统⼀北⽅,史称北魏,北魏于534年分裂为东、西魏,后来北齐代替东魏、北周代替西魏,577年北周灭北齐,北⽅统⼀,从北魏到北周,史称北朝。
【】
从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公元581年北周⼤⾂杨坚受禅称帝,建国隋,共经历了30余个⼤⼩王朝的交替,360余年的历史。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的汉画艺术,⼜呈现出当时的时代⾊彩。较之秦汉时
期,此时的绘画名家林⽴,画风各异,样式繁杂,绘画作品传世亦较多,出现了不少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还有多种佛教艺术样式与绘画风格,总体上可谓发展迅速,成果卓著。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承担着“成教化、助⼈伦”的社会功能,⼀⽅⾯⼜成为使⼈可以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独⽴出来,并提出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等美学命题与“悟对通神”“览之若⾯”的绘画要求。此时绘画形式以长卷为主,技巧技法有了很⼤的提⾼,虽然花鸟画、⼭⽔画依然是依附于⼈物画⽽存在,但已经为隋唐时期的独⽴成科奠定了基础。
⼈物画是此时绘画的主流,⼭⽔画与花鸟画尚在萌芽之中,故有“⼈⼤于⼭,⽔不容泛”的现象。⼈物画家有曹不兴、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萧绎、曹仲达、杨之华等⼈。其中顾恺之影响最⼤,他不仅有多幅⼈物画作品摹本传世,且有多篇理论著作,极⼤地影响了后来的绘画发展。其绘画注重表现⼈物精神⾯貌,提出了“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观点。技法上发展了⾼古游丝描,所画线条如“春蚕吐丝”、“春运浮空”、“流⽔⾏地”。陆探微与张僧繇各具特点,陆探微画风“笔迹周密”,被称之为“密体”,其创造的“秀⾻清像”的⼈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学、清谈的六朝⼈⼠形象的⽣动概括。张僧繇画风则是“笔才⼀⼆,像已应焉”,被称之为疏体。其曾吸取天竺晕染画风,画出凹凸有致、极具⽴体感的艺术样式,影响甚⼤。另外,曹仲达的“曹⾐出⽔”的绘画样式与风格,亦影响很⼤。所画⼈物,“其体稠叠⽽⾐服紧窄”,这种样式是对佛教艺术传⼊我国以来的⼀个概括与提炼。
【】
(墓主⼈⽣活图)晋新疆维吾尔⾃治区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还表现在墓室壁画⽅⾯。如河西魏晋墓室壁画、⾼句丽墓室壁画等,这些墓室壁画都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我们研究魏晋时期绘画的重要资料。
【】
顾恺之⼥史箴图(局部)卷东晋(唐摹本)
绢本设⾊,24.8cm×348.2cm,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藏
此图是顾恺之依据西晋张华《⼥史箴》⼀⽂⽽作,原⽂⼗⼆节,所画亦为⼗⼆段,现存⾃“冯媛挡熊”⾄“⼥史司箴敢告庶姬”共九段。作品注重⼈物神态的表现,⽤笔细劲连绵,⾊彩清丽、秀润。“⼥史”是⼥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的尊称;“箴”是规劝、劝诫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国家⼤权为其皇后贾⽒独揽,其⼈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的事迹写成了《⼥史箴》,以为劝诫和警⽰,被当时奉为“苦⼝陈箴、庄⾔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后来
顾恺之就根据《⼥史箴》进⾏创作此图.以歌颂古代贤德妇⼥,为后世鉴戒,成为中国画成教化、助⼈伦的代表作品
【】
赵昭仪
顾恺之洛神崛图(局部)卷东晋(宋草本)
绢本设⾊,27.1cm×572.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字虎头,江苏⽆锡⼈,东晋时代的画家,师从卫协,⼯诗赋,善书法,被时⼈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后⼈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派其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照”的艺术理论观点此画是顾恺之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作,全卷⼤致分为三个部分,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真摯纯洁⽽⼜凄惨的爱情故事。画中⼈物以线描造型,浓⾊点缀,笔迹周密,线条流畅,刻画到位,充分显⽰了顾恺之如蚕丝般柔韧的“⾼古游丝描”。此画⽤⾊凝重古朴,⽤笔细劲古朴,⼭⽔、⼈物互为衬托,交相呼应,⼭⽯、树⽊、流⽔多线勾勒,⽽极少皴擦,并且⼭⽔与⼈物的⼤⼩⽐例失衡,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于⼭,⽔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亦体现了早期⼭⽔画依附于⼈物出现的艺术特点。
【】
弥勒说法图【】
列⼥古贤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