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分气象变化详细介绍_秋分节气的含义整理
(秋分)一到,就意味着人们要开头加衣保暖了,秋分的到来敲响了今年秋天的钟声,全国的气候都将大幅度下降,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秋分气象变化具体介绍,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2023秋分气象变化具体介绍
今年闰几月2023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头,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连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渐渐变短,黑夜变长(直至(冬至)日达到黑夜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渐渐加大。南半球的状况则正好相反。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秋分季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阔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头具有肯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
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秋分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昼夜时间相同,其次层意思是指平分了秋季,天气渐渐由热转凉。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连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头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头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反映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秋分”为例,就有9月22日、9月23日和9月24日这三种状况。
古人为什么要在秋分之日祭月
对于现代人来说,秋分这天好像只留下一个“竖鸡蛋”的习俗,而在“阴阳”的古人眼里,则是“阴盛”开头的重要日子。《宋史·礼志六》“朝日夕月”条引唐代柳宗元的话说:“按礼,秋分夕月。盖其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其意思是,依据礼经上的说法,秋分时昼夜一样长,正午的时候阴气开头产生。
所谓“阴魄”,就是古人所的阴气、鬼一类。古人认为,阴气太重会影响国家祥和与百姓的身体健康,所以朝廷要祭祀月亮,以保国泰民安,此即所谓“遂行夕拜之祭以祀月”。
“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的说法明显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秋分祭月并非柳宗元所生活的唐朝才有,先秦时已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秦朝时祭祀八个神灵,第六个就是月亮神,第七个是日神。
为何选择在春分和秋分时,分别祭祀日神和月神,而不是在(元旦)或是(夏至)、冬至日祭祀呢?《明史·礼志三》认为:“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言下之意,春分和秋分最适合祭日和祭月。
要进行秋分祭月,首先祭祀时间不能搞错,据《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日时辰在早上太阳将升之际,祭月则在晚上,故称“朝日夕月”。
清朝规定,祭月为“秋分日酉刻”,酉时相当于下午5时至6时,正是黄昏走向黑夜时分。而且,行祭还有诸多法规。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条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祭日月与祭天地一样为历代所重视,秦汉时,设坛祭祀已成制度。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度废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之礼,明世宗朱厚熜主政后,于嘉靖九年重新恢复祭祀,且规格升级。朱厚熜认为,“日月照临,其功甚大。”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明清两朝祭祀日月的“日坛”和“月坛”,如今都还矗立在北京城中。
2023秋分气象变化具体介绍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