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文科的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融合发展模式探索
作者:荆浩 成丽
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12期
        摘 要: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普遍存在同质化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顺应新兴技术发展趋势等问题。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谋求融合发展,即通过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提升专业质量、通过学科融合打破边界实现跨界发展、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推动应用型转型、通过院校特融合谋求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经管类专业;地方院校;融合
大学文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12-0047-03
        2019年4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正式启动,标志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正式开启,“新文科”从概念提出走向了正式实施。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正式发布,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新文科建设首先要直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知识生产上寻求知识的增量建设;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上,重新观察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炼出有效解释中国现代化的知识话语。其次,应重新思考与探索人的培养,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彰显新文科建设的中国文化内涵与路径[1]。新文科的两大本质特征:(1)新文科是一种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国家工程;(2)新文科建设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和传承[2]。新文科建设应聚焦“励志维新、温故知新、融通致新、优评促新”四个维度,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引领作用[3]。普遍认可的是,新文科建设对于推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专业建设作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应从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特导
向出发,探索文科类专业的融合发展与持续优化[4]。由此,基于新文科建设背景,探索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地方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往往是基于特定时期的经济社会需求而建立的,培养了数量众多的行业内人才。但进入新时代,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专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出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原有专业的融合问题
        随着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经济社会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科技、智慧物流、大数据营销等新兴岗位需求难以在原有的金融学、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培养体系中得以满足,传统专业面临着如何与新兴技术融合的問题。因此,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管类传统专业的融合路径,成为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跨学科的专业融合问题
        大部分地方院校都将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归入经济管理学院,目的在于师资共享、人才共育。然而,经管类专业通常隶属于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各学科建设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同一学院内部的各专业往往独立发展、边界明显。同时,现代高校往往是多学科共同发展,但经管类学科与工科、理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难度较大,跨学科的专业融合发展任重道远。由此,探索经济管理学院内部专业的融合发展,以及如何通过文科与工科、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带动原有专业的跨学科发展,成为经管类专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产教融合的专业转型问题
        新时代,经管类人才需求发生变化,但原有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仍存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现象,未能有效实现OBE理念下的按需培养,产教融合仅停留在企业认知实习和一两周的专业实习上,没有有效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通过产教融合构建行业企业与高校信息共享和互通的桥梁,实现校企联合的订单式、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应用型转型,是提升经管类专业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发展实践
        近年来,地方院校以新文科建设为重点,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在原专业改造升级、新专业交叉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大平台、小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整
        首先,地方院校基于经管类现有专业分属于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特征,以打破专业边界为目标,面向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立了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院级平台课,构建了学科基础课体系;其次,在归属于同一学科下的专业之间,设置了大类平台课,实现各学科非大类招生情况下的大类培养;最后,结合高校特,面向文科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发展,各专业设置了其他学科的专业课程,体现了多学科结合的特点。
        (二)面向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建设
        地方院校以本科专业应用型转型为目标,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探索“认知实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签约就业”的校外实践体系,同时聘请企业人员以讲座等方式和以实
训导师、毕业设计导师等身份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
        (三)跨专业仿真实验室建设
        在校内实验室建设方面,地方院校以跨专业综合实训为目标,建设了经管类跨专业仿真实验室,实现了各专业在同一个实训平台上,通过不同的角模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对抗式模拟实训,打通了各专业的边界,实现了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四)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双向支撑
        地方院校积极发挥学科建设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层次的学科发展体系,即学校特—学科平台—学科团队—学科方向。同时,学科团队和学科方向,又与专业建设重点有效对接,进而初步实现学科特与专业特融合、学科方向与专业方向对接。
        (五)面向新文科的新专业申报
        在经管类原专业日渐萎缩的不利局面下,地方院校开拓思路,主动革新,顺应新文科
发展理念,申报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专业。在新专业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其对老专业改造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三、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融合发展模式
        在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原有专业的改造升级,应当以专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提升、跨学科的专业融合发展、面向产教融合的专业转型发展,以及结合行业特的专业错位发展,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期提升专业竞争力。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融合提升
        新文科建设提出要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原有专业深入融合。地方院校在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的现有情况下,将金融领域、物流领域、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人力资源领域等作为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将大数据分析作为各专业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大数据营销、金融大数据、物流大数据、人才大数据等,从而实现面向应用场景的原有专业提升。同时,地方院校应考虑专业个性化发展,在金融学专业引入区块链
技术、物流管理与工业工程专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现有专业向金融科技、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方向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专业的融合,具体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考虑到经管类专业的场景应用性,应重点围绕大数据获取、商务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开设系列应用类、实践类课程。具体思路见图1。
        (二)跨学科专业融合发展
        一方面,地方院校应统筹经管类专业所属一级学科的发展规划,打破学科与专业存在的二元发展问题,实现学科与专业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具体来讲,经管类专业一般归属于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因此,应明晰“学科—平台—团队—人才培养”的发展思路,将学科平台建设作为学科发展的支撑,将学科团队建设作为平台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学科方向、团队优势与专业建设有效融合,真正实现学科与专业的互动发展。以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学科重点建设供应链与运作管理、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与财务管理4个方向,两个省级平台作为学科的重要支撑,平台下设3个重点团队,团队分别对应相关专业,深入探索学科特、科研平台与专业建设的融合发展模式,见表1。同时,为进
一步打破专业边界,突出共性、弱化个性,应按照“大文科”的理念设置通识课程,拓展院级平台课的数量,实现经管类通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