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入编考试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结合、普及、形式、终身、现代化、通才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普及年限的逐步延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强制实施了义务教育,并以法律的形式贯彻执行,保证所有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利。 
  (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为了适应科技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的理念应运而生。终身教育认为,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6)现代教育追求通才教育、全教育。
2.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传统教育三中心由赫尔巴特提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育三中心由杜威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3.简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水平、智力发展水平还是经验,教师相比中学生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师要发挥自己在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自己发挥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学。教师既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发挥学的主体作用,使者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要求是:教师要恰当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4.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  (6)优良的身心素质。
    5.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各级各类教育所培养人才的总要求,对所有学
校都具有指导意义。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最后,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培养目标可以测量,但教育目的不可测量。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之间的联系。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共同存在于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这种复杂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互为活动的主客体。在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受教育者是教育者认识、教导和塑造的对象,是教的客体;在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而教育者成为其学习的对象或客体,教育者的人格精神、行为模式、知识技能等都成为受教育者学习的内容。
  (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教与学教育者具体研究、处理、教授教育内容,使之为受教育者更好地把握或吸纳;而受教育者则学习、理解和掌握教育内容,使之内化于心,发展自身素质。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着共同的活动目的,即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无论是教的活动还是学的活动,其基本目的是发展受教育者的素质,进而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知,在教育活动中,虽然作为“教的主体”的教育者与作为“学的主体”的受教育者各自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但是,他们都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开展者,二者联合构成教育活动的主体。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是: 对自己、对学生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对事业、对学生、对同志、对自己
  (1)对事业无私奉献。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使他们能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前提,只有教师真诚无私地爱学生,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   
  (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个别过程和特点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
    (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
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研究个体的差异性对做好困材施教工作非常重要。
  (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2.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教育的目的也不相同。
  (3)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随着产力的不断发展而断前进,从而适应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生产力发展影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5)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任何社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取决于
两个条件:一是物质资料生产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程度。
    3.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足教学的基本任务,足教学的中心和基础。存此基础上,还要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增长他们的智慧和才能。
  (2)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性是教学的重要特点。通过教学可以使受教育者明确应为谁服务。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3)发展受教育者身体,增强体质,使其健康发展。通过教学,使学牛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与正确方法,养成锻烁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康发展。
  (4)心理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教学任务之一是保持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墒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预防和心理异常与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完善个人人格。
  总之,教学作为一种途径,它实现着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各项教育的任务。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育按照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按照教育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加速个体的发展速度。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按照教育的要求,将学生高度组织在一起统一授课,保证受教育者身心发展不受或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
  (4)教育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学校教育有助于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学校教育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展,同时,学校集体中的每个成员也都能从其他人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因素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5.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