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37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在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
解析:解析: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它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进行了高度概括。另外,考生还要掌握两个知识点:(1)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2)近代最早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
 A.社会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永恒性
解析:解析:教育作为社会一项重要活动,与其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都把教育作为其加强统治、维护其自身利益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奴隶社会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这种官学合一的现象,被称为“学在官府”。这一时期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下列关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解析: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解析: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接触不同的
环境和不同的人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差异。历史上的“孟母三迁”也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
5.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重点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D.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解析:解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欧美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属于( )。
 A.单轨制
 B.中间型学制
 C.双轨制 
 D.分支型学制
解析:解析: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目前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西欧的双轨制、美国的单轨制以及苏联分支型学制。西欧双轨制是以英国为代表,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都属于这种学制。
7.根据福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论,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主要关注的问题是( )。①“学生喜欢我吗?” ②“备课是否充分?”③“怎样上好每堂课?” ④“如何安排教学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解析:福勒和布朗等人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把大量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关注班集体的建设,关注自己备课是否充分等;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故①属于关注生存阶段,②③④属于关注情境阶段。
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的( )。
 A.历史性
 B.专门化
 C.单一性
 D.多样化 
解析:解析:教师职业角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职业角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
业角主要有传道者角;授业、解惑者角;示范者角;管理者角;朋友角;研究者角。
9.以下不属于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整体性原则
 B.迁移性原则
 C.生理适宜原则
 D.顺序性原则 
解析:解析: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生理适宜原则、迁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迁移性原则是指在安排课程表时要充分考虑各门学科之间相互影响的性质和特点,利用心理学上的迁移规律,促使课程之间产生正迁移,防止负迁移现象的发生。生理适宜原则指课程表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使学生的大脑功能和体能处于高度优化状态。
10.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为( )。
 A.终结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持续性评价
解析: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定。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较频繁,如一个单元活动结束时的评估,一个章节后的小测验等。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也称前置测评。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准备情况,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由此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对待。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例如学期末或学年末各门学科的考核、考试,目的是验证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各科教学目标的要求。
11.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解析: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在人口稀少的偏僻山区,人口少、师资缺乏、交通又不方便的地区,复式教学是大有可为的。
1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说明德育工作要遵循( )。
 A.因材施教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
解析: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一步步地,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使弟子拥有渊博的学识,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弟子会永远不想停止学习。这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13.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服教育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品德评价法
解析: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方法。运用说服教育法,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以诚相待,充满师爱;其次要讲究说服教育的方式。故答案选C。
1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个别教育
 B.建立
 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解析:解析: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只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的工作目的和主要任务。
15.下列关于班集体核心队伍的构成表述正确的是( )。
 A.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干部和积极分子组成 
 B.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C.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班主任、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D.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由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积极分子组成
解析:
二、 多项选择题(总题数:4,分数:8.00)
16.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解析:解析:西方的“七艺”称“自由七艺”,意思是自由人应该具备的全部学识。“七艺”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学校中的七门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据考证.“七艺教育”最初是由柏拉图提出的。后有人将这“七艺”的前三门定为初级学科,称“三学”,把后四门定为高级学科,称“四术”。古希腊的“三艺”就是指“七艺”中的“三学”,即文法、修辞和逻辑(辩证法)。
17.学校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在( )。
 A.有效控制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 
 E.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上的独特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普遍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可以加速个体发展。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可以接受更加系统和专业的学习,更快地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具有延时价值,学校教育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系统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4)学校教育还能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培养个体的个性。
1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C.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D.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解析:解析: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19.对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工作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B.课外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可以互相取代
 D.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可以互相补充 
解析:解析: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通过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课外活动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的知识经验又促进课堂的学习。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相互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