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研究-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全球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现状
1) 全球猪肉产量及消费量稳定增长
猪肉作为世界上最广泛食用的肉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及烹调方法多样的特点。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77%,2018年全球猪肉产量达11,295.80万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8%。
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0.75%,2018年全球猪肉消费量达11,243.30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2018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2) 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
近年全球生猪屠宰量保持稳定,全球生猪屠宰量维持在12亿头至13亿头区间内。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13年至2018年,全球生猪屠宰量由12.39亿头缓慢增长至12.58亿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0.3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屠宰国,2018年中国生猪屠宰量约占全球猪屠宰量的55%。
2.中国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现状
1) 中国猪肉产量及消费量近年保持稳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中国居民对肉类的需求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国猪肉行业近年发展稳定。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猪肉行业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44%,2018年中国猪肉产量达5,404万吨。最近三年,中国猪肉产量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中国猪肉消费量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8%,2018
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达5,573万吨。
2) 生猪及猪肉价格保持周期性波动
近年来,中国生猪及猪肉价格保持周期性波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由于非洲猪瘟的爆发,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生猪及猪肉价格飙升。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随着非洲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生猪存栏量逐渐恢复,生猪及猪肉价格回落。未来,随着非洲猪瘟的防控及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生猪及猪肉价格有望保持稳定。
生猪和猪肉价格很大程度上受生猪供给节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当猪价上涨时,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会增加母猪的饲养量,从而导致生猪供应增加;而生猪供应的增加又会导致供过于求,从而造成猪价下跌。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会淘汰母猪,从而造成生猪供应收紧,猪价回弹,周而复始形成周期。
过去10年,中国国内生猪价格一般以3~4年为一个周期。根据中国畜牧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18年4月末,中国22个主要省市生猪价格降至10.10元/公斤的低位水平,之后开始触
底反弹。截至2018年12月末,中国22个主要省市生猪价格为13.05元/公斤。猪肉价格与生猪价格在长期涨跌趋势基本一致,但短期内猪肉价格变动相较生猪价格变动有一定滞后。
根据XXX的统计数据,2008年至2018年,中国生猪屠宰量由6.10亿头增长至6.98亿头,合计增长14.40%,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5%。最近三年,中国生猪屠宰量在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上升。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8年,中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屠宰量由2.08亿头增长至2.43亿头,合计增长16.4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1%。2018年,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约占2018年中国生猪屠宰量35%。近年来,中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比维持在30%至35%之间,自2015年起进入了较稳定的上升通道。
猪肉消费在肉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的肉类生产和消费主要以猪肉为主,而牛、羊、禽肉为辅。根据XXX的数据,2013年至2017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占总肉类消费量的比例超过60%。这种以猪肉为主的饮食惯在中国居民中具有持续性,因此预计未来猪肉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
在生鲜肉方面,可以将其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三种。虽然受传统消费惯的影响,
热鲜肉在城乡消费中仍占据主要地位,但由于易变质和不卫生的固有缺点,消费者和肉类加工企业更青睐冷冻肉。冷冻肉具有肉品安全卫生和便于冷藏运输的优势,但其营养成分会随着食用前解冻流失。相比之下,冷鲜肉不仅保持了肉品新鲜、质嫩味美、营养价值高的优点,还可以有效避免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适温细菌污染肉类。同时,冷鲜肉可以进行精细化分割以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因此近年来开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对安全及高质量的猪肉产品需求的提高,现代零售商、餐饮、电商渠道的拓展和冷链物流平台的崛起,冷鲜肉已逐渐成为消费主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