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CEANDMARKET
价格天地
17
一、总体经济形势分析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2011年7月达到本轮涨幅最高的6.5%之后,在波动中连续15个月呈小幅回落态势,最后进入了“1”时代。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温和上涨,基本呈现“前高后低”的小幅波动回落走势,同比涨幅从1月份的4.5%回落到10月份的1.7%,创33个月以来新低。1-11月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2011年回落2.7个百分点,低于全年4%的调控目标1.3个百分点,物价调控已完美收官。
对于2013年中国物价走势,人们普遍比较关心。从宏观经济基本面上看,2012年12月4日政治局会议的新闻发布没有出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等提法,而是提出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表明2013年中国经济政策的基调将出现微妙变化,政策执行上可能相应出现一定调整。这次会议新闻稿仍提促内需,但似乎从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转向消费。这一变化虽可被视为鼓励内需增长总体立场未变、重心有所调整,但政策对消费的影响更为
间接,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政府调控总需求的主要杠杆。这意味着2013年整体经济政策立场,尤其是货币政策,将倾向于相对谨慎,但不会大幅收紧。2013年货币供应增速目标可能略低于2012年14%的目标,并低于14.1%的当前实际水平。谨慎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给2013年经济增长带来温和的周期性负面影响。
二、推动2013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
基于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增加和全球性货币泛滥推动的趋势性因素影响,2013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2012年11月28日,国务院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修改,并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虽然目前具体修改条款还未知,但有业内专家推测,此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征收补偿提高了,地价必定会水涨船高;地价上涨部分计入生产成本,最终要转嫁给消费者。
通过对中国CPI历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在物价大幅上涨阶段,食品价格的拉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物价低位运行阶段,食品价格则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作为食品的主要构成部分,猪肉在物
价的波动中无疑扮演着重要角。目前,在居民的消费结构中,食品消费仍是最重要的部分,占居民消费的比重为30%左右。食品中,猪肉占比为10%左右,再加上其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猪肉价格波动对食品价格乃至CPI走势都有很大影响。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上行期要明显高于回落期。价格上行期一般为2年左右,而价格回落期则在1年左右,其余则为价格筑顶或筑底期。一般
全国猪肉价格连降10周
——土地等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是非对称的,上行期要明显高于回落期。我国猪肉价格波动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其推动CPI上行的影响,要远大于其拉低CPI下降的影响。正因如此,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将在未来的两年内对CPI形成持续且明显的推动,影响力量绝对不可轻视。
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铁矿石、原油、有金属矿产、煤炭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12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较上年有所回落。2012年1-10月,CRB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平均下降12.4%。2012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欧洲央行等经济体,为维持经济增长纷纷降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欧盟稳定机制全面启动,各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伊朗和叙利亚局势不稳,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今年美国和欧洲的干旱又影响到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产量。由于2012年大宗商品价格基数较低,以上诸多因素叠加均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因此,初步判断2013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2012年,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会增强。
近年来,用工荒已经从东部扩展到中西部,制造业领域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涨,中国经济已临近刘易斯拐点,这将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12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人
——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人工成本上升成为物价上涨的长期压力。2013年我国物价走势分析
□虞华虞丽娜
PRICEANDMARKET
价格天地
工成本上升仍是国内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调查结果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5.3%,连续三年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调查结果还显示,认为目前企业人工成本比去年年末“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87.8%,“持平”的占11.4%,“下降”的占0.8%。其中,西部地区企业和中型企业人工成本上升相对较多。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居民收入增长量化指标。“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
生产率增长同步,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而国内劳动者报酬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尤其是向较发达国家水平靠拢,由此而引发的增加工资成本过程,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也提出,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有增无减,劳动力供求关系日渐紧张,也将加快工资上涨幅度,从而直接推动服务类价格上涨和商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由工资上涨所形成的“工资-物价螺旋式上涨”增加了物价调控难度。
作为我国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点,目前国内食品价格走高预期并未完成。首先,国内食品价格因二元经济和价格管理,相对于国内非食品价格存在长期低估,从国内食品价格与国外食品价格绝
——造成食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深层次矛盾并未而且短期内也难以得到解决,食品价格上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水平比较来看,国内食品价格低水平虽有所改观,但仍远低于国外水平。其次,由于需求增加及自然灾害频发,世界食品价格高企和波动局面将延长相当一段时期。第三,资源价格改革,水、电、气价格上涨也相应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如果没有适当补贴政策,农产品价格将会有一定幅度上涨。第四,从不确定性最大的鲜菜价格看,2012年呈大幅上涨态势,1-11月鲜菜价格同比涨幅达16%。第五,从整体来看,2012年国内粮价长期上行趋势仍将持续。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九连增”后,大部分品种走势虽不如2011年强劲,但同比价格仍是上涨的。
2013年我国粮价将在生产成本上升、当前国内外粮食供求改善、天气及宏观经济不确定等多重因素博弈下,呈现双边波动行情,但总体仍将上涨。
支撑粮食价格长期上涨的因素:一是2012年全球极端天气频现,美国、俄罗斯等多个粮食生产国同时出现严重旱情引发全球粮食供应紧张,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上升。在粮食危机期间,一些国家或许会限制出口,人为加剧市场紧张气氛,为市场投机提供空间。二是粮食需求的增加,主要是饲用需求和工业用需求。三是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粮食进入价值重估期。纵向比较,粮价的上涨很多时候仅仅弥补了生产成本的提高,使得农民种植收益增加幅度有限,有时甚至下降;横向比较,务农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全年的种粮收入大约只相当于外出打工的2~3个月工资。与我国同样保持着小农经济的日本和韩国,其稻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10~20倍和5~15倍,而这还是在国家对农民予以高额补贴条件下形成的价格。由此可见,我国粮食价格严重偏低。除非我国农业能够实现美国那样的机械化、规模
化发展,否则粮食价格仍将继续大幅升高。从总趋势来看,在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土地稀缺性带来租金成本上升趋势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逐步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保护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还将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
进而推高物价涨幅。2012年国家启动了居民阶梯电价改革,7月1日已在全国全面试行。阶梯电价把居民每个月的用电分成三个档次。经相关投入产出模型测算电力价格上涨10%,将导致CPI和PPI分别上涨0.55%和1.19%。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阶梯电价的推行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范围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涨幅。从影响居住价格的结构性因素看,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在居住价格中的权重在95%以上,是决定居住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实施资源价格改革,导致最终消费价格调整的远不止这些。目前政府为出租车、交通、天然气供暖等都在实施补贴。这些领域的最终消费隐形成本并没有释放出来,这给上述领域价格上涨改革预留了空间。因此,实行政府定价的水、电、燃气、交通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呈上涨的态势,长期低价利用资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并会促进2013年CPI的提高。
美联储在结束2012年货币政策会后宣布,启动新一轮“开放式”的资产购买计划,标志着第三轮量化宽松(QE3)正式启动。美联储的再次量化
——节能减排和资源价格改革将使水、电、气、油等能源资源价格走高。——货币条件趋于宽松将加大国内通胀压力。18
PRICEANDMARKET
价格天地
19
宽松对于正处于“稳增长”关键时期的中国经济来说可谓喜忧参半。美国经济的好转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对国内经济直接的影响首先是可能进一步推动对美出口。对企业盈利而言,也有助于缓解工业企业层面上的通缩状态。就市场层面而言,QE3的推出也在短期利好A股市场。至少在短期内,外汇占款可能出现恢复,从而缓解国内的流动性压力。与此同时,我国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在加大。从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施来看,流动性的注入与美元贬值均会导致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而全球能源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将会通过进口价格指数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最终传递至中国的CPI。全球经济失衡是发达国家的问题,发达国家储蓄和投资缺口太大,储蓄超前消费,寅吃卯粮。而美国解决的办法就是发钞票,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国发钞票就意味着调动别的国家的资源去补自己的缺口,对中国的影响就是使中国的货币贬值。历史数据表明,流通货币过多最终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膨胀对价格水平的推动,在实现形式上不会是全面同步推进的,通常表现为某种关键商品供给失调而推动价格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中国M2/GDP比例为世界最高。2011年末,我国M2余额达85.16万亿元。2012年10月末,我国M2余额达93.64万亿元。2000年,M2与GDP的比例为1.36,2009年为1.78,2010年上升到1.82,2011年为1.81,2012年预计能达到1.9。央行2012年分别两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升物价涨幅。
三、抑制2013年物价过快上涨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速适度回调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的总需求压力。——粮食“九连增”提供了稳定物价的物质基础。——产能相对过剩对物价上涨形成抑制作用。——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房地产调控的累积效应有利于居住价格继续保持稳定。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的经济增长也持续呈下行态势,已连续10个季度减速。与欧美当前“紧财政、宽货币”的思路不同,中国宏观政策的总体方向可能还是“宽财政、稳货币”。2013年中国将肯定迎来一个指标,即广义货币供应量M2总规模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这估计在第一季度就可以实现。庞大M2规模所积累的通胀压力,又将约束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
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供给增加对保障供应和稳定物价将发挥基础性作用。在2011年的物价上涨中,粮食价格上涨了12.2%;而在2012年1-11月粮食价格仅上涨4.9%,明显低于2011年粮食价格的涨幅。鉴于当前国内粮食的供给能力增强,预计2013年粮价涨幅将有所收窄。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70%以上的工业品和消费品处于供过于求状态,尤其是经济增速的适当放缓,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需求压力,对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当前“产能过剩”的警钟再次敲响,所以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
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011年政府推出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实行限贷限购等措施
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显著下降,投资回升力量不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因此,2013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投资等指标都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房地产市场保持稳定性的可能性很大。加上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2013年出口增长仍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仍显不足。根据“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2013年虽有一定增长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将受到限制。
2012年CPI各月环比涨幅不但总体上比2011年有所回落,而且环比负增长的月份也较多。特别是2012年二季度三个月环比均为负增长,将对2013年的“翘尾因素”具有明显的下拉作用,因而2013年的“翘尾因素”将比2012年减小。根据2012年各月环比CPI测算,2012年CPI“翘尾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2013年CPI“翘尾因素”约为1个百分点,比2012年低0.2个百分点,“翘尾因素”的减小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2013年CPI涨幅。
综上所述,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但国内不会发生严重通胀。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我国将呈现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双升”态势,经济运行总量矛盾有所缓解,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国际环境不确定性更大。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CPI上涨3%左右,其中翘尾因素1%,新涨价因素2%;PPI同比下降1%左右,物价总水平将保持相对稳定。■
——“翘尾因素”影响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