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整个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要求达到累计识常用字3000个,如此繁重的任务,如果仅靠机械记忆必然枯燥,也很容易忘记。中国的汉字大部分是表意文字,当学生掌握了构字规律后,学得轻松,就乐于学、易于学了。
(二)汉字的构字规律有助于小学生识字
现代汉字中所使用的形旁在200个以内,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意作用。
为数不多的独体字多为象形字或指事字,容易理解,构成合体字后自然也不难记。
(三)目前小学低段识字教学质量亟待进一步提高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当前的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而古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的构建不是人类无意的和随意的行为,而是来自于生活,有一定理据的。它们虽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大部分汉字仍可“视而见意”,有些汉字的字形表意功能虽不太明显,但只要仔细推敲,还是可以看出其字义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大部分汉字能够解析字义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相信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几年来,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得轰轰烈烈。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耗高效”,必须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而新教材的识字量又很大,教学时间又短,于是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难题。基于以上的认识,又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以国家新课程标准为参照,提出了“利用汉字构字规律教学提高小学中段学生识字有
效性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应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高科技占主导地位的信息社会里,作为信息载体的汉字,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重要,社会对国民汉字素质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高。而这种素质的形成,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要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构字理据和使用的规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合作,进行有关中美儿童学习语文的跨文化研究。测查中美儿童阅读水平的结果表明,“美国儿童确实有能大体正确地读出课文,但对有些内容不理解,或者读课文有困难、理解也有困难的情况,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通过他所在年级的测查量表。而中国儿童有不同的情况,他们大都能通过与其年级相应或高出一两级的测查,遇到没有在课本中出现过的生字时可能读不出或读错,但很少出现理解错误。例如读不出‘凛冽’但知道这是指‘刮的风特别冷’,读不出‘潺潺’却能说‘这是水流的声音很好听’。”显而易见,这种现象的
出现是跟汉字的特点和学习汉字的过程有关系。学生为什么读不出的生字却可以大致不差地理解呢?学生凭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环境,二是汉字字形传达出来的信息。如在“寒风凛冽”这个句子中,学生如果知道“凡是两点水作偏旁的字,它所表示的意思大都与寒冷有关”这样的构字常识,就能将这个词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
心理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研究发现,在小学阶段,对字形结构的分析及对形旁、声旁在汉字表义、表音中作用的知识,而不是一般的视觉分辨能力,在儿童阅读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汉字组合规则的意识是在学习汉字中发展起来的,并在儿童的字词识别、学习生字词和阅读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二)实践意义
人在知觉事物时,总是要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加工处理眼前感知到的东西,并将其归入某一概念的类别之中。不同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人,感知同一事物,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汉字的儿童,在看到一个汉字时,会觉得它是杂乱无章的一个图形,学了笔画和笔顺,就知道它的点画顺序和搭配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进一步地帮助儿童了解构字的理据,则识记的效果会更好。如教学象形字,就将该字的演变过程
一一展示,这样儿童就能在头脑中建立起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相似联系,形成栩栩如生的表象。又如采用“转转盘识字”的方法,教给儿童以“青”为母体字的一组孳乳字——清、请、情、蜻、睛、晴,他们就能大致知道它们的音和义,并把它们归入一定的系列中。这就证明了在知觉过程中,“理解”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理解本来属于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感知觉作基础,就不可能有思维。但反过来,理解又促进了能动的感知,使感知变得内容丰富,印象深刻。
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不大容易认识到汉字的内在联系,往往将一些偶然性的相关事物当作识记的依托,所以机械识记的成分就多一些。如果儿童能够认识到生字的构字理据,则必然会采取意义记忆的方法。有个调查资料表明,学龄初期的儿童,对不能理解的单词平均只能记住1.2个,而对能理解的单词则可以记住4.8个。这也证明了理解生字的构字理据,能明显提高识记效果。两点水的字有什么
三、已有相关研究的综述
(一)有关汉字构字规律的相关研究
中国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二)有关汉字构字规律与小学生识字关系的相关研究
儿童识字,就是意味着形、音、义之间联系的形成。以往识字教学形成这种联系主要是靠机械重复,即一遍又一遍地呼读,一遍又一遍地抄写。用这种机械重复的方法虽也能建立起形、音、义之间的联系,但却事倍功半,效率很低。
我国心理学家艾伟早就指出,用“六书”去解释生字,能建立牢固的形、音、义联系。教学实践也证明,深入浅出地剖析汉字的构字理据,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三)目前小学识字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我们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过于详尽的情节分析,识字教学一带而过,从而降低了识字教学的要求。同时我们犯下了不顾及汉字自身规律,抛开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并被证明是有效的识字教学传统经验。我们错误地把汉字与欧洲文字等同起来,把识字教学的目标锁定在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记住字形,我们往往采用分析偏旁部首死记硬背或反复抄写。这是一种费时多效力低的识记方法。从已有的研究发现从汉字构字规律来提高小学识字教学质量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