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古诗词仍以独有的魅力,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在默写这个环节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错误。即使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一提起笔来,仍然会写错别字,甚至在中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依然错误百出。针对学生古诗词默写错别字现象,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古诗词中的错别字进行了分类汇总。
一、古诗词错别字类型
1.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是学生默写过程中出错误率最高的。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很多,学生遇到默写时,就会出现混淆,出现错别字。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字,学生常写作“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字却又写成了“雁”,导致丢分。再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与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州”和“洲”是学生主要的写错对象;又如曹操《观沧海》
秋风萧瑟的“萧”字与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箫”因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成为学生书写的一大难题。
2.通假字、本字和古体字、今体字的错用。
无论诗词还是古文都有通假现象出现,再加上学生对文章句义的理解,古今写法的不同,默写过程中通假字与本字的混用,古今字的错用,成为学生古诗文默写的第二种常见错误。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本字是“邀”,课本用的是通假字“要”,很多同学默写时,把“要”写成了“邀”。再如郦道元《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默写时,学生根据对意思的理解,把“阙”写成了“缺”,反而成了错别字。又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说”写成“悦”,就是古今字的错用。
3.不理解句义,记忆囫囵吞枣。
考试之前,我总会问学生,诗词背会了吗?学生都会很痛快地回答背会了,但考试过后才发现,背会却拿不到分的现象比比皆是。因为文意理解不到位,出现错别字是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的第三种常见错误。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
两点水的字有什么“汗青”总有学生写成“汉青”。再如杜牧《泊秦淮》“夜泊秦淮近酒家”总会把“近”写成“进”。又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题目中的“源”经常被“园”字代替,这都是对诗文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4.随意增减笔画,书写不规范。
第四类是个别学生常犯的错误,书写随意性强。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写着写着“凄”字两点水就魔术般地变成了三点水;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总有学生会在“赋”字右边的武上加上一撇。再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不经意间会有学生把“宦”的宝盖,换成了穴宝盖。
二、纠正古诗文错别字的有效策略
1.深入探究中国汉字的文化内涵。
学生缺乏必要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理解同音异形字的文化内涵,导致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的混用。针对经典的错误,教师需要把字的文化内涵阐释清楚,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雁”与“燕”:
雁是古诗中常用意象,代表诗人对故乡、友人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雁儿都毫无留恋地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去呢?范仲淹是苏州人,此时诗人远在边塞无法回乡,思乡之情借“雁”传达出来了。这种意象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雁是一种候鸟,入秋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如: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于是就有了“春燕”和“秋雁”的区别。
燕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读yān时,通常做地名,战国时燕国,即现在的河北。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中也经常出现,如: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只有让学生了解“燕”和“雁”的文化内涵,加上在背诵时的理解,默写的时候就不会张冠李戴。
2.准确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可以有效减少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学习《过零丁洋》时,学生总会把“汗青”写成“汉青”,就是不理解“汗青”的意思造成的。纸张发明之前,古人记事要用“竹简”。但是制作竹简,工序却非常繁琐,首先要选择上等的青竹(绿之竹),称其为“青”,接着,削成长方形的竹片,再用火烘烤一片片的青竹,一方面是为了便于书写,另一方面了为干燥防虫。烘烤之时,本来新鲜湿润的青竹片,被烤得冒出了水珠,像出汗一样。这道烘烤青竹的工序就叫做“汗青”。“汗青”本是制作竹简的一道工序,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再后来又代指史册。理解了“汗青”的词义,书写错误自然会避免。
3.用智慧的幽默代替收效甚微的惩罚。
针对学生古诗文默写的错误,既单独指出过、讲解过,又罚他们多遍默写过,但效果并不显著。这次改正了,等过一段时间遇到同样的默写,学生依然故我,错误依旧。我开始改变策略,惩罚不明显,换一种方式,既利于学生接受,又可以让学生记住,岂不是一举两得?如一次考试,诗词默写考到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许多同学把“烛”错写成了“竹”,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我就很自然跟学生说:“我们班最近出现了许多大熊猫,考试还想着竹子呢,晚上照明的蜡烛哪去了?”全班都笑了,错误得到了纠正。又
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学生总会在武字斜钩上面多一撇,我总会开玩笑地说,武字的斜钩好比人高高举起的胳膊,部分同学总是要在人家的胳膊上砍上一刀,岂不过分。或许不是所有词语都适用这种方式,但希望我们努力创造一些这样的幽默笑话,帮助学生纠正古诗词书写中的错别字。
除此之外,准确的朗读、注重积累、学会整理默写中常犯的错误,避免默写过程中负迁移的影响,都能有效避免古诗词默写中的错误。
纠正古诗词默写中的错别字任重道远,它需要学生时刻做学习的有心人,更需要教育者不断在教学中思考与探索。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