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花开》—走进黄梅戏
-----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戏曲欣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戏曲学唱及表演练习: 《谁料皇榜中状元》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2.通过欣赏,了解黄梅戏的唱腔特点、表演方式;
3.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唱、念、做等表现手段;
4.能够有感情地演唱《谁料皇榜中状元》
,并能够适当表演;
5.通过鼓励学生学念、学做、学唱,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
和创造力;
6.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
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材分析: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
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西、江苏等地。他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清朝
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
省毗邻的黄梅县形成的,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
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
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夫妻观灯》、《打猪草》
等。
黄梅戏女驸马歌词教学重点:戏曲学习戏曲欣赏
教学难点:戏曲演唱二声部重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1、课前活动,请同学上台表演节目
2、介绍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黄梅花开
3、欣赏京剧《说唱脸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4、让学生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5、欣赏黄梅戏《谁料皇榜中状元》,并有感情的学唱。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地问好:“同学们好!”并环视全体学生。
营造上课和谐氛围
二、导入新课
(播放《唱脸谱》)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对,是京剧。在前几节课上已经学过京剧了,那么同学们知道京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吗?好,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安徽,那么除京剧外,四大著名剧种中,还有一个剧种它虽不是起源于安徽,但却成长、发展于安徽。——你们听,(播放《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刚才你们听见的事什么戏曲啊?——对,是黄梅戏,看来大家对黄梅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今天,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地了解黄梅戏、“走进黄梅戏”。
视频出示戏曲背景及课题
三、黄梅戏剧种简介
介绍黄梅戏的起源、发展情况,黄梅戏主要传统剧目。
1、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啊?又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呢,那么它有哪些传统曲目呢?(视频出示黄梅戏简介)
四、黄梅视频赏析
1.提出欣赏问题:
(1)剧中人物运用了什么演唱形式?(花腔)
(2)你能听出该剧种运用了哪些乐器伴奏吗?
同学们思考
2.播放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3.问题解答黄梅戏伴奏乐器
5.操作多媒体,出示答案
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抗日战争时期,曾尝试用京胡托腔;后又试用二胡伴奏,但都未能推广。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以增强音乐表现力。伴奏锣鼓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被称作"三打七唱",即3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7人演唱。以后执堂鼓者又兼奏竹根节和钹,3名伴奏者分别坐在上场门内外侧和草台正中(奏鼓者)。30年代后,因受徽班和京剧影响,逐渐移至下场的台侧。传统的锣鼓点质朴、洗练,常用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九槌,和十三槌半、四不粘(又名"一字锣")、蛤蟆
跳缺、凤点头、三条箭、推公车等。配合身段表演的有起板锣鼓、十三槌半、七字锣、叫锣等。建国后,又陆续吸收京剧技艺,编创了一些新锣点,以适应表演和声腔伴奏的需要。起初,黄梅戏无伴奏曲牌,抗日战争前后因与徽调、京戏同台演出,才吸收了京剧中的《三》、《大开门》、《小开门》、《枯皇天》等曲牌。建国初期,艺人又吸收了一些民间吹打及道教音乐中的《游春》、《琵琶词》等曲牌,使黄梅戏伴奏音乐逐步丰富起来。
4.听教师总结答案,观看屏幕显示,进一步巩固掌握该部分知识点(介绍各种乐器)。
初步了解黄梅戏,以视频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全面感受黄梅戏,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五、学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并介绍剧情
1.提出欣赏要求:
(1)模唱旋律
(2)动作模仿
(3)唱腔模仿
欣赏视频
模唱旋律
动作模仿
以较现代版的戏曲演唱展示黄梅戏的永恒魅力,拉近黄梅戏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播放视频、音频
六、黄梅“做功”练一练
1.播放《女驸马》中的动作、《夫妻双双把家还》中表演片断剪辑;
2.启发学生发现黄梅戏“做”的特点;
3.教师作示范并讲解;
4.指导学生练习;
5.鼓励学生表演。
学生:
1.认真听讲,看示范
2.积极发言,阐述观点
3.认真练习“做”
4.积极、勇敢地表演
通过练习,初步掌握黄梅戏的基本表现手段之一:“做”
七、表演练习
1.激发兴趣;
1.播放黄梅戏《女驸马》原版表演(《谁料皇榜中状元》),鼓励学生模仿动作练习;
2.教师作巡视指导;
3.鼓励学生到前台表演,并予以评价、鼓励。
黄梅戏的表演动作即是日常生活化动作的虚拟表现,难度不大,易于模仿,可使学生动起来,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八、课堂总结
教师寄语
1.引导学生总结黄梅戏;
2.评价、鼓励学生发言;
2.教师总结,操作多媒体,打出总结字幕:
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
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
3.课堂总结,引出寄语:
“弘扬民族音乐
传承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十、布置作业
1.操作多媒体,出示作业:老曲新唱——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歌词,用《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演唱,下节课展示创作成果(可以是新创作歌词,也可以与适当的流行歌曲的词结合);
2.播放黄梅戏演员吴琼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花》;
3.结束课堂。
1.听讲、观看屏幕,理解并记下作业
2.欣赏歌曲《对花》
作业既可巩固学生对已学会的黄梅戏曲调的掌握,又可增强其进一步了解、学习黄梅戏的积极性
课堂在流行版《对花》的歌声中结束,展示了黄梅戏新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给学生一定的创作灵感
视频出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