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唱黄梅戏的技巧
作者:杨瑾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26
        摘要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具有抒情性强、韵味丰富、唱腔优美动听、浓郁的乡土气息等特点。阐述了学唱黄梅戏的技巧之一:在于准确把握为数不多的安庆方言的发音方法。继而罗列了一部分在黄梅戏演唱中常用字词的安庆方言发音方法。
        关键词 黄梅戏 安庆 方言 韵味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采茶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比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后扎根于安庆地区并逐步成长壮大,变成家喻户晓、风靡全国的著名剧种,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在世界舞台上常常一展风姿。黄梅戏角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黄梅戏女驸马歌词”三小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等七行。黄梅戏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
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彩腔在花腔小戏中曾广泛使用,而主调则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里常用的唱腔。在音乐伴奏上,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即所谓三打七唱。到建国初期才逐渐确定用高胡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并渐渐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方言为基础,唱念方法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官话唱念。在剧目方面,素来就有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一说。其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大戏《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以及小戏《打猪草》、《夫妻观灯》、《王小六打豆腐》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天仙配》、《罗帕记》等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断。在黄梅戏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吴琼、黄新德等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德艺双馨,为世人所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