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一个再平凡也不过的名字,却从2000 年11 月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Jay》开始,在台湾唱片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创下了十几倍于其它歌手、销量30万张的奇迹,一战成名,风靡了全台湾,甚至是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迅速将周杰伦推上了亚洲一线艺人的位置。接着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持续走红,不但专辑的销量居高不下,而且由他开创的周氏“R&B”、“中国风”还成为流行的音乐风格,周杰伦也成为华语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明星。时至今日,其10年间所缔造出來的耀眼成绩,无论在唱片销售量、人气排名、海内外得奖数、演唱会的场次、拍电影、拍广告、为国际知名品牌代言等,连续多年声势不衰,并已成为国际上华语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
一、打造传奇经历 即艰辛又迅速的成名
jay的成长
周杰伦是在台湾台北市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母亲的"棍棒教育"使周杰伦弹得一手好琴,但也使得他从小就不爱讲话,性格孤僻,学习成
绩也一直不好。
1996年6月,高中毕业后的周杰伦一时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名服务生。每次发了工资,他就往音乐超市里跑,几乎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买磁带上。
入行前的辛苦生活:
成名道路曲折:
1998年2月,周杰伦又创作了一首名为《眼泪知道》的歌曲。这次,吴宗宪决定将这首歌推荐给当时的天王级歌星刘德华演唱。不想,歌词转到了刘德华的手上时,他只轻轻瞟了一眼,便连连摇头说:"眼泪怎么会知道,眼泪要知道什么呢?"就这样,不欣赏这些歌词的刘德华当即拒绝了演唱这首歌曲。
之后,周杰伦又为当时火爆华语歌坛的张惠妹写了一首歌——《双截棍》。他想,张惠妹比较前卫,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他创作的歌曲。然而,没料想,他精心创作的《双截棍》竟被张惠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一炮而红:
音乐制作的吴宗宪看到了周杰伦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力。于是,他决定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另一次机会——让他自己走上舞台,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精心制作,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JAY》制作出来了。也因此一炮而红。
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一种替换率极高的商品,一般的偶像歌手大约红个两三年,很快就会过气。周杰伦的成名,并非只是单纯的一时现象,他的作品能够在这么多年来引领风骚,将前人的耕耘与试验,很成功的转化为个人风格,并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缔造了所谓的“周杰伦”现象。
二、新颖的音乐元素,先锋姿态
r&b:
广义上,R&B可视为“黑人的流行音乐”,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乐,是现今西行流行来和摇滚来的基础,Billboard杂志曾介定R&B为所有黑人音乐,除了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R&B,可见R&B的范围是多么的广泛。HipHop和Rap都源於R&B,并且同时保存着不少R&B成分。
周的R&B:
周杰伦通过灵活的运用反复,变调,真假声转换等多种手段彻底颠覆了中文的发音规则,用旋律和节拍代替了歌词本身的声调,超越了汉语在入乐性上的局限,让R&B自由奔放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在这方面,杰伦追求的是R&B的彻底自由,打破汉语发音的规则。而到如今,周杰伦的音乐风格也逐渐趋于成熟。周氏音乐的特点其核心在于很中国的R&B,在吸收了国际上R&B的各种优点,并添加了许多中国口味的东西,运用他独到的唱腔的诠释,周杰伦的音乐才更具有个人特。周杰伦的歌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R&B“兴之所至,任意而为”的最高境界,他完成了对这种纯西方音乐形态的全面。
三、较为精良的音乐品质
四、制造新闻
正面新闻:
印尼海啸那年,他和母亲捐出一千余万台币
有报道说杰伦曾在陕西省资助了20个学生。有的已经考上大学了现在……
绯闻:
徐若瑄 蔡依林 候佩岑 温岚 江语晨 桂纶镁……
理论分析
一、 从音乐流行的社会学原因分析
要研究周杰伦的音乐流行的原因,首先应该看一看音乐本身会流行的社会学原因。文化,是通过社会传播的习俗、知识、有形物质以及行为模式的总称。而音乐则是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而文化又存在于各种外显和内蕴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体的特殊成就。文化的象征性特征就是说,音乐的流行,取决于其内容、旋律等蕴含和传达的内容是否能够与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目标相契合。如果可以,那么它就将广泛流行开来;如果不行,这样的音乐就只能成为所谓的“小众”,而且很可能最终被抛弃。
音乐流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音乐流行的本质是社会中人们对音乐行为的连锁性感染和模仿。也就是说,音乐流行完全取决于大众是否有特定的心理需求且这种需求在音乐上得以满足。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实现市场、企业、大众、流行、时尚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音乐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歌词,拓展思维,以达到优化音乐生产过程的目的,才能取得良好的商业效果。因此也只有那些顺从于社会主流文化、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音乐形式才可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得到喜爱。
从以上两个角度分析周杰伦的音乐,不难发现,周的音乐中有很多方面与上面的理论相契合。首先,周杰伦的音乐很大程度上符合中华文化圈的传统思想和社会人文关怀的精神。
有如《龙拳》浸透了华夏子孙的爱国情怀;《双截棍》中充满着中华传统武术的精神和振兴中华的决心;《爸我回来了》充满了对家庭暴力的愤怒、批判和反抗;《听妈妈的话》则是传达着一种尊重、孝敬父母长辈的“孝”的精神。这些都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中华文化圈流行开来也就不稀奇。其次,周杰伦的歌曲在曲调、歌词等方面也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周杰伦被称为流行乐坛“中国风”第一人,在他的许多广为传唱的歌曲如《青花瓷》、《东风破》中,都运用了传统民族曲调曲式,营造出了一种流行与传统融合的气氛。同时,方文山为周杰伦写的歌词中也充满着浪漫、古典的古代诗词意境。这种形式一面符合了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符合了中老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又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将双方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符合了大部分人对音乐的审美情趣,因而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现今社会人们对于回归传统文化的需求和重新重视,也就成为了周杰伦“中国风”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
同时,从表面上看,周杰伦的音乐创作题材广泛,除了爱情之外,他还关心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反对战争、等等。但他所谓的题材广泛,是对各种流行的媒体元素的拼贴。他的歌词中出现最多的是今天的“流行语”。 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下社会普通观众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周杰伦对、反战等问题的关注,是对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的关
心。而对各种媒体文化中的流行元素的借用,就产生了功夫歌曲、游戏歌曲、魔幻歌曲、体育歌曲等等。正是在这种看似简单的借鉴当中,周杰伦将自己的音乐从内容上流行起来。
比如体育歌曲是周杰伦音乐创作中极富魅力的一部分。一方面他借助流行的运动项目来吸引受众对他的音乐的注意;另一方面,他又一反体育歌曲创作中宏大叙事的传统手法,从一个普通的体育爱好者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体育和普通人之间的故事。正是这种“平民化”的视角,拉近了接受者和周杰伦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体育歌曲和日常生活的相关性,使得周杰伦能够独树一帜,广受欢迎。
二、 从越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周杰伦的歌曲不仅仅是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更是一种背音乐传统、社会传统而驰的音乐类型。相反也是这种背道而驰,使得其歌曲得到巨大成功。
周杰伦早期的歌曲,都以“口齿不清的说唱”吴宗宪 周杰伦著称。这与中国音乐千百年来,甚至是世界音乐千百年来所追求的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的基本要求完全背离。这也就是周杰伦刚出道的时
候受到广泛批评的原因,现在的很多人依旧对周杰伦的风格表示反感,也都是基于对这类不同于传统的说唱歌曲的印象。但是,这种风格在年轻人当中获得了极大反响。
究其原因,应是周杰伦的这种风格正好迎合了青少年当中的一种“草根明星”心态。之前的音乐形态,由于其对歌手音质、演唱技巧等要求较高,普通人并不可能成为歌曲演唱者,甚至是明星。而周杰伦及其说唱风格在中国乐坛的出现,给了听众一种完全不同的“平民式”音乐。其简单上口的旋律和歌词演唱,几乎无需任何技巧,为青少年轻松地学习、哼唱这些歌曲提供了条件。而周杰伦依靠这种富有创新性和随意性风格的歌曲,从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一夜爆红成为歌坛巨星,一定意义上也成为了青少年“明星梦”的“榜样”。听众在周杰伦身上看到了成功的捷径和成为明星的可能,因而他们在追随周杰伦及其音乐的同时,其实也是在“草根明星”的心态下,追逐自己的一个成功的梦。而事实上,这种梦并非只存在于青少年。几乎所有人,特别是在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的人,都拥有这样的梦想。
三、总结
可以这么说:周杰伦的歌从歌曲本身到演唱技巧到歌曲宣传,无论哪个环节都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下具备了广泛流行的社会学因素。用俗话说即“天时地利人和”。这个原因使得周杰
伦的歌曲在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也正是这个时机的原因,使得周杰伦曾经的创新性音乐,在现在却被批评为“江郎才尽”。因而,周杰伦将来要继续受到广泛欢迎和喜爱,就必须有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受众心理需求的新的内容和风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