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内心,正心明道的作文
守住内心,正心明道作文 篇1
  迎合世俗、迎合潮流、迎合多数人之好——不知何时我们已失去守住内心,正心明道的本能,投向迎合多数人所信奉的“教义”中,即使我们卑微如尘土,也不能向黑暗低头,与深渊同流合污。
漫长人生路,遵循本心。
为财权所折腰,在世俗面前俯首称臣,利益与欲望彼此缠绕成为牢笼将纯真囚禁扼杀。正是见了太多因捷径而走向成功的例子,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志在今日只有少数人能坚守,所以“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才显得十分珍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们更要正视财权的利弊,拨开污浊独赏月光。
漫长人生路,淡泊名利。
荣耀加身,赢得万人称赞的感觉固然美好,可是太多的鲜花与掌声会让我们逐渐迷失于名
利的迷宫,久久不得脱身。名利给我们带来诸多快感与赞颂,它们将人的谦虚与和善圈为蚕蛹,蜕变为倨傲与不屑的恶之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阅遍世间繁华,隐退官场淡泊名利,返璞归真——这番闲看庭前花落的姿态是浮躁夸张中的一股清流。
漫长人生路,坚守原则。
不知什么时候坚守原则已经沦为被人嘲笑的对象,坚守原则之人被打上不合世道的古板标签,所有因原则做出的善意被歪曲扭转成恶意。原则是人的灵魂,是闪烁的繁星,而世间又像是污浊的泥土。若是放任黑暗侵蚀,就会与泥土一起失去光彩;若是坚持原则踽踽独行,那便是跌落泥土的星星。淤泥中的星星不会失去光彩,它会因为黑暗而绽放出夺目的光芒照耀四方。
  我们可以失去一切,可是我们不能失去自我,与世俗同流合污。遵循本心、淡泊名利、坚守原则——在世界的角落总有人能守住这些,坚守不是无休止的痛苦,而是一份渴望希望的幼稚执拗。
守住内心,正心明道,在一片污浊中前行。不被名利奴役,不当失去自我的人。我们不是失去光彩的星星,而是埋藏于淤泥深处仍旧发光的星星,在未来就会变为灼烧的火种。我们不应失去傲骨,在迷宫中迷失。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笼,也是黑夜中等待迷路者归家的暖灯。
明道的个人资料守住内心,正心明道作文 篇2
  那薄如蝉翼的历史,随着一阵微风飘零而至,我将它捧在手心里,它却化作一股坚定的力量淌入我的心中。我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顿时发现理想是贯穿生命的脉络。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好一个多才君王——李煜。你身披龙袍,却不习惯于玩弄权势,更不屑于身陷世俗。你要做的只是紧紧抓住心中的理想,尽情的舒展你的才情。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好一个多情才子——李煜。你深情倾诉着自己的哀思,真挚表达着自己的心意,用这婉约唯美的词句诠释着直奔理想的生命真谛。
  为你欢呼,欢呼你这尽情泼洒的才华,为你悲叹,悲叹你这惨痛的遭遇。在世人眼中,李煜总是扮演着一个亡国君主的角。其实我们不妨抛开他的身世,以一个词人的角度看待他。他是一个为了心中那朴素单纯的理想而追求的词人,它是一个感怀伤逝悲天悯人的风流才子,作为词人的他心中的苦楚无人问津。他摒弃世俗名利,坚守着自己内心的追求,他愿终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理想,坚守着词人的情怀,坚守着不为人知的本心。
  理想正像是一颗树种,阳光的催促,雨露的滋养,使它破土而出,他注定要成长为一棵大树,上可参天,下可入地,当然,大自然要给它无数次的打击,但理想终究还在,它依然会成长。为了理想,豪迈李白执剑出长安,潇洒苏轼漂泊入海南,吴敬梓一身落魄修儒林,曹雪芹满腔哀思寄红楼。还有保尔的奋斗,海伦的追求,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理想对于生命的意义,告诉后人:守住内心是执著的向往,是一种坦然的精神追求。
  生命的进步靠的是理想的推动,执著的追求才是真正的人生。在追求理想的路上,我们会遇到飞蛾扑火的艰辛,夸父逐日的艰难。但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勇气,精卫填海的坚韧,就一定能够把持住人生的航向,直奔理想而去,这也正是忠于自己的心灵。守住内心,我们就会乘着理想的列车,驶向生命的至高点。
   
守住内心,正心明道作文 篇4
  无论前方道路艰难险阻,河流一心入海,终得融入百川;无论天气是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雄鹰一心翱翔,终得搏击长空;无畏严寒,纵是霜雪满地,梅花一心盛开,终能艳压芳,引得文人墨客相颂。思往矣,唯有守住内心,正心明道,方得始终。
  何为守住内心,沿溯历史长河,守住内心的他们,是文人骚客中最为闪耀的星辰。
  一湾溪水,一众好友,一址兰亭,一挥而成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少时学书,至四十岁方成“书圣”之名,守住内心的他,沉淀了数十年的时光;一方端砚,一只狼毫,一卷古籍,一挥而成的《六国论》苏洵二十七岁读史经子集,至中年考取功名,守住内心的他,沉潜了十数年的岁月;一头白发,一根木簪,一座草堂,一挥而成的《石壕吏》杜甫七岁能诗,至明朝方得“诗圣”之名,守住内心的他,历经了八百年的沧桑。
  守住内心的他们,方得始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耀眼星辰。
  为何守住内心,俯仰大千世界,守住内心的他们,屹立于世界巨人之林。
  理性思想的学者们,用自身的理性之光,将整个欧洲照亮,只为了打破神学笼罩的黑暗,将人们引向光明;近代中国的文人们,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呼号,救亡图存,只为国家完整,后代可见山河依旧,纵使身死也无怨无悔;苏格拉底为了希腊民主的建设甘愿赴死,达尔文为了反对神学甘愿被人称作“猴子的后代”。
  守住内心的他们,方得始终,屹立于世界之林,得世人敬仰。
  而没能守住内心的他们,有始无终,引得世人哀叹。
  方仲永本是天纵奇才,却没能守住内心,终成庸碌之辈;宋徽宗赵佶,本能成为一代圣主啊,却没能守住内心,沉溺于享乐求道,使得南宋偏安一隅;清政府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却没能守住内心,沉浸在天朝美梦当中,终使国家破灭。
  没能守住内心的他们,终被历史潮流大浪淘沙,徒留哀叹。
  如何守住内心呢,应当同那一心入海的河流一般,与那一心翱翔的雄鹰一般,与那一心盛开的梅花一般。
思往矣,守住内心者,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