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解放军军考语文真题
关键词:2018 军考真题,2019 军考,德方军考,军考语文,军考资料,军考视频,军考辅导
德 方 军 考 寄 语 | 首先预祝你 2019 年军考取得好成绩!军考真题的参考意义巨大,希望你好好利用 这份军考真题。 如果你有些军考真题不会做,可以下载军考通 APP,上面有真题讲解的视频课。 此外,还有军考考点精讲、教材习题精讲和专项突破视频课程,相信对你的军考备考 会很有帮助,现在军考通 APP 视频课免费公开了 20%。 | ||||||||
一、单项选择题。(共 21 分) 1.下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 | ||||||||
A.皈.依 guī 拓.片 tuò B.稗.官 bài 掮.客 qián C.悚.然 sǒng 戏谑.xuè D.绦.虫 tāo 悖.逆 bèi | 长颈.鹿 jǐng 有血.性 xiè 冠.心病 guān 入场券.quàn | 戛.然而止 jiá 暴殄.天物 tiǎn 怙恶不悛.quān 淙.淙流水 zōng | |||||||
A.诵读 | 掂量 | 新破天一剑加点辩证法 | 揭杆而起 | ||||||
B.观摩 | 幅员 | 哈密瓜 | 独辟蹊径 | ||||||
C.安祥 | 驰骋 | 录像机 | 对簿公堂 | ||||||
D.寒喧 | 通讯 | 座谈会 | 临渊羡鱼 | ||||||
3.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936 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着尚未成书, 惊闻陨星, 何人领呐喊?先生 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 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 军心暖,威震沙场 敌胆寒。
A.中国 已经 身先士卒
B.中国 不幸 同甘共苦
C.寰宇 已经 同甘共苦
D.寰宇 不幸 身先士卒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适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科隆新年夜发生的耸.人.听.闻.的体犯罪事件,再度引发德国民众对外来难民的恐慌情绪,科隆市长发言人 说,政府绝不容许执法“无人区”出现。
B.不言而喻,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阐发问题,提出理论的途径往往有差异,甚或大.相.径.庭.,物理学家重在理念 的物质基础,数学家重在数学逻辑的严密。
C.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后,民众生活明显改变,咖啡成为下.里.巴.人.的重要食品。当时,工人生活环境恶劣,工 作时间长,咖啡成为保持精力的必需品。
D.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知道,魏晋人在思想上崇尚放任、崇尚自由,因此其文学、艺术、哲学皆能彰显个性。 B.汉末之王充思想,是批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及是古非今思想的代表人物。 C.意志坚强的人们绝不会因为暂时的挫折影响了他对获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D.《礼记》是从先秦至西汉关于《仪礼》解说、发挥的文字汇集,是我国秦汉以前的社会生活史和生活习俗、
礼仪制度、人生经验。
6.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一项是( ) A.总之,这部论文集,触及了当代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 B.他喊了一声:“跟我来”!就向前冲锋了。
C.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 2022 年冬奥会有利于进一步展示中国形象,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我 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D.但是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也有矛盾存在呢,是否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呢?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B.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戴望舒。 C.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 D.《百年孤独》的作者为哥伦比亚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
“燧”。《墨子?号令》载:“出侯无过十里,居高便所树表,表三人守之,比至城者三表,与城上烽燧相望,昼则举 烽,夜则举火”。 烽燧,也是施放烟火的地方,即烽火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今天我们见到的古丝绸之 路上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是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的克孜尔尕哈峰燧。它是汉唐丝绸之路标志性的军 事通讯建筑设施,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军政系统和丝路繁荣的见证。
烽火台一般建在高台上或是高楼上,以便戍守者了望,有军情时也便于通知相邻的其他烽火台。烽火台的设置, 不是孤设一台,而是台台相连相望,遇到紧急的军事情况一台燃起烽燧,台台相继点燃,可以从边境一直传到内地 直至京城。
烽火是最古老且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作用就是预警外敌入侵,所谓“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榆塞”,
即边关、边塞。通常在烽火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燃放。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狼粪烟直上,烽火用 之。”因为施烟的燃料中通常会有狼粪,故又称烽烟或狼烟。烽火一起,常有战事,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故又常 以烽火(包括烽燧)指代战乱。
从历史上看,各个王朝都重视烽燧的营建戍守,以保证边疆通讯的畅通和国家的安全,特别是边患严重的王朝 或南北对峙的时代。营建戍守烽燧的历史悠久,早在周王朝就已经开始。为了预警边患,战国时期各国也不断修建 烽燧。
汉王朝是历史上大力经营烽燧的王朝之一,汉王朝的边患主要来自匈奴,最紧急的时候,“胡骑入代句注边, 烽火通于甘泉、长安”(《史记?匈奴列传》)。每当匈奴大举南侵,烽火从边境燃起,直到离宫、甘泉宫甚至是长安 城。汉代着名的塞墙遗址,位于额济纳河流域。此塞墙始建于西汉武帝太初三年,废弃于东汉末年。塞墙沿线遍置 烽燧,烽燧以草苣点燃,在历史上起到维护河西走廊畅通,保证汉与西域的交通、切断匈奴于羌联系的战略作用。
烽火关乎重要军事边防信息的传递和国家的安危,所以从设置到燃放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史记?封禅书》记载, 烽火最早被称为“权火”,即祭祀时所举的火把、火炬。烽火大约是由权火发展演变而来,其形状如从井中取水的 “桔皋”。烽火台用的桔槔一端系的不是水桶,而是“兜零”,即“烽火”,里面置放的是薪草。
烽火台一定要设置在险绝的高山上,在没有高山的平地上设置也要远离其他物休,为的是
视线辽阔,便于观察。 烽子,即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火的施放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如举一火是报平安,举二火是提醒守军要提高警惕、 加强戒备。举三火表明已远远看到敌人骑兵扬起的烟尘,而确确实实看到敌人来犯,就要点燃柴笼。
(选自自高建新《烽火及其设置》,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用于边防报警的烽火有白天和夜间的区别,白天放烟,夜晚举火,用来向内地甚至京城传递边塞军情。 B.烽火台不单独存在,是间隔一定距离并能彼此望得见的体组合,以保证一台燃起烽燧,台台相继点燃,
起到长距离传递消息的作用。
C.烽火台在周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只有在边患特别严重的王朝或出现南北对峙情况的时代,才会得到重 视。
D.烽火施放有着明确的规定,举火数量不同,传递的军情也是不同的,如举一火是报平安,举二火表示要加 强戒备。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丝绸之路上建造最早的烽燧是克孜尔尕哈烽燧,它始建于西汉宣帝年间,是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军 政系统和丝路繁荣的见证。
B.狼粪能作为烽燧中的燃料,主要是因为白天在烽火台点燃狼粪时其烟雾直上,能让远处其他烽火台看得清 楚。
C.沿线有很多烽火台的汉代塞墙在军事边防信息的传递以及保证汉与西域的交通、切断匈奴与羌的联系等方
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