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精神分析疗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精神分析的缘起,掌握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
2、识记人格结构、阻力、自由联想等术语的概念,了解精神分析方法的程序。
3、能独立分析案例。
第一节  精神分析疗法概述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诞生
精神分析心理学,又称为精神动力心理学,由弗洛伊德19世纪末创立,来自弗洛伊德的临床实践经验,关注的内容与通常的心理学截然不同。精神分析更多地关注当事人的潜意识本能驱力及内部需要等,所研究的内容大多涉及到梦、过失、焦虑、动机冲突、情绪紧张以及人格的病理表征。弗洛伊德创建精神分析一开始并不是为了理论的目标,作为一名精神病科医生,他试图在自己的诊所里到一种当事人的方法。他完全是为了的需要去探究
当事人致病的原因,从而深入到当事人的无意识心理的动机、梦、情绪、人格等问题上。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潜意识和力比多上,弗洛伊德把由莱布尼兹和赫尔巴特提出的无意识概念引入精神分析心理学,称为潜意识。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无意识不只是觉察不到的、不在意识之中的意思,它还是心理的基础部分或底层,内容包括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与生活有关的欲望。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另一主题,力比多经常用来指心理能,尤其是性本能。他认为力比多是推动人类追求快乐,激发活动,促使前进的基本心理动力。所以,有人说精神分析不仅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推动心理学发展的运动,还是一种方法。
伴随精神分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推动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特殊的创建背景,就注定它会拥有独特的方法。所以,精神分析的诞生之时,也是精神分析方法的应用之际。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
(一)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来源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是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基础和来源。经典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由意识与无意识理论、人格结构说、人格发展理论及自我的防御机制组成。
1、意识与无意识理论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自己觉察的,弗洛伊德把这些能够被自我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无意识,一般是指不知不觉的、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不能用言语来表述。在无意识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进入意识,被人们觉察,这一部分无意识被称作前意识。后来把不能进入意识的那一部分无意识特别称作无意识。在潜意识中压抑着被社会规范不允许的很多欲望,它们不会消失,并在潜意识中积极地活动着,不断寻求出路获得满足,它们活动的结果可能引发神经症和精神病症状。故而,要在意识的层面召回潜意识的东西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些欲望会受到强烈的抗拒,抗拒来自意识的检查作用。弗洛伊德认为,目前抗拒某种经验回到意识的力量,正是从前把这个经验排压到潜意识中去的力量。
2、人格结构说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1)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
靠遗传获得,是人体结构中内在的东西,由个体的一切原始冲突和本能欲望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望和攻击欲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从作用方式看,本我按“快乐原则” 行事,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由于本我不能直接同外部世界接触,所以总是急切地寻自己的出路,而其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自我。(2)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在现实原则的指导下追求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着理性和审慎。自我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权检查,防止被压抑的东西扰乱意识,同时在超我的指导下按外部现实条件驾驭本我的要求。(3)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和发展起来的,其作用是接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它以“自我理想”和“良心”为尺度,追求理想原则。“自我理想”和“良心”是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奖励和惩罚的结果。奖励产生“自我理想”, 惩罚产生“良心”。当本我产生了某种冲动和欲望时,就要求自我来实现这一需要,但由于自我常常考虑的是现实原则,因而面对本我不合理的冲动、欲望时,便会感到焦虑不安。当然,超我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本我的无理冲动和需求。在人格结构冲突情况下,自我必须来调节超我、本我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弗洛伊德把自我比作是这三者之间奔跑的奴仆。本我、自我、超我协调一致时,个体将健康生活,反之,就会发生人格障碍。
3、人格发展理论
根据弗洛伊德的见解,儿童期的性欲在人格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弗洛伊德最初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与性本能,后来把这两种本能合并为生之本能,包括饥饿、渴等等,与生存有关。在弗洛伊德晚期,他又提出了死亡的本能。当人把死亡的本能指向外部的时,就表现为攻击、战争、破坏等;当指向内部便表现为自残、自杀等行为。两种本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命就在它们的冲突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五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每一阶段的性活动都有可能影响人今后的人格与生活。这五个阶段的年龄范围分别是:⑴口欲期(0-1岁);⑵肛欲期(1-3岁)年;⑶性器欲(3-6岁);⑷潜伏期(6-12岁);⑸青春期(12-18岁)
4、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最初由弗洛伊德本人提出,后来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又作了深入了研究。这种机制之所以产生是在自我对本我、超我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协调中,常受到“这三种危险的恐吓 ,当它难以忍受其压力时,就使它发展了一种机能,用一定的方式调解冲突,缓和三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⑴压抑;梦的解释⑵投射;⑶否
;⑷合理化;⑸退行;⑹置换;⑺升华;⑻反向形成。
(二)精神分析的假设和过程
精神分析的基本假设是:有很多因素对人们的情绪和行为起决定性作用,但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些因素。当在意识层面发生不愉快的情绪体念、经历或不道德的想法时,人们常常不愿去面对,而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然而这些被压抑到潜意识的东西虽然不能被意识觉察,但是他们并没有消失。在人们意识监控较弱的时候(如睡眠时),他们便会以梦、口误等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潜意识因素被意识压抑可能表现为病态的人格特点,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自尊,给人们带来种种痛苦和不幸。由于当事人不能理解和领悟病情的起因,所以常被病痛折磨、痛苦不堪。
的原理是:发掘当事人或求诊者潜意识内被压抑的矛盾冲突或致病的情结,把它们带到意识域,使就诊者对其有所领悟,在领悟被压抑的矛盾冲突得到纠正或消除,并建立正确与健康的心理结构,从而使病情获得痊愈。 
精神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
1、开始阶段。这一个阶段主要是明确来访者的问题,并确定是否适合应用精神分析方法。诊断适合后,要向来访者介绍分析的情形、规则以及咨询双方各自的责任。
2、移情发展阶段。移情是来访者把过去生活中重要他人的情感投射于者的过程。者要向他解释这一点。并向他说明,他现在的行为、理解及感受都是过去某个时候的一种反应。
3、修通阶段。这是前一个阶段的继续和深化。它包括应用解释、自由联想等技术结合来访者的情况,向来访者揭示他的无意识欲望和无意识冲突,使来访者了解导致个人矛盾、冲突的真正症结,加深理解和领悟。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克服阻抗。
4、移情的解决阶段。这是最终解决移情并结束的阶段。当主要的无意识冲突已经修通,便要确定一个大致结束的时间,对移情的解决手段主要是解释。
精神分析时间比较长,病重者每周4——5次,病轻者每周2——3次的,每次用时50分。病情最长可持续4——5年,比较短的时间也要6个月——1年。
第二节  精神分析的方法
一 、自由联想
所谓自由联想是要求当事人将进入自己意识的任何内容,无论其性质如何,都能无所畏惧地讲出来。即当事人毫无保留地诉说他想要说的一切,包括近况、家庭、工作、童年记忆、随想、对事物的态度、个人成就和困扰、思想和情感等等,甚至是自己认为荒谬或奇怪的不好意思讲出来的想法。
自由联想要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最好是当事人单独一个人,允许有人旁听,联想时需要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当事人斜卧在躺椅上,分析者坐在当事人的侧右方。分析者要求当事人遵循规则,在过程中尽量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随时把浮现于脑中的任何东西,无论这些东西如何荒谬、微不足道,也无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还是不愿意向别人说的羞耻、害怕、厌恶等等内容都说出来。分析者在适当的时机发问,当事人须打破任何顾虑和约束,让思想自由涌现。分析者对当事人的报告做出分析与解释,直到双方都认为已经到了发病症结为止。在自由联想时,分析者尽量少说话,在必要时插入问话和做出解释,须让当事人懂得潜意识心理活动的特点,懂得自己采用了什么防御手段。
  专栏10.1
自由联想案例
案例一:一位求治者曾在弗洛伊德的引导下述说了许多有关自己的生活琐事,弗洛伊德从中注意到了两个细节:一是说他喜欢眺望远处的烟囱,每当看到那高耸的烟囱飘出浓浓的或淡淡的烟雾,特别是晨曦或夕阳作为背景时,便感到十分惬意。二是求治者讲叙了有关自己的一个笑话:一日大雪封山,我与几个看山人被困在山中小屋里,唯一可做的便是围着火炉闲谈消遣。当火越烧越旺,室内温度不断升高,有人感到热不可耐,便要我回头看看墙上挂的温度计。我回头一看惊呼道:“难怪这么热,已近摄氏90度了。”众人“轰”的一声笑起来,原来我把华氏度说成了摄氏度。于此,弗洛伊德把几点联系起来:烟、火、日出、日落、口误、温度计都与温度有关,而且是“高温”,烟囱更是的象征,他便断言此人有严重的手淫习惯。那人闻言,连脖子都红了。那种被压抑的、羞于启齿的动机被召回到意识中来,再施予弗洛伊德的“再教育”,的关键段落便告完成。
案例二:一位女大学生,患有人际恐怖症,极度害羞,不敢见人。通过自由联想,回忆起童年时遭受的一起精神创伤,当时大约 4~5岁,出于好奇拉了一个小男孩的“小鸡”,正好被她爸爸看见,遭到爸爸的怒骂并打了一顿,造成精神创伤。这正是她长大后患人际恐怖
症的“症结”。这种发生在很久以前曾引起过情感强烈波动的生活事件,表面上似乎遗忘了,实际上并未消失,只不过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之中了,与这些事件相伴随的被压抑的情感,可影响个体的行为,成为疾病的原因。让病人通过自由联想,回忆过去遭到精神创伤时的情景,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景,使潜意识中被压抑的痛苦“发泄”(abreaction)出来,“症结”得以化解,从而使病人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