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摘要20094—7月对葛氏鲈塘鳢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4.87万尾,混合使用DOMLRH-A2HCG3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受精率90%以上,采用水泥池静水充气孵化,孵化率85%以上。
关键词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属鲈形目(Perciformes)塘醴科(Eleotridae),俗称老头鱼、山胖头、还阳鱼,为小型底栖肉食性鱼类[1-2]。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图门江以及辽河水系,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小型土著鱼类。此外,在俄罗斯、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该鱼个体虽小,但含肉量多、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最喜好的水产品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由于受人工捕捞过度及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名贵珍稀鱼类,笔者于20094—7月在桓仁县大川渔场进行了葛氏鲈塘鳢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亲本的采集和培育
1.1.1亲鱼收集、运输。20094月底分别从黑龙江绥化渔民捕捞现场、绥化水产批发市场,收购体质健状、损伤较小、体重30~100 g/尾的葛氏鲈塘鳢作为亲本,采用专用活鱼运输车运输。
1.1.2亲鱼的人工驯养与培育。培育池为方形水泥池,面积10 m2,池深40~50 cm,配备进排水、充气设备,采集鱼放养前用高锰酸钾对培育池进行消毒。水源系地下水,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亲鱼培育密度为15~20/m2。亲鱼购回后用3%食盐水浸洗10 min消毒入池,经过3~4 d缓鱼,5~6 d开始投喂饵料培育亲鱼。饵料采用活饵(活饵为麦穗鱼等小型鱼)和鱼糜相结合,根据吃食情况,一般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2%~4%;培育期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对培育池进行吸污,2~3 d换注新水1,每次5~8 cm,保持水温在12~17 ,透明度以可见池底为准,每隔10 d左右施放水霉重症灵,用以调节水质及防病。
1.2人工繁殖
1.2.1成熟亲鱼的选择。平时外观上无明显差别,但在繁殖季节,雄鱼显得体型瘦长,体发黑;雌鱼腹部较大,有时可以见到泄殖孔红肿。
1.2.2人工催产。催产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素2(LRH-A2)、地欧酮(DOM)混合配比,雌鱼注射总剂量为DOM 2~5 mg/kg+HCG 400 IU/kg+LRH-A2 6~8 μg/kg。采用胸鳍基部2次注射方式,间隔12 h左右,雌鱼第1针注射总剂量1/4,2针注射余量;雄鱼剂量为雌鱼1/2。雌雄比为1.01.5,催产水温为16 大左谢楠
1.2.3产卵。采用自然产卵的方式,从催产到亲鱼产卵大约48 h,葛氏鲈塘鳢产出的卵为粘性、梭形、黄,非常规则的排列在特制的人工鱼巢上。
1.2.4人工孵化。把附卵鱼巢置于水温为16 左右的孵化池中,采用气泵充气定期换水孵化的方法进行受精卵孵化,大约140 h破膜。
1.3鱼苗培育
葛氏鲈塘鳢鱼苗出膜2~3 d便开始游动觅食,开口饵料以轮虫、枝角类为主,随着鱼苗的长大,可逐渐投喂桡足类、卤虫等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新鲜肉糜等,15 d左右即可育出2 cm左右的夏花鱼种。
2结果与分析
2.1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体重
葛氏鲈塘鳢野生亲鱼全长及体重测定结果见表1
2.2葛氏鲈塘鳢亲鱼驯养培育情况
通过1个月的人工驯化培育共获得葛氏鲈塘鳢亲鱼224,平均培育成活率为45%,平均培育成熟率为62%;市场上收购的葛氏鲈塘鳢成活率低,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成活率相对较高(2)
2.3人工繁殖
2.3.1生物学性状测定。分2次抽样14,测定了葛氏鲈塘鳢的生物学性状,测量鱼的长度在13.8~19.0 cm,体重42~102 g,其绝对怀卵量在1 370~2 673/,相对怀卵量22.0~26.2/g体重(3)
2.3.2人工催产。200968—9日笔者在室内控温条件下进行了2次葛氏鲈塘鳢繁殖催产试验,共催产葛氏鲈塘鳢亲鱼64,获受精卵6.5万粒,平均催产率61.1%,平均受精率91.45%(4)
2.3.3人工孵化。对催产获得的葛氏鲈塘鳢受精卵实施人工孵化,共获葛氏鲈塘鳢鱼苗4.87万尾,平均孵化率68.1%;其中水泥池孵化率较高,90%以上(5)
2.4苗种培育
本试验葛氏鲈塘鳢鱼苗采用网箱培育,由于生物饵料的缺乏,后期挪至池塘培育。苗种培育情况见表6
3结论与讨论
3.1资源量与野生亲本的采集
葛氏鲈塘鳢为北方名优土著鱼类之一,从近3年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采集野生资源的情况表明,渔业资源量下降明显,在以前很多资源丰富的水域葛氏鲈塘鳢已处于濒危状态。市场上收购的葛氏鲈塘鳢成活率低,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成活率相对较高。这主要与运输方式有关,干法运输和保管的成活率低(市场上大都采用此法),而从捕捞现场采集的直接进入专用运鱼车,受伤较少成活率相对较高。笔者认为,如果从捕捞渔民中采取设点暂养、择优收购、集中运输的方式收集野生葛氏鲈塘鳢效果会更好。
3.2葛氏鲈塘鳢的亲鱼培育
在培育种鱼时,发现葛氏鲈塘鳢有集的习性,尤其在白天常常集躲在隐蔽物下面不动,傍晚才出来活动,捕捉食物;另外,发现葛氏鲈塘鳢非常喜食投喂的麦穗鱼等小型鱼类,而对投喂的鱼糜几乎不食,因此自然捕捞的亲鱼培育最好采用活饵培育。饵料鱼投喂时要进行消毒处理,在发现饵料鱼或饵料不足傍晚前应及时补上,翌日要将残饵捞出,平时管理还应注意换水,保持充气[3-4]
3.3葛氏鲈塘鳢的催产时间与水温
从性腺发育情况看,葛氏鲈塘鳢性腺发育高峰在5月中下旬,51—2日购进亲鱼至6月上旬催产。在1个月时间内,经多次观察与解剖时发现,葛氏鲈塘鳢在5月初、水温在10 以下时,其性腺发育仍在~期状态;而当到了5月中旬,水温升至14 以上时,其性腺很快发育至V期状态(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6月底检查亲鱼发现,此时的葛氏鲈塘鳢绝大多数已产空,卵巢中只存在少量的过熟卵,说明在北方葛氏鲈塘鳢的繁殖季节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因此,人工催产应选在5月中下旬进行。本试验是在室内有温控条件下进行的,从亲鱼培育至催产水温一直保持在12~17 ,有效地保证了葛氏鲈塘鳢的催产效果。
3.4人工鱼巢与孵化方法
葛氏鲈塘鳢的卵属粘性卵,受精卵遇水后,卵膜吸水膨胀,呈梭形,一端具一簇黏膜丝粘附于附着物上。本试验采用鱼巢有3,一种是棕榈片,另一种是长方形瓦片和PVC,结果表明,采用长方形瓦片作为卵的附着物效果较好,棕榈片上卵稀少,仅在尖梢上零星粘附。孵化采用水泥池充气定期换水孵化和室外网箱微流水孵化,水泥池水温保持在15~17 ,室外网箱孵化温度在21~22 ,水泥池的孵化率较高,90%以上。另外,还发现孵化温度超过21 以上,受精卵大部分死亡,死亡原因是否与温度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5苗种培育
试验中发现葛氏鲈塘鳢虽然为肉食性鱼类,但开口饵料仍然为浮游动物,且鱼苗出膜23 d便开始游动觅食,并有贴边靠底的生活习性。本试验是在网箱和车间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前期投喂淡水轮虫和蛋黄,后又投喂海水轮虫,培育效果不理想,说明鱼苗下塘前开口饵料适口与丰富是提高葛氏鲈塘鳢苗种成活率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葛氏鲈塘鳢研究相对较少,而在繁养殖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今后会在试验中深入观察和研究,并加以总结提高。
4参考文献
[1] 杨培民,胡宗云,金广海,.葛氏鲈塘鳢生物学特性与养殖前景展望[J].河北渔业,2008(1):26-27.
[2] 冯晓宇,郭水荣,谢楠,.粗唇鮠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J].杭州农业科技,2008(4):16-19.
[3] 贺红川.白甲的人工繁殖研究[J].重庆水产,2007(3):35-38.
[4] 卓明,唐晓东,王清水,.葛氏鲈塘鳢池塘养殖试验报告[J].黑龙江水产,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