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班级工作中的利与弊
拍了拍怎么弄以往,家校联系多是通过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互访或电话互联等形式。前些年,家校联系先是被校信通取代,紧接着是QQ,这两年又后来居上,成为了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主要阵地。
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主要交流媒介,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很多班主任老师为了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也纷纷建立起班级。班级在生活中方便了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它有利于良好家校联系的建立,打破工作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家校之间的地域界线,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实现家校联系的无缝对接,让家校联系更紧密。
联系方便、沟通直接、图文视频均可发送的优点使得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它增进了家庭与家庭、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了解与互动,成为沟通的彩虹桥;它是互相借鉴、提升教育孩子水平的重要渠道;它也是孩子们展示才艺的舞台。
我也常借力,调动家长资源,举办班级活动。每次班级组织实践活动,我都会在里先提出初步的设想,激发家长们讨论和参与的热情,再和家委会商定具体的细节,进行筹备,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组织效率,激发了家长的主体性,所以每次活动的效果都很好,有力地推动了班级工作的开展。
可是,在兴起的背后,也露出了一些弊端,背离了一开始建立的初衷。确实,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变了味,让家
长和老师都会产生困扰。
记得开始之初,我经常在内把书写工整的作业拍出来,发在里;班级有孩子得到了表彰或获奖了,我也拍下来发到里;有孩子做操认真,我还是拍下来发到里……有一次,因一个孩子连续好几天作业都没交,于是我也就顺手把组长记录的不交作业的名单拍下来发到了里。事后想想其实这样有些不妥,这种做法可能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更会因为面子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上采取极端的措施。在深深的自责中我决定了,以后不要每次只发优等生或表现优异的孩子的照片,要尽量让每个家长都能再里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如果有孩子犯错误了,千万不要再里直接点名批评,私下和孩子的家长沟通联系便好。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主题是“焦虑”在里蔓延。一个孩子的妈妈这样说道,“自从儿子的班里有了家长,我和他爸爸的心情一天都没舒坦过,每次打开家长,不是看到这个家长说送孩子参加了什么高价培训班,就是那个家长说自己的孩子考了第几名。现在,我连都不敢开了。”还有一位家长也有类似的想法,她说“以前觉得自己的儿子各方面都不错,但现在跟其他孩子一比,好像哪方面都不行,把我们全家人的自信心都弄没了”。其实作为一个幼儿园孩子的妈妈,我也有相同的感受哦:本来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不错,可是看到其他家长在里晒自家娃画画的、学写拼音的、算算术的,作为老师的我一开始还真有点慌了神,但是事后想想:还是应该
做好自我调节,不能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否则只能是家长累、孩子更累。
班主任设立班级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及时沟通,而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一些家长的想法和做法却背离了学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