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⑴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⑵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⑶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⑷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父亲 阅读答案
  ⑸去年,父亲得了脑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⑹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⑺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⑻“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⑼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⑽“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22、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3、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4、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25、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分析。(2分)
26、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阅读答案:
22.(3 分)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1 分)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1分)表达了父亲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1 分)
23.(3 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 分)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1 分)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1 分)
24.(3 分)“不小心”其实是故意为之。(1 分)这里表现了母亲既要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
会,又要让他不易察觉的细心。(1 分) 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深厚淳朴的感情。(1 分)
25.(2 分)从母亲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父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1 分)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理解父亲,关心、呵护父亲,而又非常细心的人。(或者和父亲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1 分)(不结合文章内容只得 1 分)
26.(3  分)年轻时数钱,充满骄傲和自豪,父母一个挣,一个管,把穷困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两个人相互支持的情分可见一斑;有病时数钱,笨拙可笑,这里数钱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而是体现了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对父亲的关心呵护。两个人年老时相互扶持的情分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