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下就是店铺 整理的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根据既定国策,日本在1927年东方会议上确定“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2)现实原因:受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面临严重打击。国民经济亏损,黄金不断外流,工业萎缩,农业告急。为了摆脱世界经济危机造成的深重困扰,转移国内的注意力,日本帝国走上侵略道路。另一方面,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中国的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抗日战争的经过
局部抗战
福建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在东北,中共满洲省委同以原东北军为主体的抗日义勇军进行合作。其领导人李杜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月,中共中央号召各界民众组织义勇军,支援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一带的抗日作战,即第一次淞沪会战。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其中共产党员约有300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其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以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陈铭枢等发动福建事变。此前,第十九路军代表同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代表签署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八一宣言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开展。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即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为全面抗日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1936年5月,在共产党人的积极参与下,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9月1日,
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
面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的红军。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全面抗战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中国驻屯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个要求,日本军阀遂开开炮猛轰北平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亦有说,根据“辛丑条约”驻扎的日本军阀在宛平附近演习时遭到国民革命军的击,而向中国守军进攻。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谈话,表示:“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地无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表明了对日本军阀挑衅的退让底线。7月28日、30日,日本军阀相继占领北平、天津,第二十九军退守保定一线。平津一带的大学纷纷迁移。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正面战场的展开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定下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大方针,为了吸引日本把侵略重点放到日军难以施展的山川河流众多的东南,利用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抵消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尽量消灭日军有生力量,避免在利于日军装备训练优势发挥的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
与日军作战,扩大战场,分散敌军兵力,为中国争取部分战争主动权,蒋中正决定在上海发动战争。中国国民革命军扮作保安队进入上海市区。日军则以保卫租界为名,占领租界外的地区。8月13日,冲突爆发。
遭日军轰炸的上海南火车站日军在1937年8月派出上海派遣军(三个月后增加到50万人),开始向上海进攻;中华民国则派出中央军精锐和大批内地省份部队(但由于蒋介石与这些部队的司令关系恶劣,所以装备极差。而参加者包括川军、滇军、桂军、粤军、湘军等)合计70万人,与日军血战三个月之久,粉碎其“三月亡华”之战略,此即为淞沪会战。指挥凇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先是冯玉祥,后蒋中正亲自兼任。11月20日,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伤亡25万人之后,被迫撤退,上海自此沦陷;由于下达撤退命令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加上中国抗战初期的军队训练素质极低,引致撤退演变为溃败。同一天,中华民国政府立即宣布将首都和所有政府机构由南京迁往陪都重庆,而军事作战中心则是先迁往武汉直到武汉会战后再迁往陪都重庆。虽然第二次淞沪会战中国方面在战术上是失败的,但是在战略上却成功的将日军吸引于中国东南,使日军主力陷入山川河流众多的地形,消耗甚大,导致日军无实力占领全部中国。上海国民革命军的持久抵抗,掩护了党政机关、学校和大批工商企业转移内地,为抗战保留了元气。
江阴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长年威震中国海疆的舰队,一部分在烟台自沉,主力则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
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南京大屠杀
在上海遭到约4万伤亡的日本军队,在同年12月13日侵占南京,南京大屠杀由于守将唐生智不久便弃城逃亡,所以南京城于4天后陷落。日军以持续数月的南京大屠杀作为摧残中国民众士气的手段,由于战争前夕中国国民革命军把所有逃生的方法都堵塞了,结果间接导致约三十万无辜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残暴地杀害(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为26万)。下令进
南京有几个火车站行南京大屠杀的日军上海派遣军(后改称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是松井石根,杀戮最严重的第九师团、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等第六师团师团长是谷寿夫。
同年9月,日本为夺取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派出10余万陆军展开进攻。国民政府因应组织展开了太原会战,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总部位于不远的延安。根据9月的国共合作协议,共产党奉命派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林彪115师协助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进行防御。
徐州战场
1937年底,南京陷落之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节节抵抗。但是因为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临阵脱逃,致使黄河防线失守,山东大部失陷,交通要点仅剩鲁南的滕县、台儿庄。于是,1938年1月14日,蒋介石将其毙。
1938年2月,日军华北方面军企图南下和华中派遣军会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与日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3月,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令川军王铭章所部防守滕县,因无援兵,滕县失守,王铭章师长自杀殉国。李宗仁队以西北军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
在徐州以北的台儿庄与日军反复争夺,以西北军张自忠部五十九军和庞炳勋军团掩护台儿庄的右翼临沂战场,以中央军汤恩伯军团卷击台儿庄日军侧背,最终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毙伤日军一万多人的战果成为中华民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日军精锐第10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精锐第5师团遭到重创。但是南北两线日军源源不断增兵,这次胜利没有扭转徐州战场的局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