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2003年通过的旨在保护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的界定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等。
我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民族资本家兴办的民族工业、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都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各具特的工业遗产。南京是中国近现代工业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清末、民国和解放后各个时期都有工业建筑的遗存,它们拥有占地面积较大的工业厂区,近现代优秀的工业建筑之作不乏其中,除此之外,尚有许多不知名、有特、有价值的旧厂房。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许多旧有的工厂停产,一些有价值的工业建筑遗产面临不可逆的拆毁或搬迁,珍贵工业建筑历史档案正在流失。近些年来,工业建筑遗产保护观念逐步建立,也有一批工业建筑遗产得到较好地保护与利用。
南京工业建筑在城市布局中的发展
工业建筑在一座城市中的布局,一开始往往和它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息息相关。南京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经济发达,我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筑就坐落在此。如同治四年(1865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将苏州洋炮局和安庆洋炮局移设到南京城南的秦淮河畔,扩建为金陵制造局(今晨
光机械厂),这是南京第一座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拉开了南京工业建筑发展的序幕。这段时期的工业建筑保留下来的还有:金陵制造局(今晨光机械厂)、何记洋行(今南京肉联厂)、金陵电灯官厂(下关发电厂)、浦镇机厂等处,它们的建设与南京当时的水运密不可分。
民国时期,南京的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国十五年(1926年)发布了《南京市政计划》,在工业用地规划方面,认为“工业之盛衰全视水陆交通便利与否以为断”。当时城北下关沿江一带,除金陵关以上浅水岸不能停轮设厂外,自老江口以下至观音门沿江一带江岸水深,滩地广阔。这里既可停泊大轮直接出海,又可衔接津浦、沪宁铁路而便于运输。规划时将此地区作为建厂的最佳位置,规划在东西炮台地段建设大型电厂、自来水厂、电灯公司等城市基础工业设施。民国十八年(1929年)完成的《首都计划》是民国时期南京真正发布并实施的第一部规划条例。在其中,对工业建筑的分区和布置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工业区安排于沿江两岸,江南片为第一工业区,以不含毒、危险小的工业为主;江北为第二工业区,作为污染性工业之基地。第一工业区除下关外,将下关以南由夹江至城墙一带土地划入,该区地势低而平,多已筑有堤坝以防水患,水运有夹江秦淮河可通,第二工业区在江北面浦口车站之南部及北部各地,均可留为重工业所用。这段时间的工业建筑除民国以前保留下来的以外,主要还有民国首都水厂(今北河口水厂)、永利厂(今南化公司)、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分析与保护再利用研究
龚 恺 黄玲玲 张嘉琦 寿 焘
江南水泥厂等。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经历了数次大的规划结构调整,从1960年的总体规划来看,城市已开始注重工业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原有集镇向卫星城或工业区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工业支援农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根据这个原则,当时的规划要求千人以上的工厂不再在城内安排,而按其性质、资源分布、地形特点、集镇原有基础和生产协作关系,分类布置在东山、板桥、甘家巷等20多个工业区和小城镇内。在近郊中央门外布置汽轮电机厂、老虎山钢铁厂;在太平门外布置电影机械厂;在光华门外安排矿山机械厂。在远郊甘家巷选定炼油厂厂址,大厂镇布置钢铁厂及热电厂,板桥镇安排重型机器厂。这些厂区后来大部分建成,构成了南京工业区的基本格局。
在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版总体规划中,根据当时以调整为中心的方针,在确定市区内工业分布的基础上,对工业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工业发展应从严控制;新建和较大扩建的项目,原则上一律安排到卫星城镇;市区内“三废”污染严重、布局分散而无力自行整治且经济效益差的工厂,通过关、停、并和专业化协作生产,逐步迁并到有关大型厂企业用地中去,或集中迁至工业区形成专业生产中心。当时工业类型分区为:上元门—造船工业,幕府山—白云石矿区,小市—机械制造,迈皋桥南—电子、仪表、汽车工业,四班村一带—塑料工业,晓庄—建筑工业,燕子矶—化学工业,太平门外板仓—光学机械工业,石门坎—建筑、机械加工业,五贵里、安德门—生活性轻型机械加工工业,下关热河南路南端—建筑涂料工业,老城南—纺织工业和轻工业。
在最近的一次2001年总体规划调整中,则强调主城内一般不再新增工业用地,保留的工业以内涵发展为主。工业用地的调整以搬迁、转化和改造为主。旧城内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地段内的工厂加快搬迁或转变用地性质。南京城市经过数次大的城市规划调整之后,市区内的工业建筑几乎都脱离了其基本的生产功能,成为城市中的工业遗产。
南京近现代工业建筑遗产现状调查
南京作为中国最早的商埠城市之一和民国时期的首都,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早期工业建筑。解放后,它又拥有众多老牌大型国企,如金城、晨光、熊猫、南汽等,在工业类型、建筑特和规模上,都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北河口水厂。自来水厂创建于1929年,
1933年开始供水。水厂位于汉西门外北河口以北蒲洲,汲取长江之水为其水源。主要设备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口,水质达到可直接饮用的标准,最大日供水量6万吨,但总用户数仅2000户(1935年统计)。水费每吨自2角起至8分止,每月用水越多单价越低,消防用水一概免费。其遗留下来的净化池等工业构筑物很有特。
首都电厂(后为南京电灯厂)与浦口电厂。首都电厂的前身是创办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冬的
南京电灯厂。位于下关江边,是南京城市用电的主要供应商。浦口电厂主要提供铁路用电和浦口地区用电。现在这两家电厂仍在使用,但厂房设备均已更换.其中童隽先生在1936年设计的首都电厂1万千瓦发电机组厂房己被拆除,高耸的电厂烟囱是下关地区的地标之一。
金陵军械所。同治四年(1865年),清政府在南京设立了金陵军械所,它包括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位于石城门外的存储火药局、位于古城隍庙旁的军械所等三个部门。今天位于中华门外的机器制造局(晨光机械厂)是南京至今物质形态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工业遗产。它自创建以来,已经连续运作了近150年,留下了各个时期发展的痕迹,是中国近代机器制造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浓缩。
浦镇车辆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英商创办,可组装火车车厢。该厂现存两栋英式建筑是当时英籍厂长的私邸,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下关火车站。位于下关龙江路8号的下关火车站,1908年4月1日建成通车,后又两度重修,目前保留的建筑是1947年由杨廷宝先生进行扩建设计,已被列入南京近代优秀建筑。
江南水泥厂。江南水泥厂位于栖霞山东侧,建于1935年,建筑占地面积约5千平方米,分为住宅和办公两类,均为砖木结构。其中住宅建筑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甲种亦称甲招,是建厂时期中方聘外籍厂长居住的招待所。小黄楼是建厂初期办公及外籍人员娱乐场所。现在保留了建厂初期的水泥旋窑、栈房等工业遗产。
南京炼油厂。南京炼油厂是一座有着50多年厂史的现代化国有大型石化企业。工厂坐落于南京东郊风景秀丽的栖霞山麓,北依长江,南临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空交通十分便利。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南京炼油厂迁移后,所遗留的厂房建筑将成为南京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
南京肉联厂。英商南京和记洋行又称英商南京和记有限公司,或称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
附表 南京现存主要工业建筑遗产一览表企业名称南京宝船厂(遗址)
晨光机械厂(原金陵军械所)浦镇机厂下关码头
南京电灯厂(首都电厂)
南京肉联厂
北河口水厂(民国首都水厂)
白敬宇药庄永利厂江南水泥厂
南京电子管厂(原国民政府资
委会电气研究室)南京熊猫集团
国营734厂(南京有线电厂)国府资源管理委员会中央电工
器材厂
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03厂
南京汽车制造厂南京机床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425厂江南钟表厂(南京手表厂)
国营511厂南京工程机械厂
中国人民解放军5311厂(金陵
机械制造总厂)南京机床铸件厂南京塑胶厂南京电焊条厂南京线路器材厂南京汽车仪表厂南京无线电元件四厂南京第一钢铁厂南京热电厂南京第二钢铁厂南京造漆厂南京炼油厂机电集团的电影机械厂国营714厂(南京无线电厂)
南京铁合金厂南京油泵油嘴厂
始建时间明代
1865年(清)
1908年(清)1910年(清)1911年(清)1912年1929年1931年1934年1935年1935年1936年1937年1937年1940年1940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0年1952年1954年1956年1956年1956年1956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58年1960年1967年1968年20世纪60年代
创建地址雨花台区、鼓楼区
中华门外江北浦口南门镇下关区长江南岸城内西华门和下关江边下关区宝塔桥西街168号
鼓楼区水厂街7号汉中门大桥南侧六合区南化三村、六村
栖霞山东翼中山北路215号中山东路301号中央门外东井亭
紫金山下新模范马路西段南京市建邺区南湖路鼓楼区中山北路西侧
白下区大光路中央路224号下马坊公园内白下区瑞金路黄家圩路41号白下区光华门东街白下区光华路下关区白下路下关区方家营下关区和燕路49号白下区,光华门东街6号白下区,光华门东街6号
大厂镇栖霞区,笆斗东里
雨花台区栖霞区栖霞山麓板仓路9号白下区,大清河附近迈皋桥、燕子矶附近玄武区
中山北路302号
现状概况
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1865创意产业园
铁道部浦镇车辆工厂,原址为市级文保单位
中山码头,货运轮渡码头下关发电厂,保留较为完整
南京肉联加工厂,其中和记洋行为文保单位
北河口水厂
南京第二制药厂,现为休闲商务落,遗址
大烟囱为文保单位现扩建为南化集团
现保留建厂初期的水泥旋窑、栈房等遗产
现扩建为南京三乐集团有限公司“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华东电子管厂,现为华东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现存较为完整并扩建南京际华3503服装有限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部分沿街厂房改建为商业建筑
现存较为完整并扩建中车集团南京7425工厂中国(南京)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扩建合并为金城集团,原厂房改为商业建筑
南京红山创业园
“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创意东八区
现存较为完整现存并扩建为土奇塑胶厂
现存较为完整现存较为完整
“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创意东八区“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创意东八区
南京钢铁厂部分现存西善桥钢铁厂南京长江涂料有限公司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厂
影视动漫创作基地
“世界之窗”产业园——创意东八区
部分现存创意中央创业园区
和记蛋厂,现为南京肉联加工厂,位于下关区宝塔桥西街168号。原来的建筑系由姚新记营造厂建,大多数保存至今。其中四至六层建筑物有16座,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6万平方米。它是英国威廉・韦思典和爱德蒙霍尔・韦思典兄弟资本集团于1912年创办的。
南京手表厂。南京手表厂的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成立的江南钟表厂,60年代迁到风景秀丽的中山陵景区内,原有的厂区即将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下关码头区。位于下关区滨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这一段长江上有差不多十个码头,包括中山码头在内,有名字的还有七个,标号1~7号码头,有一批和码头相关的构筑物和建筑。
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武汉等许多国内早期近代工业的重要城市一样,南京近代工业遗产具有分布广但完整性不足、现状条件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由于半殖民地的城市性质以及南京在民国时期的特殊地位,使其工业发展极不均衡,工厂位置在城市的布局较为混乱。民用工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之相对应的是军需工业得到特殊发展,兵器军械厂、飞机船舶修配厂等工厂较具规模,技术力量较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近代工业建筑的保护问题,社会并不重视,在“”期间、改革开放中期,大量近代工业遗产被破坏,直到近些年,才有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象出现。
民国时期南京自来水厂(北河口水厂)、首都电厂、南京肉联厂等大批依托水路运输的工厂,广泛分布集中于长江沿岸及秦淮河沿岸。大型军工厂如金陵制造局,大型车辆厂如铺镇机械厂分别位于城南苏皖线及城北京沪线等重要干线地区。其他有较重污染的工厂,如南京炼油厂等位于南京周边栖霞山、紫金山等附属山脉地带,以减少对城市的主要污染。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近年来,南京加大了城市遗产保护的力度,对工厂、仓库等产业类建筑进行了合理保护与积极再利用。这些老厂房、旧仓库等蕴含大量历史文化信息,内部空间又适合进行改建利用,为南京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2006年开始,南京市政府决定将城区十座大型老国企,搬迁改造为都市工业园。这十大老国企,包括金城、华电、晨光、熊猫产业、三乐、南汽、机电产业这些历史悠久、“地盘”庞大的企业集团,总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相当于南京老城的5%。这其中,一部分企业产业转型,要扩大生产,搬迁郊区,一部分效益不佳,或是污染因素,也要让出主城。过去,企业搬迁“退二进三”,发展房地产,造成城区产业空洞化,人口难以疏散。而这次,南京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推二优二”,退出“老旧粗笨”的制造业,发展设计、研发、文化创意这些介于二三产业之间的都市工业。老厂房改造成都市工业园,厂房保留,土地性质不变(按商业用地价高),税收有优惠,这可以视为南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个开始。
目前,南京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博物馆或展览馆:如1865厂史博物馆、南京圣划艺术馆等;
二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1865
南京有几个火车站
创意产业园、影视动漫创作基地等;
三是工业遗址公园:如南京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等;
四是高新技术及创新产业区:如“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创意东八区、“世界之窗”科技软件园等;
五是工业旅游区:如1865创意产业园等;
六是大型超市或家具城或旅馆等商业建筑:如月星家具城、红星・美凯龙、金润发、motel168、汉庭连锁等。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在空间上的分布,反映了南京在空间上的发展特征,尤其是城区发展变迁和秦淮河、长江等水系要素之间的关系。工
业建筑遗产对于城市滨水地区的复兴、提升地区的文化内涵起到积极作用。
在长江沿岸及秦淮河沿岸丰富的历史资源是南京发展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有着极高的文化内涵。
研究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首先有必要对企业的历史沿革
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企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工业遗产的价值并对其未来进行目标定位。其次,需
要通过详细地调研,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
料,进而进行评价和分类,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在分析设计阶段,需要从整个大环境进行统一的思考认识,对于其功能应进行拓展,挖掘其
对于社会和周边社区的价值。确保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与城市建设紧密衔接,协调一致。然后,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对保护区及单体建筑物进行深入设计,需要提出高效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方式,并尽
量保留其原有特。工业建筑遗产作为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在地区的环境提升过程中可以起到地标景观的重要意义。
结语
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延续城市活力因子的有效途径之一。保护与再利用工业建筑遗产,不仅能
够优化工业用地的空间和环境,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在改善地区生态
环境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南京市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已取得一定成就,但还远远不够。南京应尽快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立
完善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制度,促进城市的环境治理、功能再
开发,加快城市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市规划志[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
2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M].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清
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0
3 翁芳玲.工业遗产社区转型建设发展之路——以南京江南水泥厂为例[J].华中建筑.2009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责任编辑:文爱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