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新增遗嘱形式3篇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新增遗嘱的形式1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新增遗嘱的形式
2021年3月15日,民法典修正案(草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该修正案自2021年3月26日起施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增的遗嘱形式。传统的遗嘱形式多为口头或书面,如今,遗嘱的生效形式更加宽泛,允许个人通过数字方式表达遗愿。
一、电子遗嘱
电子遗嘱可定义为个人在符合法定要求的前提下,使用数据电文或其他信息技术方式表达的遗嘱。其中,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方式记录遗嘱的数字文本,需要满足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采用签名技术等一定的要求。
遗嘱见证人对于电子遗嘱的争议,在新法的规定下,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遗嘱人真实意思,即遗嘱人使用电子方式表达的真实意思与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的遗嘱是一样的;二是遗嘱人真实身份,即
遗嘱人确实是使用该电子文件表达了自己的遗嘱;三是真实制作时间,即确定遗嘱是在遗嘱人存续期限内合法制作的。
二、信托遗嘱
信托遗嘱是将遗嘱人生前的财产在遗嘱人生前移交至受托人处,指定托管的遗产在遗嘱人过世后移交给指定的继承人的一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信托遗嘱并不是以传统意义上的遗嘱来执行的,信托遗嘱并不指定遗嘱的财产继承人,而是将遗嘱人财产交由受托人保管,并指定继承人,遗产转移由受托人来执行。
三、有效遗嘱
在新法的修订下,为了更好地实现遗嘱的合法保全,遗嘱应当具备下列基本要件:遗嘱人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遗嘱具有遗嘱人真实的意思表示;遗嘱应当以书面形式制作;遗嘱应当由遗嘱人亲笔签名或者指定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作出认证。
在遗嘱生效的同时,不得违反法律规定的强制继承规定和公序良俗原则,也就是说,不能因为遗嘱而导致法定继承人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
四、总结
故此,民法典新增的遗嘱形式,为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加灵活的选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定制遗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个人规划。在选择遗嘱形式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选择最为合适的遗嘱方式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人们在遗嘱规划方面拥有了更为灵活的选择。无论是传统的口头遗嘱、公证遗嘱,还是新增的电子遗嘱、信托遗嘱,都要具备基本的法定要件,保证遗嘱的有效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定制遗嘱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个人规划,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以保障自身和法定继承人的合法权益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新增遗嘱的形式2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知识:民法典新增遗嘱的形式
2021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修改案,其中涵盖了遗嘱的重要内容。此次修改对于大多数人并不太了解,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财产?本文将介绍民法典新增遗嘱的形式及其影响。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遗嘱。遗嘱是个人有关财产、行为等事项在死后生效的声明。按照原有的规定,遗嘱一般需要在遗嘱见证人的证明下书写,由遗嘱人本人亲笔签字或指名他人代签,并由遗嘱见证人签名、盖章并亲笔注明日期。然而,这样的方式存在较多的繁琐和时间限制,容易出现“无法面见见证人”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民法典》新增加了“网络遗嘱”的形式,为遗嘱的起草和实施,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网络遗嘱的形式说明了“遗嘱人可以利用信息网络遗嘱”。这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信息网络进行遗嘱的起草,并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将遗嘱备案提交相关机构,并实现遗嘱的生效。
网络遗嘱的出现,将大大提高人们遗嘱的制定和执行效率。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网络遗嘱的方式来处理遗产分配的事宜。例如,遗嘱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进行遗嘱的起草,可以省去到某地见证人的费用和时间。此外,网络遗嘱还可以防止一些人在遗产分配上做手脚,避免遗产造成的家庭矛盾和纠纷,从而达到保护家庭财产的目的。
然而,网络遗嘱的存在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对于较为敏感的财产遗嘱,更需要
遵守严格的遗嘱审批程序。要保证网络遗嘱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仅需要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还需要选择正规的遗嘱备案机构来进行认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网络遗嘱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财产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