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常见字我们用了十几年,居然都是错的?
你相信吗?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错别字。即使是那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词语,细究起来也会发现很多都是错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那些震碎你三观的讹字吧!
首先请出的是一批命运悲惨的字眼,它们因为自身太冷僻,所以被还算常见的字替代了。
在国版《深夜食堂》中出现了一种我们常吃的食物——煎饼果子。看着金黄酥脆的油条,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不过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卷在饼里的明明是一根油条,又不是水果,却叫「果子」呢?
原因很简单,原本应该用的是「煎饼馃子」,因为「馃子guǒ zǐ」这个词才是华北地区对油条的俗称,但是「馃」这个字太不常见,慢慢地被「果子」所替代了。
和它命运类似的还有另一种食物,就是我们夏天常见的「芒果」啦!你天天吃芒果,有没有感觉到不对劲儿呢?
「芒」字原本是指植物长的细刺,比如「麦芒」;芒果身上滑溜溜的一根刺都没有,为什么也被这么叫呢?
那是因为人家原名叫「杧果máng guǒ」啦!木字旁表示这是一种长在树上的果子,本来就跟「芒刺」什么的完全不相干啦。
只是这个「杧」字属于生僻字,一来二去,错误的「芒果」反而鸠占鹊巢了。
有一些被讹用的字非常可怜,因为它原本并没有那层「不太好」意思,偏偏被人强行拉来有了新的意思。
比如说「怂」字,其实它只有一个读音sǒng,意思是蛊惑别人干坏事,比如「怂恿」。在古代它还可以表示惊惧、害怕。
但是天地良心啊,它真的没有「胆小怕事」「窝囊废」这层涵义。
真正表示这层意思的字其实是「?」,它读sónɡ ,原本是精液的俗称,后来也用来讥讽别人软弱无能,比如?货、?包等等。
可惜现在「怂」字流行,真正的「罪魁」反而没几个人知道啦。
平常生活中,「怂」的另一面就是「拽」,这个意思不太容易解释,大概就是「趾高气昂、拿架子、摆谱」的意思。比如说:「这货拽得二五八万似的」
然而,我们翻开词典又傻眼了,「拽zhuài」作为动词,只能表示「使劲拉」的意思,并不能表示上面那层含义。
这里的正字应该是「跩(读zhuǎi)」,原本是指像鸭子一样摇来晃去的走路姿势,后来人们也把故意这么走路的人叫作「跩」,从而引申出了那层「装腔作势」的含义。
烧饭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小心火候大了,把饭菜烧成焦黑一团不能吃了,我们往往就会说「这饭烧糊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实这个「糊」字也是错的。
翻开字典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字只能表示「稠粥」或者类似稠粥的糊状食物,也能当动词表示「涂抹或者粘合」。无论如何都没有糟蹋饭菜这层涵义。
这里应该用的其实是火字旁的「煳」,它同样读hú ,毕竟只有火候太大才能把食物烧煳啊!
下面文字君来考考大家,我们打麻将的时候如果赢了钱,应该说「胡了」还是「糊了」,或者是刚才提到的「煳了」
当当当当!以上都不对,这里的正字应该是你万万想不到的「和了」
看到这个词,很多人以为「和了」是打平,不对,应该是指赢了。不过如果它用在围棋或者象棋里面,那就是货真价实的「打平」了······
有的人想把汉字变得更简单,也有人在千方百计把汉字搞得更复杂。很多讹用字其实都是在本来正确的汉字上面硬生生加上一个偏旁,反而变成了错字。
夏天到了,我们在大街上有时候会看到露出花臂甚至上身盘着一条皮皮虾的社会大哥。我们通常会管这种行为叫「纹身」,然而很不幸,这个「纹」字又错了!
虽然它可以当动词用,但是只能用来表示用彩线条在陶器上面画图案,在人身上绘画时,是完全不适用的。
「纹身」的正字应该是「文身」「文」字作动词的时候,有「用纹样装饰身体」的意思,比如说成语「文过饰非」里面「文」就是装饰的意思。
所以不管是画个花臂还是文一条大龙,甚至像《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一样在胸口画上凶猛的狼头,都必须是「文身」
和这个错字泛滥程度有一拼的要数「按装」,甚至就连很多营业厅都打出了横幅说「免费按装有线电视」。殊不知,「按」虽然带一个提手旁,却只能表示手或手指压、止住;完全不能表示「安装」的意思。
这里应该用的,其实应该是这个朴实无华的「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