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战争(1840-1842)
 
一、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走私:(1)背景:英国为了改变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
 (2)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2.林则徐禁烟:(1)措施:在广州,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争
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4.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5.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    容
危    害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东南门户洞开,便利了侵略者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
割地
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议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便利了侵略者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7.补充条约:
(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战争的影响: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第2课   第二次战争(1856-1860)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5.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英法美和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贸易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抢劫、火烧圆明园。
2.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第二次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2.第二次战争的影响: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一、原因: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二、经过
1.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后在广西传教。
2.开始的标志——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3.永安建制——永安封王: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冀王石达开——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4.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天京,作为都城。——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5.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目的: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八年级上册政治复习提纲6.北伐和西征:(1)开始时间:1853年;  (2)目的: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3)概况:北伐军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7.天京事变:1856年,杨秀清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调整与改革:(1)目的:为了改变不利局面。
(2)措施:1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
  2洪仁玕写出《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9.天京陷落: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攻陷天京——标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三、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外国侵略势力
2.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第二单元  近代化早期的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1.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4.口号: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5.内容:
(1)创办军事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京师同文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创办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4)建立新式海陆军:陆军——组建新式洋队海军:建成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
(1)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失败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8.启示:学习西方,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4.经过:1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
        2黄海大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名将士殉国。
        3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4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结果:清政府战败,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签订《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日本马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内      容
危      害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