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选文以人物传记故事片段为主,既有古代优秀官吏,又有凡人过客。他们的言行体现了值得称颂的优秀品质。
方法:
1.解答“翻译划线句子大意”时遵循的原则:留、换、删、补、调
2.保留原词。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籍贯、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不必翻译,保留原词。如: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3.替换词语。文言文中的某些单音节词,可以用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节词换译。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兵:兵器。利:锋利。弊:弊端。赂:贿赂。
4.删去不译。有些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或只起补充音节作用,翻译时就可删去。
如:时间词后面的“之”,宾语前置句中的“之”,发语词“夫”,句末表语气的“乎”。
例如: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之入也”(《殽之战》。)什么是成人高考
5.补充词语。文言文里常有一些“跳跃性”的地方,必须适当补充上一些文字,才能使文通义顺。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应译为“陪着(孔子)坐着”。文中省略的地方,也应该补上。如“客从外来,与坐”。
6.调整语序。如“世溷浊而莫余知兮”《涉江》世道混乱没有人了解我。
7.解答第二,第三问时,可使用原句,也可摘引原句与归纳相结合。
二、古诗欣赏方法
考查内容: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唐宋时期的格律诗为主。
(一)分析形象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形象塑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形象就是意象,指人、物、景。
回答步骤:概括塑造了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特点—揭示形象表达的意义(情感、追求、品性)
(二)分析意境型
塑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何种感情?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景、情、境缺一不可
常考意境:秋思、思乡、思家人;报国无门、知音难觅、不遇之感、幽思之情;揭露官治人民之苦;向往高洁、田园生活、隐逸之志;立志报国、渴望建功、人生得意、深厚友情;感悟生命、自然美景、赞叹盛世。
回答步骤:描绘画面——概括景物营造的特点(孤寂清冷、恬静优美等)——表达的情感。
(三)分析技巧型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常用表现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情、夸张、象征、对比、反衬、烘托、借代、通感
回答方式:准确指出何种手法—畅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
(四)分析语言特型
这首诗有什么语言特?/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语言特常用词: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华美绚丽、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
回答方式: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以物抒情
荷花:清雅高洁(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莲花:纯洁、高洁、脱俗(如,莲,出淤泥而不染。)
梅花:弧傲、不屈(如,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落花:伤春、伤别、伤春悲秋(如,落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归雁:思乡,青松:刚正、竖贞(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浮萍:漂泊不定(如,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残月:狐独忧愁(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亮:思乡、思人(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弧雁(孤鸿):漂泊流离、弧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如,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
借节日或季节抒情
春日:希望、美好;
秋日:萧瑟、悲苦、思乡;
春节:喜庆;
中秋:团圆、思乡、思人;
重阳:登高、思乡、思人;
除夕,元宵:团圆。
其他抒情
忧国忧民:通过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人民疾苦、离乱痛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来表现。
建功报国:通过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
国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来表现。
思乡怀人:通过羁旅愁思、思乡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