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专利是中国的青蒿素药品却是外国的
不久前,屠呦呦与青蒿素成为了刷屏事件,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提出了切实可⾏的⽅案。但纵观青蒿素产业链,中国医药企业并没有⾛在前列,因为技术⽔平与产品国际认证原因,外国医药企业把持了青蒿素的产品专利,中国药企只能在原材料供应端⽣存。
幸甚,有复星医药、华⽴集团这样的中国制药企业崛起,他们发⼒青蒿素类药品研发,⽤新技术、新品牌战略,扛起中国制造的⼤旗,开拓海外市场。
青蒿素的尴尬
疟疾⼀度被称为“⽣命收割机”。作为⼀种古⽼的传染病,它曾以极⾼的死亡率威胁着全球数亿⼈的⽣命。
虽然中国在2017年已经⾸次实现⽆本地感染病例报告,即将成为全⾯消除疟疾的国家,但2018年的世界卫⽣组织《世界疟疾报告》指出,全球仍约有半数⼈⼝⾯临疟疾风险,其中90%发⽣在撒哈拉以南的⾮洲国家和地区。
奎宁曾经是疟疾的主要药品,但副作⽤很⼤。打了奎宁后,因为副作⽤,⼈就浑⾝发抖、恶⼼,吃
什么吐什么,⾮常痛苦,要到⼀两个礼拜后才能完全恢复。
所幸的是,青蒿素的出现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的⽣命。
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反复实验,屠呦呦所在的科学家团队从青蒿草⾥提炼出了能够杀灭疟原⾍的有效单体青蒿素。1987年,青蒿素的衍⽣药物青蒿琥酯获得中国⼀类新药的第⼀号证书。随着中国的疟疾病⼈数的急剧下降,抗疟药物在国内已经没有特别多的市场价值。90年代,⼀些青蒿素类药物的专利甚⾄被持有⽅共享给了慕名⽽来外资药企,这导致中国青蒿素类药物的市场话语权逐渐丧失。
在很长⼀段时期⾥,这⼀顶着“准诺贝尔奖”光环的神药都为他⼈作了嫁⾐。⾮洲当地⼈甚⾄并不知道这⼀救命神药是源⾃中国制造。在他们看来,能够治愈他们的这种神药,应该是来⾃印度或者是英美,⽽不是来⾃的中国。
这与过去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不信任不⽆关系。在此之前,瑞⼠诺华、法国赛诺菲等国际制药巨头依据先发优势,长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受限于认证问题,中国的很多制药企业只能为诺华等企业提供青蒿素原料药获取微薄收⼊,⽽成品药的丰厚利润为这些跨国制药巨头独享。
国际药品采购机制(UNITAID)的数据显⽰,⽬前WHO(世界卫⽣组织)推荐的五个含有青蒿素的联合⽤药中,由诺华原研的蒿甲醚苯芴醇⽚(包括仿制药)在全球⼝服抗疟药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其
中最⼤份额被更有价格优势的多家印度仿制药企⽠分,⽽⼀些中国企业只是向这些外资药企⼤量出⼝青蒿素类原料,始终处于青蒿素制剂产业链的最底层。
当然也有⼀些国内药企曾通过向⾮洲部分地区出⼝青蒿素的单⽅制剂,打开了⼀定的市场空间。但作为青蒿素的原产国,中国的青蒿素产业在国际上并没有赢得与其相匹配的地位。甚⾄在2007年,因为诺华减少了三分之⼆的市场需求,还导致中国青蒿素原料供应商遭受重⼤打击。
图 |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理学或医学奖
打破外企垄断
如今,在复星医药的努⼒下,这⼀现状正在发⽣改变。
作为中国最早“⾛出去”的制药企业之⼀,复星医药桂林南药是中国最⼤的青蒿素类药品⽣产企业。
早在1977年,桂林南药(原桂林制药⼚)就在青蒿素基础上成功化学合成了青蒿琥酯,这是我国企业⾃主研发的新品种,1987年,青蒿琥酯获得国家卫⽣部颁发的001号新药证书,注射⽤青蒿琥酯获得002号新药证书。
然⽽,国内市场的需求缺乏、国际认证的严格以及海外临床数据的缺乏,让这款药物被埋没了近20年。直到2005年底,桂林南药才获得WHO的PQ(预供应)认证的资格认证。
上世纪90年代,桂林南药的青蒿琥酯⽚开始为法国赛诺菲贴牌⽣产,在⾮洲市场被熟知的是赛诺菲的青蒿琥酯⽚。复星医药不⽢于让中国原研的青蒿素药物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决定与巨头们掰掰⼿腕。
2004年,复星医药收购桂林南药,复星医药也成为北京诺华以外第⼀个可以将复⽅青蒿素制剂推出国门的中国企业。
青蒿琥酯⾛向全球获得国际认可的道路并⾮坦途。从1977年青蒿琥酯诞⽣到2005年从WHO获得PQ认证供应商资格,桂林南药付出了28年的持续努⼒。
当时,抗疟药的市场主要是公⽴市场占主导,但公⽴采购市场必须要通过WHO的PQ认证,对质量和⽣产⼯艺都有着超⾼的要求。
在过去的⼗余年内,复星医药有15个抗疟药制剂获得WHO的PQ认证。其中,有三个是注射剂,12个⼝服制剂,药品涵盖疟疾预防、⾮重症疟疾和重症疟疾抢救。复星医药⼦公司桂林南药也成为中国抗疟药制剂唯⼀通过WHO的PQ认证的企业,特别是原研、有⾃主知识产权的青蒿素类注射剂Artesun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重症疟疾的⾸选⽤药。
随着复星医药的努⼒以及受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影响,青蒿素作为“中国名⽚”,正在让⾮洲⼈民改变对中国制造药品的认识。
不仅仅是在⾮洲,全世界也在改变对中国制药的固有态度。世界卫⽣组织抗疟药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席、⽜津⼤学教授尼古拉斯·怀特便⼗分推崇青蒿琥酯类药物,他在四个国家展开临床试验,认为青蒿琥酯类药物对重症疟疾有更好的疗效。2011年WHO发布第⼆版《疟疾指南》,开始向全球疟疾国家强烈推荐注射⽤青蒿琥酯,作为重症疟疾的⾸选⽤药。现在90%以上的疟疾流⾏国家都将注射⽤青蒿琥酯列为重症疟疾的⾸选⽤药。
2018年8⽉,复星医药⼉童疟疾预防⽤药SPAQ-CO分散⽚通过WHO的PQ认证,从⽽建成了完整的抗疟药产品线,产品覆盖重症疟疾抢救、⾮并发症疟疾及⼉童疟疾预防三⼤领域。⾮洲⼉童的疟疾发病率⾮常⾼,疟疾也是⾮洲地区⼉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复星医药SPAQ-CO分散⽚于2015年上市,复星医药总裁助理兼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副总裁苏莉介绍,该产品已经覆盖⾮洲撒哈拉以南萨赫勒地区9个国家2000万余名5岁以下⼉童。
图 | ⾮洲⼉童受益于廉价的青蒿素药品
征战全球市场
在青蒿素类药品WHO 的PQ认证和国际注册取得突破后,复星医药开始向⾮洲市场发⼒,扩⼤市场份额和建⽴抗疟药品牌。
2011年开始,复星医药桂林南药开始在⾮洲等疟疾流⾏地区全⾯推⼴这⼀新⼀代重症疟疾特效药,凭借其良好的抗疟药产品布局及其在全球抗疟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在中国医药⾏业对外贸易近年⾯临的中低速增长环境中稳健上⾏,2015年实现西药制剂出⼝4.3亿元⼈民币,其中90%来⾃于以公司核⼼产品注射⽤青蒿琥酯为⾸的青蒿素系列抗疟药。
王亚锋见证了这个过程,他是复星医药旗下⼦公司科麟医药加纳分公司总经理,在⾮洲加纳已经⼯作了近8年,全⼒推⼴复星医药⾃主研发的注射⽤青蒿琥酯产品。
8年前,当王亚锋和同事们带着企业⾃主研发的针对重症疟疾的注射⽤青蒿琥酯产品来到⾮洲时,当地医务⼯作者和患者会拒绝、会犹豫。
最初,由于⾮洲市场对中国产品接受度很低,⽽且没有可靠的⾮洲临床数据做⽀撑,当地的医⽣对这个产品并不信任。
疟疾的青蒿素是用什么提炼的“因抗疟药品市场主要是国际药品采购机制主导的公⽴市场,必须通过WHO药品PQ认证且被WHO推荐⽤药,对药品质量和⽣产⼯艺要求⾮常严格,进⼊全球市场整个过程是很长的。”复星国际联席总裁、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回忆
说:“确切来说,是2010年以后,青蒿琥酯这个药物才真正得以在全球的抗疟舞台上⼤展⾝⼿,尤其是抢救重症疟疾⽣命的注射⽤青蒿琥酯。”
复星医药产业公司副总裁苏莉同样感慨这是⼀个艰难的过程,她对「我有嘉宾」观察员表⽰:“当时抗疟药市场基本被诺华、赛诺菲等跨国企业占领,印度企业也通过仿制药加⼊竞争序列,他们的产品主要针对⾮并发症疟疾的⼝服制剂,为此复星医药采取了差异化战略,专注于针对重症疟疾的注射⽤青蒿琥酯,正是这⼀产品让我们初战告捷。”
“刚开始没有捷径可⾛,我们深⼊⼀线⼀个个地拜访当地医务⼯作者、介绍我们的产品,可他们还是宁愿选择已经在⽤的,不太敢尝试我们的。”王亚锋说。
最初⼏年市场打开得很慢,⼀度让王亚峰感到⽓馁,但⼀件事情让他坚定了⾃⼰的信念。有⼀次拜访客户,刚提到产品对⽅就很激动,拉着他的⼿来到病房,指着⼀个⼩孩说:“看,你们的药刚救了他的命……”在这⼀刻,王亚峰的成就感、满⾜感,完全不需要⽤语⾔和⾦钱来证明。
2008年,苏莉和她的团队偶然获悉⼀家知名的国际实验团队正在⾮洲开展⼀项新的⼤规模临床试验,考察注射⽤青蒿琥酯对⾮洲⼉童重症疟疾的效果,并向复星医药购买试验⽤药。苏莉紧急沟通复星医药管理层,决定免费赠送试验药品。2010年的9⽉,苏莉终于等到令⼈激动⼈⼼的报告结果,青蒿琥酯对重症疟疾⽅案得到满意疗效。
如今,由注射⽤青蒿琥酯已成为WHO推荐的重症疟疾⾸选⽤药,在全球30多个国家注册销售,在全球重症疟疾市场占有率90%以上。
据苏莉介绍,截⾄⽬前,复星医药的注射⽤青蒿琥酯的全球销量累计已超过1.2亿⽀,帮助了全球2400多万重症疟疾患者。历经⼗载,复星医药终于将⼀个来⾃中国的具有⾃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成功推向国际市场,成为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全球领导品牌。
从2013年开始,复星医药的青蒿素产品销量每年都实现双位数增长。苏莉认为,从市场份额看,尽管疟疾病⼈中只有5%的重症疟疾患者会使⽤注射剂:“但这5%是我们100%占领,已经完全打破了过去由外企垄断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临床研究表明,注射⽤青蒿琥酯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可⽤于婴
⼉和⼉童,以及妊娠中期和晚期以及哺乳期的孕妇。我们期待看到随着青蒿素类药物在全球的推⼴和使⽤,帮助全球更多疟疾患者重获健康。”
尽管⽬前整个青蒿素药品市场中,除了注射剂外,中国企业的份额依然不到10%,但国内相关企业正在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研究青蒿素类新产品和申请WHO 的PQ认证。随着⾮洲地区经济⽔平的提升和医疗卫⽣条件的改善,以及中国药物学家和医药企业的努⼒研发,使青蒿素成长为“中国名⽚”,并最终实现“消除疟疾”这⼀伟⼤⽬标,并不算遥远。(作者:郭冀川⾸发我有嘉宾)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