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隋军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称做(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隋朝时期,读书求学的人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的史实.最有可能造就这些读书人的政策是( )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官员推荐 D.科举考试
5.隋朝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以下哪些诗句和这种制度有关(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举孝廉,父别居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立嫡以长不以贤
6.关于科举制度的创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官员选拔上,科举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
B.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C.科举制的创立,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D.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长达约1300年
7.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特指(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8.梅派京剧《贵妃醉酒》讲述了杨玉环因没有见到皇帝而心情郁闷,醉卧百花亭的故事。这里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9.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
①各种肤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科举制度被西方人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们认为“(科举考试使得)既使是国家中最贫穷的人也只能说,如果他命运不济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设置不公平的障碍来阻挠他提升自身的地位……”这主要是指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保证了官吏的清正廉明
C.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1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12.唐朝前期实行开明的,与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友好而密切的联系,与唐朝的关系被喻为“和同为一家”的是( )
A.吐蕃 B.天竺 C.匈奴 D.回纥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
14.假如你是一个唐朝人,你的生活中不可能有的情节是 )( )
A.到茶楼里与朋友饮茶赋诗
B.看到一位老农用筒车浇灌庄稼
C.买回一件唐三彩来欣赏
D.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回到位于西市的里好好休息
15.下列有关隋唐艺术的发展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B.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
C.“画圣”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
D.隋唐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
16.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时期中外交这一主题的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鉴真盲日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618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2022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7.“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这表明( )
A.唐开元年间,出现了宦官专政
B.封建帝王不可能励精图治
C.唐玄宗言行不一
D.唐玄宗前期勤政,后期腐化
18.以下关于盛世繁荣时唐朝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B.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
D.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19.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 D.宦官专权
20.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这四位同学的演讲标题,其中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
C.文明初露曙光 D.巩固与危机
21.七年级(1)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内容时,赵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与当时皇帝同姓)。”你知道赵涛所指某朝是指(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2.清朝钱彩的《说岳全传》中说:“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这里的“真龙天子”指的是( )
A.宋高宗 B.宋真宗 C.宋太祖 D.宋钦宗
2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 )
A.分化事权 B.重武轻文 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24.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造成“外州无留财”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频繁调动州县长官 B.设置通判
C.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25.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 )
A.尚武风气盛行 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
C.藩镇混战割据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该“河”的中心在哪里?
(2)开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皮日休对大运河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和乡镇企业的高度发展,大运河的污染问题变得非常严重。20世纪90年代,整个大运河的水质标准都已经降至三级以下。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请你开出治理污染的良方。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现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表明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他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2)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统治措施,为后来的哪一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三中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4)唐朝初期的三位有作为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既有为人类文化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伟岸的品质。在繁荣开放的唐朝,这一民族品格得到充分体现。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贞观初年,一位高僧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取得佛经后又回到长安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遣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诗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一位高僧”是谁?根据他的口述所作的书是什么?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文化的什么特点?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而北宋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诗句。
(1)材料一图片所示现象发生在何时?“释兵权”的目的何在?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君权和相权的关系上,宋太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宋朝实行了什么样的政策?请列举宋代这一国策的具体实施措施。
参考答案
一、BAADA ACBDC BADDC CDDCB CCACB
二、26.(1)隋炀帝; 洛阳。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3)肯定态度;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
(4)①增强众特别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允许把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倾入运河。②城市建设考虑城市垃圾及生活污水注入运河情况,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工程。③政府要关闭运河沿岸的大批小造纸厂、小皮革厂并对大运河进行综合治理等等。(符合题意即可)
27.(1)唐太宗。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注重减轻人民的负担。“贞观之治”。
(2)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太宗。
(4)任用贤臣;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28.(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2)唐朝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29.(1)北宋建立后不久;石守信等大将;加强皇权。
(2)宋太祖设参知政事,制约宰相的权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