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之窗》2017年8月创刊,是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开辟文化专版,在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对2017年8月7日至2018年12月30日计17个月共69期《智利之窗》进行调研,统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的共有47期,其中口头传说与表述类的有3期;表演艺术类的有15期;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的有2期;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的有3期;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类的有13期;二十四节气的有10期;传统节日类的有1期。
1 《智利之窗》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智力之窗》专版定期推介,很好地宣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了解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1 关于口头传说与表述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口头传说与表述类一共有3期,即格萨尔史诗、《玛纳斯》和赫哲族说唱,本文主要是从缘起简介、传播和保护发展三个方面对主题进行介绍的。2011年,伊玛堪说唱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伊玛堪说唱的危与机》一文做了详细介绍。被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传承人”称号的吴新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赫哲族语言、伊玛堪传习所,伊玛堪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的建立者,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先生指出,在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最脆弱的当属口头文学,因为口头文学最易消亡。”。科技知识时代的冲击,农业社会下产生的民间文艺,尤其是口头文学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也使口头文学传承的载体更加现代化、信息化,也进一步促进口头文学的发展。
1.2 关于表演艺术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有关表演艺术类的有15期,戏曲类的昆曲、粤剧、京剧、皮影;地方曲谱类的福建南音、甘肃花儿、西安鼓乐、福建木偶戏;民族曲谱的侗族大歌、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艺术、新疆木卡姆艺术、朝鲜族农乐舞、藏戏,还有古琴。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像昆曲、京剧、粤剧、皮影戏这一类的戏曲已经被世人所熟知,一些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友人都略知一二,而侗族大歌、朝鲜族的农乐舞、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的呼麦这样民族性更强的非遗项目相比之下就鲜为人知。
在华文报纸上介绍此类的民族性的非遗文化,一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更加民族性的文化,即使身处海外但仍记得祖国的优秀文化,增加其民族自豪感;二是为了激发华侨华人及国外友人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学习,扩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1.3 关于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类介绍了2期,即《妈祖文化:全球2亿多人信仰》和《喝咂酒跳莎朗 十月过羌年》。《妈祖文化:全球2亿多人信仰》主要介绍了“妈祖”的事迹,其海上唯一海神的地位的奠定,以及妈祖文化传到世界各地。在千百年的传播演绎中逐渐发展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而在世界6000多座妈祖文化庙(宫)中,湄洲妈祖庙因其举世无双的恢弘气质被称为“祖庙”。
“节日民俗文化在民间自然生成和积累,民俗节庆礼仪,是我国在刀耕火种的文明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些以农业文明顺应自然环境的包括庆祝、祭祀、禁忌等的风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衍生出众多的民俗节庆礼仪,并具有众多类型和特点。”传播社会风俗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华,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海外华人华侨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意识。
1.4 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实践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类介绍了书法、针灸和珠算。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各国学者对其内涵的解释也是百家争鸣,“其中有许多神秘的不解之谜,按照西方自然科学‘实证主义’的概念是无法解决的,而我国民众在实践中早已总结出丰富的经验”。《中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外的传播研究
——基于《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的调研
柯卓英,王亚荣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作为《南美侨报》旗下的《智利之窗》,专辟中华文化版,传播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本文对2017年8月7日至2018年12月30日计17个月共69期的《智利之窗》周报进行了考查,分析中国非物质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同时针对该报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改进策略,从而提升华文报纸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智利之窗》;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传播;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8-22
[作者简介]柯卓英,教授,研究方向:中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王亚荣,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
-268-
医针灸——古老而神奇的科学》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的中医针灸:起源、分类、作用以及应用范围之广。世界针灸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针灸作为世界通行医学的地位在世界医林得以确立。
“一种文化的传播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中医针灸作为文化载体,代表了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华文报纸上介绍中医针灸,促进针灸文化的传播,沟通中国和智利乃至拉美地区,使针灸成为了外交活动中的桥梁和纽带。
1.5 关于传统手工艺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涉及到传统手工艺类的有13期,在各个类别中占比较大。在《剪纸——指尖上的艺术》这一期,共有3个标题,分别是“暖水濯我足 剪纸招我魂”“南方派: 湖北沔阳、广东佛山和福建剪纸”和“北方派:山西、河北蔚县和陕西剪纸”。从标题来看,内容介绍很有层次性。先介绍了剪纸的由来和发展,然后介绍了剪纸的两大派别——南方派和北方派。
剪纸文化不仅具有艺术之美,同时也有着独特的文化美,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内容主要取材于生活中的民俗、神话故事、历史人物、节气。传播剪纸文化,让世人感叹中国精湛的剪纸技术,同时也传播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
1.6 关于二十四节气类
《智利之窗》中华文化版从创刊开始介绍节气,从白露到大寒共计10个节气。主要是从饮食、节气的特点以及节气习俗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如《气肃而霜降 饮酒赏菊种茱萸》,有三个小标题,分别是“霜降到 草木黄”“送芋鬼 纳吉祥”“吃柿子 拔萝卜”,从上述三个角度向读者介绍了霜降这一节气的相关内容。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7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类
中国传统节日可以大致分为3类:第一类是与农业耕作和自然季节时令相关的,如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第二类是与“月”的朔望圆缺相联系的,如元宵节、中元节、中秋节等;第三类是与中国人月日代码重叠的符号思维习惯有关的,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其中被收录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传统节日只有端午节。在《端午节:中国首列世界非遗的节日》这一刊中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由来、庆祝活动、饮食风俗以及驱毒辟邪之信仰。
2 《智利之窗》的不足之处及优化策略
2.1 存在的不足
《智利之窗》作为立足南美地区,面向智利华人华侨的华文报纸,除了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也肩负着
华文教育的责任,很多当地华人华侨利用这样优质的华文报纸进行汉语的学习。作为《南美侨报网》下的一个“新生”刊面,虽然发展态势良好,认可度也比较高,但创刊时间尚短,仍有亟需改进之处。
编辑校对中存在语法、标点、错别字等问题。有的文章标题与所对应内容不符。文章转载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考查中发现其相关文章转载或摘编其他作品,转载来源多为中国世界遗产网、百度百科、各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网站等,均不是原创作。
若在智利等拉美地区深深扎根,《智利之窗》就必须不断完善自己,从转变经营方式加强与当地媒体的合作,到创建新媒体网络促进传播手段多样化,再到完善新媒体人素养,提升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2 优化策略分析
第一,充分有效发挥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作用,拓展传播范围与传播效果。《智利之窗》除电子报之外,网站目前有音频广播、视频、动画、电子报二维码等多种形式,丰富了传播途径。但是其传播效果如何?对此应进行广泛调研,并针对调研结果优化传播策略。同时可以与当地华人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深度合作,广播电台的声音传播、电视的视听传播,受众面更为广泛。充分发挥传统报纸的优势,为习惯于阅读纸媒的华人华侨提供便利;新媒体更为众多青年人接受,进而从视听读多层面促进报纸传播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在线培训编辑记者,提高其新闻采编专业知识和技能。《智利之窗》远在南美,中国专家现场培训指导多有不便。自从新冠疫情已来,线上培训、授课的形式已被大众广泛认同,而且其效果也比预想的好许多。因而可与国内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院系紧密协作,邀请专业人士有针对性地开展汉语言文学、新闻采编、网络技能等的培训,以提高报社编采人员的相关素养和知识技能,从而提高办报质量。
第三,丰富传统文化专题,专访相关学者等多种方式以激发专版的活力。该报较长时期主要刊登中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内容,显得过于单一。中国文化内涵丰富,可以有重点地区分不同主题进行报道宣传,这样版面也会显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可以采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他们现身说法谈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既贴近生活,又丰富了版面,增加了报纸的活力和吸引力。
综上,《智利之窗》立足拉丁美洲,面对当地华人华侨,传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激发起当地华人华裔内心祖籍国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自信,塑造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参考文献]
[1] 丁伟.浅谈非遗之口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以泰兴《吉高的传说》为
例[J].大众文艺,2016(23).
[2] 方霖霏.民俗节庆礼仪类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
版),2016(11).
[3] 叶春生.民俗学视角的“斯诺命题”——“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
实践”的阐释[J].文化遗产,2010(01).
[4] 中医针灸——古老而神奇的科学[N].智利之窗周刊,2018-04-23(12).
[5] 民俗日历:唤醒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J].新湘评论,2011(02).
-26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