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引起他们的心理冲突、失衡或挫折感。这些问题会使教师产生焦虑和不安的紧张状态,给教师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适应不良问题。虽然许多教师能够以较高的心理素质化解压力,但不少教师不善于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据有关机构研究表明,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自卑心态严重。有68.8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公务员和商业人员差距很大,不仅社会地位低下,想要在社会上办事常常受到难,而且工资收入较低,在维持家庭生活方面,颇感艰难。87.2%的小学教师自卑感比较强,常后悔自己当教师,感觉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没意思。这些问题也在民声论坛上得到了广泛讨论。
2.嫉妒情绪突出。由于所教班级的成绩排名先后、较大奖金和职称评定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师心理上不平衡,很容易产生嫉妒心理。一些优秀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惜采取“便捷”的手段,甚至竟将试题偷出,提前召集学生“辅导”。
3.焦虑水平偏高。随着我国教育部门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聘任制,教师面临更多的考验,据调查,11.6%的教师担心“下岗”,焦虑水平较高。
4.逆反心理较强。部分教师对校长和同事提出的有关教学或工作上的要求和建议很是反感,不仅不会接受而且很是愤怒。对待差等生,即便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也常遭到教师的冷眼看待。家长呼吁不要体罚学生,出于逆反心理,他会加倍惩罚学生。
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的心理反应。要解决教师心理问题,既要从社会、学校层面着手,更要从教师自身来努力。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体制力求宽松,学校应该营造民主气氛。
社会体制层面的工作是通过政策制定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化水平,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政府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同时促进教师职业化。全社会应该关心、支持、配合教师,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教师的消极心理。梅州在改善教师待遇和提高教师地位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教师心理学校层面的措施强调改变工作环境,如降低学生和教师的比例,缩短工作时间,提高行政管理人员对教师的敏感性,提高体支持,给予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和自主权,提供更多的职前和职中训练等。要从根本上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必须调整学校系统运行过程中最本质的成分,即把教师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两者的双主体地位。具体措施包括给予教师更多自主权,建立由教师领导的学校管理队伍,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做到让教师有获得社会支持的心理感受,学校各种决策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意见等。
教师个人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调节好心态,力求专业成长,实现人生价值。可以从职业发展、心态调节、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等方面着手。网络上流传的《教师二十二条军规》可以作为参考。教师应该不断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积极与同事和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同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努力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默默无闻,学生对你印象不深,同事对你评价一般,这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悲哀。因此,每
一位教师都应该追求成为本地区、本学校中一位受到学生高度评价和同事高度认可的老师。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专业研究,提高教学技能,争取优良的教学业绩。《教师二十二条军规》中提到了教师加强研究方面的建议,其中第七条建议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文盲。教师以知识为载体,让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成为自己驰骋空间的缰索。然而,这个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知识,避免对新知识的惯性拒绝。第十条建议在床头准备好笔和本,成为一个思考的老师。思维的火花往往会在你上床后的那一瞬间,或者是在你醒来的那一时刻,有时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梦中闪亮。在床头放一本记事本和一支铅笔,迅速记录下思维的火花,这有助于个人的提高,最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