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六国秦国灭亡的原因
3.了解赋这一文体的特点。
【重点难点】
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阿房宫赋》。此赋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赋”,作者是人称“七绝之王”的杜牧。
二、自主预习
1.杜牧(803-852),字      ,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        。文学上主张                          ,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李白和杜甫称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2.给画线的字注音 
阿房宫(  )廊腰回(  ) 囷囷焉(  ) 蜂房水( ) 媵嫱( )梳晓( )
掠( ) 鼎玉石( ) 逦迤( ) 锱铢( ) 架梁之( ) 粒(  )
( ) 不(  )何虹 妃(    ) 尽态极(  )管弦(  )( )
三、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2.本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3.划分结构,概括大意
四、合作探究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1)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                                
(2)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3)阿房宫楼阁之高:                               
(4)阿房宫楼台之多:                               
(5)人们进入阿房宫内的感受: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3.作者写《阿房宫赋》,其目的是给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这个历史教训应该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
二、自主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借古讽今)
3.一(1—2):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
中生活荒淫、奢靡。 
二(3—4):由古及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四、合作探究
1.(1)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2)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3)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
(4)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5)人们进入阿房宫内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
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3.就思想意义说,以六国为秦的前车之鉴。阿房宫中的无数美人,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阿房宫中的无数珍宝,又是六国“取掠其人”的长期积累。六国一旦灭亡,则美人“辇来于秦”,珍宝“输来其间”;那么,秦一旦蹈六国的覆辙,又将怎样呢?秦不以六国为鉴,终于自食其果;那么,唐朝的统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难道会有什么更好的结局吗?作者借古讽今,奉劝今天的统治者能够避免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