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 , 。 : , , ?”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
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 ”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
。 , , , 。”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 ,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7.《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齐桓晋文之事》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 ,
; , ”。
2.本文中,孟子认为让百姓向善的前提是: , ,
, 。
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 , 。
5.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 , ?
《庖丁解牛》
1.最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一句话是: , 。
2.庖丁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
, 。
3.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 ,
, 。
4.表现庖丁解牛到关键部分时仍保持谨慎态度的语句是: , ,
, 。
5.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神态的语句是: , , ,
。
《烛之武退秦师》
1.本文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 。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是: ,
; , 。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
, 。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
。
5. 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 。
6.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 , ;
? , 。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 , ,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 , , 。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 , ,
, ?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
。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 ”。他又说“ ”,这是不仁道的;“ ”,这是不明智的;“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 ”,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鸿门宴》
1.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 。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
。可以概括成一个成语: , 。
3.形容自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 , ?
4.形容秦王杀人如麻,有虎狼之心的句子是: , 。
5.刘邦对项伯解释派兵把守函谷关的目的的句子是: ,
。
5.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 , 。
《谏太宗十思疏》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
2.本文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
, , 。
3.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
。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 ”的结论。
5.本文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 , ;
,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
”。
6.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
,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7.“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句子是 ,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句子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