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过秦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2分)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 ②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委:
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藩篱: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
8.下列加点词语与其它三项意思不同的是()(2分)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铸以为金人十二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D.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9.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使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
A.吞二周而亡诸侯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10、下列各句已补出的被省略的成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B.(百越之君)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俯首系颈,委命(于)下吏
D. 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参考答案
7.①振:举起。②委:交付。③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④履:登上。
8、D
9、D
10.B
11.①优秀的将领手握强有力的弓箭守住关隘,可靠的大臣,精壮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行人。
②胡人不敢南下来放牧牛马,士人不敢拉起弓箭来报仇怨。
二: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踏。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 絮:衡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秦始皇实施暴政的一组是(3分)
①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②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③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④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⑤隳名城,杀豪杰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第一段主要写秦始皇统一天下。作者写到了秦始皇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措施。
B.选文第二段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极力写了陈涉的地位低下、才智不足,缺乏作战能力,这其实是在为最终结论做铺垫。
C.选文第三段阐述渚侯国和秦王朝灭亡的原因。通过秦王朝、陈涉与九国之师三者的对比.对统治者不施仁敢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D.选文在写秦的强盛和陈涉的地位身份时,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磅礴,语意酣畅淋漓,读起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5分)
参考答案
4、(3分)C(抗:匹敌、相当)
5、(3分)B
6(3分)C(没有阐述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不是三者的对比;主要指秦统治者,笼统地称“统治者”不准确)
7.(1)(5分)(他们)砍下树木作为兵器,举起竹竿作为旗帜,天下百姓像浮云一般聚集起来,如回声那样应和他,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紧跟他。
(译出“兵”“揭”“赢”“景”各1分,句子通顺1分。没有把“云集响应”翻译成比喻句也可)
(2)(5分)一个戍卒发难,秦王朝就被毁掉了,皇帝自己也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众生耻笑,是什么原因呢?
(译出“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各1分,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
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刀刃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池护城河,占据着华山,面对着黄河,认为是险固的地势。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始皇心里自以为倚仗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就可以成就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再说,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并没有被削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与从前无异。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卒子的作战能力并不能和九国部队匹敌;陈涉
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之后将天下归己所有,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