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过秦论
1.归纳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4.鉴赏本文排比、对偶、夸张的手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作者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贾长沙。西汉著名的大儒,文学方面更是才华卓绝、独步千古。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他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贾谊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最为有名。其文章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感染力极强。
写法借鉴
1.《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给汉文帝提供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文章气势磅礴,笔力雄浑,大量运用对比、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秦兴秦亡波澜起伏,力透纸背的说理,援引史实的分析,酣畅淋漓的铺张渲染,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铺张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振四海”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
3.借古讽今: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古为今用,对于这个道理,古人很早就懂得。贾谊就说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他的史论《过秦论》通过总结秦不施仁义二世而亡的教训,来讽谏汉朝统治者。他这样做,是希望汉文帝以秦朝为借鉴,施行仁义,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
相关知识
1.“外连衡而斗诸侯”中“连衡”也写作“连横”,是秦国采取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当时一些诸侯国也曾采取另一种策略来对付秦国,叫“合纵”。提出前一种策略的代表人物是张仪,提出后一种策略的代表
人物是苏秦。
2.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3.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4.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5.山东、关中、河: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7.第二段中相关人物介绍
宁越战国时中牟人。相传他怕种田劳苦,发愤读书,别人休息他不休息,别人睡觉他不睡觉,学了十五年终于学成。
徐尚战国时人,以苏秦为首的合纵连横谋士。
苏秦字季子,东周(公元前317年)洛阳轩里人(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一带),是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可谓“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他出身农家,素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被诸侯重用,相传最多时,曾身挂六国相印。与赵秦阳君共谋,发动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至乐毅破齐前夕,遭车裂而死。
杜赫《战国策》中关于杜赫的文章有5篇。杜赫想让东周重用景翠,就对东周君说:“您的国家很小,倾尽您的珍宝侍奉显赫诸侯的笼络人心的方法,不是太适合,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比如张网捕鸟,把网设在没有鸟的地方,永远也不会捕到鸟;把网设在鸟多的地方,容易使鸟惊觉,又会把鸟惊飞。只
有把网设在有鸟而鸟不多的地方,才会捕到很多鸟。如今您把钱花在声名显赫的人身上,可这些人却瞧不起您;若把钱花在普通人身上,您对这些人没有什么指望、无所企求,又浪费钱财。君王只有把钱花在暂时穷困潦倒,现在并不显赫,将来一定成大器的人身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周最周公子,侍奉秦昭王。其能力较强,但私欲也很重,时刻不忘为自己谋利,所以成不了大事。
陈轸战国时纵横家。秦国在一次战争中打败了韩国,于浊泽俘虏了韩国的两个将领。韩臣公仲向韩王献计,用韩国的一座名城和一些兵器作为议和条件,让秦国向南出兵攻打楚国。楚国处在秦、韩军队联合进攻的情况下。楚国谋臣陈轸向楚王献缓兵之计,即告示全国,调兵遣将,扬言去救韩;并派遣使者,携带很重的礼品献给韩国,阻止秦、韩合兵。韩王果然中计,听信楚国救援韩国的假言,派人与秦国断交。秦、韩大战,楚国坐山观虎斗,韩国大败,陈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
召滑召滑是接替召阳担任大司马之人,也是楚国抗秦派的另一个代表,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前317年,楚简记此年为“大司马召滑救吕之岁”。楚之吕即河南南阳,召滑救吕,大概是为了援助正在与秦兵苦战的韩、魏两国。前314年,召滑参与了存燕运动的外交活动。
苏厉事迹不如两位兄长多,但是由于三苏(苏秦,苏代,苏厉)被后世称道,同样闻名遐迩,也可能受苏氏家族雄辩才能遗传因素的影响,主要为齐国服务。
乐毅生卒年不详,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乐毅先祖乐羊为魏文侯(魏斯,魏国开国君主)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参见魏灭中山之战),因功被
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前295年)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
吴起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著有《吴子》一书,《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带佗《易林·益之临》说:“带佗、儿良,明知权兵,将师合战,敌不能当,赵、魏以强。”可知他们是赵、魏的将领。
倪良战国时期军事家,是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前103)的始祖。倪宽,西汉武帝时千乘郡(今东营市广饶县)人。幼年家境贫寒,每下地劳动,总是把《五经》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带经而锄”的故事广为流传。
王廖战国时期人。名将兼兵法家。《吕氏春秋·不二篇》:“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贾谊《过秦论》:“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王廖可能即是秦昭王时将军戮。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因功封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
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1.读准字音
逡.巡()膏腴.()
瓮牖.绳枢()氓.隶()
()()
度.长絜.大()()锄櫌
..
()()
鞭笞.()轸恬
..
藩.篱()蹑足行.伍()
秦国为什么会灭亡谪.戍()一夫作难.()
2.一词多义
(1)因
①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相如因持璧却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因利乘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汉王引诸侯兵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席.卷、包.举、囊.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追亡.逐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活用
①会盟而谋弱.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愚.黔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
..之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河的西面。
(2)流血漂橹.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使船前进的工具。
(3)赢.粮而景从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胜(跟“输”相对)。
(4)山东
..豪俊并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山东省。
(5)九国之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6)以为
..桂林、象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常用义为“认为”。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
①定语后置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十二”作定语,后置)
金城千里(“千里”作定语,后置)
②宾语前置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作宾语,前置)
(2)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即被,表被动)
(3)省略句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②委命(于)下吏
③聚之(于)咸阳
④铸以(之)为金人十二
⑤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⑥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于)阡陌之中
(4)判断句
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
②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