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理念下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机制探析
作者:刘云东 陈振霆 李唐丹 王泽宇 林曼佳 陈嘉妮 钟元涛
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21年第10期
        摘 要 广东省各地在共同富裕的理念下探寻乡村振兴战略的养殖、电商、旅游等路径,创新村企合作、农户合作等机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值得深入分析。因此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还需做好多主体参与、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合作社引领、加强技能培训、优化项目管理及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等。
        关键词 共同富裕;鄉村振兴;路径;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ki.1673-890x.2021.30.001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设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其实质是在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人们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1-2]。共同富裕为我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构建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奠定重要基础[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论述都涉及到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4]。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到21世纪中叶的2个阶段战略任务中关于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一个阶段,2020—2035年,人们朝着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从2035—2050年,人们的共同富裕基本实现。2021年6月,中央又印发了支持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件。2021年8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将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省各地在共同富裕这一理念指引下,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能动者的作用,发展出一套基于基层自主性的应对策略,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和机制创新[5-6]。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在回答媒体记者的问题时指出,广东省已经过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
到了“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始终注重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
        广东省各地发展墨兰、荔枝等特产业,通过村企合作、村民合作、“企业(合作社)+基地”,发挥农业企业、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作用,发展“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提高乡村产业振兴能力,谋求共同富裕。
        1 路径与机制
        1.1 虎石村
        1.1.1 路径探索:养殖产业+光伏项目
        虎石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县石马镇。虎石村两委干部带头,充分整合资源,通过安装供给全村的光伏发电设备,从而实现集体创收;支持多名村民共同建立起小型养殖场,创业增收,见表1。虎石村通过集体经济和个人捐赠,对居住在破旧房屋的孤寡老人进行热心帮助,充分了解其需求,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村集体的关怀。虎石村带动村民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1.1.2 机制创新:外部扶持与内部发力
        虎石村创新乡村振兴机制,在自身资源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用足外部扶持力量,与天河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结对帮扶。2016—2018年,虎石村先后引入天河区引导资金245万元,广东省财政引导资金158万元及帮扶单位自筹资金11万元,完成了村道硬底化建设、光伏发电站建设、自来水管道建设及村农业合作社产业发展等。先后建立了4期薄膜光伏发电站项目,每期项目的发电量固定为70~80 kW,单期资金投入约为50万元。参与建设的家庭,每户年均可分得近千元收益。
        虎石村也意识到外部扶持始终有限,真正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内部发力。虎石村两委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完成危房改造、鼓励村民外出务工和发展农业生产,落实教育、医疗、养老、低保和五保等各项保障,切切实实让全村人口实现“八有”目标。
        1.2 三八村
        1.2.1 路径探索:墨兰种植
        三八村位于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城石角镇。三八村积极响应“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号召,村内大力发展墨兰种植项目。村两委干部和县驻村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动员工作,动员46户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筹集资金,创立众富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兰花。项目落地后,驻村干部迅速物优质可信的合作商家,建立健全长效稳定的乡村振兴机制,有效增加了村民家庭经济收入。2019年12月,三八村得到上级部门给予20万元的奖补资金,建成第二期共0.33 hm2的兰花基地。受此影响和推动,佛冈县有共13个村种植了多达26 hm2的兰花,直接投入资金达3 920多万元,见表2。
        1.2.2 机制创新:村干部+合作社+公司+农户
        三八村创新“村干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机制,通过各主体利益有机联结,不仅实现了合作社的快速发展,而且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确保乡村振兴工作真正达到政策效果。三八村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先富带后富”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当地特领办合作社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新机制配合“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决策制度,激发了村民共谋共议、共筹共建的热情,乡村振兴工作大踏步前进,三八村已实现“八有”目标,并在2018年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1.3 琴口村
        1.3.1 路径探索:桑芽菜种植+电商营销
        琴口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两委干部积极探索特养殖产业,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6月,琴口村确立了“五扶一美”的发展模式,与敏捷集团签署协议,扎实推进教育、产业、就业及消费等发展工作。敏捷集团出资在当地建设了教学楼、运动场、足球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村干部带领村民,打造了以桑芽菜种植、加工产业链为主的“造血式”乡村振兴发展方式。村民们将荒地开垦出来种植桑芽菜,并通过打通粤东农批发市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食品出口渠道,走出大山,走向市民的餐桌。村民在种植环节提高了劳动积极性,产业在加工环节吸纳剩余劳动力,琴口村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如今已带动全村220人就业,见表3。
        1.3.2 机制创新: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
        琴口村桑芽菜产业项目采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合作模式,建设产业车间,利用作业车间辐射带动整个南片区域,带动附近农户220多人就业。此外,农户还可获得收益红利等。
        琴口村凭借精准的切入点,紧抓可造血、可持续的“牛鼻子”,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同时合理分配管理资金,采取“4321”的模式,40%用于合作社的周转,30%助力全镇农户发展,20%用于促进村集体收入,10%用于促进镇发展。琴口村深入乡村振兴建设的各主要领域,精准施策,重点增强和提高众生产生活水平,把产业开发与美丽乡村相结合,形成发展长效机制,从而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目标。农业致富项目
        1.4 南平村
        1.4.1 振兴路径:荔枝+石斛+电商网红旅游
        南平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2016年,南平静修小镇启动特小镇建设,依托“山、泉、林、溪、石”五大特生态,打造以“静修”为主题的休闲观光特小镇,已建设了凤凰展翅、凤溪栈道、南平双汇桥、进士亭、同心桥及枫叶公园等景观节点,成为游客心中的“网红”景点。扶持打造首批共10家民宿、小餐饮、特产商店,让参与意愿强烈农户成为标杆、以点带面,让其他农户看到收益,从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小镇发展建设中,逐步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发展局面。
        南平村的特产品是荔枝、青梅,引进“石斛附树栽培”及“阴蔽荔枝园改造和荔枝高接换种”等高科技农业种植,建设从化市双壳槐枝“一村一品”基地和青梅“一村一品”基地。南平村通过互联网+农业+旅游,以“订制专享”的模式销售荔枝,实现了荔枝等农产品从传统的自产自销到产品订制、定向销售的转变,创新了产销模式。2019年,珠江南平公司帮扶销售荔枝约65 t,起到带动荔枝价提升的作用。
        村企合作的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已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第二期特精品酒店建成后预计可为当地农民提供约300个就业岗位。村民在家门口的收入渠道更加宽广,实现了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的叠加组合。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16年的1.62万元增长至2019年的3.8万元,增长135%。见表4。
        在小镇建设的带动下,南平村荣获“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村”等称号,成功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单,正奋力打造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1.4.2 机制创新:公司+村集体+农户
        南平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推进”原则,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小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入国有企业珠江实业集团合作,通过“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对闲置校舍等村集体资源、资产量化入股,以村企1∶4股比组建成立“广州珠江南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由政府、村集体、村民和企业4方共谋、共建、共管、共享,逐步形成“公司+村集体+农户”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让村集体和村民享受年终“保底+分红”收益,成为村企合作的典范。另外村委经常召开会议,宣传保护村落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知识,并制定村规民约。南平村切实加强村企紧密合作、高效协同,以“共建”推进“共治”,实现“共享”,高效率、高质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