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谋发展强村富民谱新篇
作者:
来源:《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7年第05
        陈思忠是肥城市东兴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老城街道东关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近年来,陈思忠在认真履职尽责的同时,积极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村集体领办公司和合作社、发展有机茶促增收的好路子,为村集体和众双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民服务 实现自我
        陈思忠,1964年生人,先后干过运输、建材、商务、建筑等行业,拥有的几家企业健康稳定。而他所在的东关居则是一个压煤搬迁村,1995年由旧村分散搬迁到井楼小区、河东村和巧山社区三处,当时村委会经济、生活发展滞后,集体经营性收入为,而且还有60多万元的外债。2005农业致富项目年,在众和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他担起了居委会主任的职务。2007年,被选为东关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工农并举 强村富民
        东关居旧址全部是塌陷地,招商引资的难度较大。为此,陈思忠打起了感情牌,用服务、靠诚心来打动客商。2007年底,他引进了明瑞集团嘉吉肥业项目,需要村里配套新建一处变电室,他立即组织30多人上阵,投资60多万元,仅用20多天就完成了施工,同时投资近百万元,为企业架设高压线路1000米,硬化道路1900米,被他的真心实意为企业着想的热情所打动,明瑞集团又投资新上了20万吨硫酸及余热发电等项目,集体年增收30万元。几年来,东关居共引进了7个工业项目,全居有200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工业项目有了突破,农业上也不能瘸腿。由于采煤塌陷和搬迁的原因,东关居人均不到三分地,并且离家比较远,种地不方便。陈思忠决定发展高效农业。
        独辟蹊径发展有机茶。陈思忠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大胆进行了南茶北栽的种植试验,获得成功。为确保茶的品质,陈思忠尝试利用秸秆、杂草等进行生物发酵,实行绿病虫害防治的办法,从根本上杜绝化学污染,提高茶的口感。为解决种茶前期投入资金过大、产品回报期长的问题,在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的指导下,探索了茶姜间作的种植模式,实现了以姜养茶,降低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