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点”在哪里?
多一点就不准崔峦老师曾说过,“一些老师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懂得的,已经理解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的宝贵时间,我们真为上这样课的学生感到痛心。”
在下乡视导听课中,我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字词、文学常识等识记类知识翻来覆去地去重复,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以点拨和指导,却说“掌握的不好啊,课下要好好看看!”对于能力类知识,一名学生打错了或不完整,就另叫一位,差不多就过去了;如果还不行,干脆就自己把预设的答案告诉给学生。老师把订正答案作为了自己的“教学点”了,而学生迷惑处、需要提升的地方、问题的错因、解决的方法等反而不去“教”了。
目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遭否定,以学为主的理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很重要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解还是必不可少的。以学为主,教的就少了,那么教什么、什么时候教就显得更重要了。那教师的“教点”(也可称为“教点”,以下称“教点”)究竟应该在哪里呢?
首先要知道哪些不该教,即“三不教”:学生已经会的不教,学生能通过自己学习和合作学校学会的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在听课过程中的体会,笔者认为教师的“教点”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在学生错误处。学生展示中出现错误了,我们老师经常不够重视,殊不知这是我们最好的教点。正面的讲解固然重要,纠正错误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如:字词等识记类知识教学,检查预习、学生展示等出现错误,不能改正就了事,老师要深入地“教”一下。引导学生到错误的原因,讲解汉字音、形、意相结合的特点,不断把握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规律和特点,做好这些适当重复一二遍即可。
凡是学生出错的地方,不管是回答不条理、不完整、思路不对、表达错误等,我们都不能放过,要深入地“教”,根据不同情况让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而对于那些学生自己就能学会的东西、注释上都有的东西等,我们大可不必去过多地重复地“教”,剩下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
教在能力提升处。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在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偏差,这
需要我们的“教”。比如有位老师在让学生概括段意,连叫了三位学生都回答的不好,老师还表扬学生回答的不错,可是最后还是抛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答中完成了段意的总结。这位老师显然过于重视结论,而忽视了能力,且错过了很好的能力培养和提高的“教点”。教师应该结合三位学生的回答,“教”好概括段意的方法以及注意的事项,从而使学生由不会到会、有啰嗦到概括、由不全面到全面、由不条理到层次分明,再提醒其他学生提炼表述,进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教在学习方法、习惯培养提高处。
教在难点突破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