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老年体的媒介使用情况分析数字难民
考题案例
随着数字化转型,社会中一部分体因不适应信息化而成为数字难民,请结合老年体的媒介使用情况分析这一现象。(30分)
靳东参考答案
数字化转型无疑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生活与社会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形式,其出发点是便民、利民。第48次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但这也意味着,在我国仍有超过4亿的人口尚未接入互联网,这一部分无法适应信息化的人成为了数字难民。下面本文将就数字难民的媒介使用现状以及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一、数字难民的媒介使用现状
(一)技术发展过快,媒介接入效能不足
摩尔定律揭示了随着时间推移,技术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新媒体或互联网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过快,使得经济水平、知识水平较落后以及年龄较大的“数字移民”逐渐成为“数字难民”,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信息化,接入效能远落后于数字原住民。疫情期间,许多老年
人因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健康码而出行不便,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弱势体”。
(二)品味区隔明显,易被其他体污名化
数字难民的审美、话语表达风格、媒介接触习惯等与互联网或新媒体平台中的主要人有较大差异,品味区隔十分显著,这部分人的审美品味始终被排挤在主流之外。同时由于他们难以参与线上的公共讨论,难以传递自己的真实声音,因此互联网空间充斥着对这部分人的污名化,而他们却难以主动建构自己的形象。
(三)马太效应凸显,无法减小素养差距
互联网空间中的马太效应十分显著,数字难民无法利用媒介实现自我增值。社会对于这部分人的数字反哺远远不够,导致他们的媒介素养落后,对于信息的分辨以及传播素养正在与数字原住民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假靳东”事件让人们关注到了中老年体对于互联网中虚假新闻分辨能力严重不足,极易陷入。
二、解困之思
(一)政府加快普及智能公共设备,消弭接入沟
政府要加大经济投入与政策支持。加大对于偏远地区的公共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网络扶贫”、“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等,加快对于智能公共设备的普及,使得数字难民体能够接入互联网,逐步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广东省的“百万农民学电脑”对本省农民体接入互联网发挥了作用。
(二)技术方开发操作简便新产品,消弭使用沟
作为中介的技术开发方,要开发操作更便捷的产品,考虑不同人需求,方便数字难民体融入新媒体时代,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意见。iPhone系统考虑到了社会视障人的需求,设置了语音播报功能。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于2020年发布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把对于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作为重点工作,助力数字难民体跟上数字化浪潮。
(三)反哺者加强自身数字反哺能力,消弭影响沟
后喻时代,数字反哺应该得到重视。年轻体要加强自身的数字反哺能力,帮助老年体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媒介,帮助他们融入数字化潮流。同时,也要回归现实中的情感交流,给予数字难民体更多情感关怀,帮助他们在新时代实现自我认同,要在虚拟社会网络之中重建包容性的“共同存在”。
互联网的普及无法遮蔽横亘在数字难民面前的数字鸿沟。随着互联网在公私领域的更深“植入”,以及“银发浪潮”的加速到来,这条沟正在变得更宽、更深。因各种原因而成为数字难民的体不应被数字
化浪潮所抛弃。科技带来的应该是生活的便捷,而文明社会应该给每一个人尊严和体面。唯有多方合力,真正帮助数字难民在信息化社会完成对自我身份的调试,重建他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