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非选择题(2
李仕才
1(2017·汕头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时期部分省份中山公园数量统计表(1925~1949)
省份
数量
省份
数量
广东
57
云南
7
广西
27
河北
3
福建
28
山东
4
浙江
22
河南
2
湖北
14
山西
2
湖南
13
陕西
2
江西
13
辽宁
1
——据民国时期各市县方志,转引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
上表能够反映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变迁的诸多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项信息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提示:信息提炼+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结论)
答案  示例一:信息: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巨大。
说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缔造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各省几乎都建有中山公园,说明了民众和政府对孙中山历史功绩的认可。
示例二:信息:广东省的中山公园远多于其他省份(或南方省份远多于北方)。
说明:孙中山是广东人(或南方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基地在广东(或南方);国民革命以广东为根据地;北伐军进军路线由珠江流域向长江流域再到黄河流域。这反映了广东(或南方)民众对孙中山的认同程度高,故南方(或广东)中山公园数量较多。
示例三:信息: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区域不平衡。
说明: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均发端于南方,民主共和观念在南方地区影响力更大。南方各省受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的洗礼,对民主共和观念认同程度较高,故南方中山公园数量较多。
示例四:信息:民国政府不能全面控制中国
说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中国,但地方的军阀割据势力仍然存在。在民国政府实际控制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多,而在地方势力控制较强地区,中山公园数量较少。
示例五:信息: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
说明:公园是近代以来西方传入中国的城市公共建设项目之一。民国时期,各地民众及政府兴建中山公园以此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同时,也带动近代中国城市公共建设的西化和进步。(如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来叙述史实也可。)
解析 学生可以从材料中提取诸多历史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片面的,只要是从材料中提取到的信息即可,诸如孙中山的社会影响力巨大、孙中山的南北影响力不平衡、辛亥革命及国民革命的影响南北区域不平衡、民主共和思想的认同不平衡等,也可以从公园这个西方城市化角度回答,因此观点可以很广泛,重点在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最后结论即是采用这种表述方式“这说明了”“这反映了”“因此”“所以”等。
2(2017·全国卷Ⅲ·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全国一卷省份有哪些“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7)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
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3(2018·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改革土地法扫清政治障碍,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833年《废除和解诉讼和共谋拟诉法》之后,已婚妇女取得丈夫同意并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认可后,可通过要式合同的形式处分其自由继承地产。根据1870年《已婚妇女财产法》的规定,已婚妇女有权继承被继承不动产上的租金和收益。1882年《已婚妇女财产法》赋予已婚妇女与男子同等的财产处分权资格,在不动产法上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因为危及地主
阶级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所以土地法改革没有触及土地法的核心问题,无法对现行土地法律制度进行系统的改革。土地法改革在改革封建土地法、实现土地法的现代化方面的效果十分有限,其任务远没有完成。
——摘编自咸鸿昌《19世纪英国的土地法改革》
(1)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的背景及其具体措施。(8)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土地法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何不足?(7)
解析: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土地法改革。第(1)问从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的背景及具体措施。第(2)问,英国取得的成效,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妇女地位的提高,适应了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答,不足之处应紧扣材料最后一句话其任务远没有完成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为土地法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措施: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承认妇女的财产权利。
(2)成效:改革提高了英国已婚妇女的法律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英国封建土地法律制度,适应了社会发展变革的潮流,推动了英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不足:由于遭到地主阶级的反对,改革很不彻底,没有完成改革的任务。
4(2017·全国卷Ⅱ·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6)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9)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并联系《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的影响概括。第(2)问,结合欧洲联邦设想本身的缺陷、法德的矛盾、欧洲各国的利益诉求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5(2017· 全国卷Ⅰ·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
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7)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8)
解析:本题围绕开罗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考查提取信息、分析归纳以及阐释历史的能力。第(1)问,回答内容时要紧扣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这一关键要求,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第(2)问,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6(2018·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7月,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到莫斯科出席美国展览开幕式……美国国会刚刚通过沦陷国家决议,该决议公开批评苏联虐待它的卫星国,赫鲁晓夫确信尼克松的莫斯科之行是要公开羞辱苏联领导人。在参加展览会之前,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私下里进行了会晤,
并就沦陷国家决议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在展览会上他们交流时仍然言辞尖刻。他们争论的高潮发生在美国式的,特别为展览建造的房子的厨房里。赫鲁晓夫毫不犹豫地嘲笑着厨房里的现代化设施,包括柠檬的榨汁器和嵌入式洗碗机。在他看来,他们集中体现了资本主义对妇女的态度。除此之外,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绝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被赫鲁晓夫的批判刺痛了的尼克松,用一个手指碰了一下苏联书记的胸膛,粗暴地宣称美国的任何一个钢铁工人都能购买。接下来就是关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论,从洗碗机到导弹,孰优孰劣的辩论使他们之间的争论达到了高潮。